毛茜
摘要:舞蹈形象服務者便是音樂,舞蹈作品透過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呈現出不同的聽覺形象。舞蹈與音樂兩者密不可分,所以在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形成中,必須搭建好兩者之間的語言架構關系,使音樂的表現手段能夠在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中有所發(fā)揮。本文主要從音樂表現手段的層面揭示音樂對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的影響。
關鍵詞:舞蹈 作品創(chuàng)作 音樂 表現手段 影響
眾所周知,音樂語言的表現手段主要分為基本和整體兩種,基本表現手段是音樂家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所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材料,囊括了調式、和聲以及旋律。整體表現手段就是將上述基本材料依照某種特定的邏輯順序有規(guī)律地排列出來,進而形成單二部或者是單三部的結構類別,進而啟發(fā)出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感情色彩。對于表現手段的特征,對舞蹈作品本身的情感宣泄和風格形成有著莫大的影響。
一、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在音樂基本表現手段下的影響
音樂與舞蹈兩個形象的結合,不但能夠深化音樂形象,而且還可以使舞蹈形象深入人心。而我們所提及到的音樂基本表現手段囊括了調式和聲、節(jié)奏節(jié)拍、旋律、音色以及織體等不同方面,下面簡單對這幾點進行論述。
分析音樂的旋律,一般都是圍繞音樂旋律的音域、特征、分類、走向等對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的影響。而旋律的形態(tài)恰巧又是和人語言的音調有著較為直接的關聯(lián),所以能夠引發(fā)人產生一定的情緒共鳴。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得人在感官上比較快接受,然后實現對音樂信息的有效記憶。特別是在旋律的音域上,其高低變化對于舞蹈形象而言,起著影響情感的重要意義。譬如對舞劇《馬頭琴的傳說》的分析,這部舞劇很大部分都是在訴說著生死相依的舞段,可以透過對不同音域間的演奏,采取不同色彩和感情來敘述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對這舞段分析的過程中,馬頭琴首次在低八度的音域奏起主旋律,又是在高八度的音域再次響起主旋律,透過這種音域上的變化,實現舞蹈動作在空間上的聽覺變化,這也是舞蹈形象的直接情感宣揚。而在舞蹈《翻身農奴把歌唱》中,對再現部體現出主題時,采取了以聲樂旋律的途徑,再現了呈示部的音樂主題。這樣做不但實現了再現主題的高度動力,而且還將舞蹈主題點明了,也就是農奴都能翻身并且放聲歌唱。此外,聲樂旋律也可透過民族語言對舞蹈民族特征進行加固,例如:《贊哈》《長白祥云》等。
二、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在音樂整體表現手段下的影響
音樂整體的表現手段,可以概括為“曲式結構”,一般都是凸顯在樂段結構當中。一般樂段結構有復二部曲、復三部曲、單三部曲、回旋曲式、變奏曲式等,這些結構形式對于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音樂語言當中,樂段是最能去完整表達音樂思想的最小整體,一般都是在單一的音樂主題結構上。但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當中,單一的樂段是無法展現出其所有的思想的。除較大型的舞劇外,一般完整的舞蹈作品不會以曲式結構來體現,因為結構太過短小,所以只能以某種形象或是情緒來體現,而舞蹈作品也非單純去塑造情緒或是性格,也是需要依靠樂部間的色彩來對其形象進行豐富的。
對單三部曲的分析,主要是從單二部曲式漸變發(fā)展形成的。對于曲中的再現部分,目的在于強化音樂的主題形象,例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就是對簡短單三部曲式結構的運用,這舞蹈所采取的就是民族歌曲中的主旋律部分。透過加厚織體,強化了舞蹈在情感上的張力,能夠對演奏形式和速度等方面造成對比。這舞劇加入了很多演奏方式,例如:樂器、手鼓齊奏,使得舞蹈的思想感情走向高潮。此外,針對回旋曲式,指的是音樂主題和幾個不同性質的對比段落,進行著多次反復的交替呈現,最先出現的樂部都叫做主部,而主部當中又會加入新材料形成插部,通?;匦角讲⒅昧瞬煌男蜗蟆>拖裨凇赌赣H》中,主體是由三個主部以及兩個插部構成的,透過主部的音樂形象形成與插部的對比,然后兩者重復出現,強化了主題內容,既能夠展示出母親堅強、樂觀的一面,也可以體現出母親的慈愛和博大。
三、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與音樂表現手段的結合
上述的音樂基本表現手段形成了舞蹈形象的基本材料內容,而整體表現手段則是一種載體,承載著舞蹈邏輯關系的規(guī)范,塑造了整個舞蹈的本體。音樂結構與舞蹈結構在舞蹈作品當中是呈現出相輔相成的效果,音樂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guī)范舞蹈結構。例如在《月光下的象腳鼓》當中,舞蹈作品主體是傣族女孩獨舞,采取的道具是象腳鼓,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感覺,這種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象腳鼓傳說。這部作品的內在故事是美麗的傣族少女在暗淡月光中輕輕鼓舞、動人心弦的美麗圖畫。整個結構采取的是復三部曲式,由前奏、呈示部、中部再到再現部形成。透過縮減再現部,然后對呈示部音樂的主題進行再現,使得舞蹈情緒最終能夠歸到主題當中??偠灾?,這部作品兩個層面的成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無數次的修改和編制實現的,最終才能實現舞蹈作品中音樂表現手段與作品形象在時空上的融合。
四、結語
本文主要從音樂基本表現手段和整體表現手段兩個方面對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展開影響的論述,體現出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采用不同音樂表現手段,可以營造出不同的舞蹈藝術形象,還可以規(guī)范作品結構。
參考文獻:
[1]賀錫德.音樂作品中常見體裁和形式——舞劇和舞劇音樂(上)[J].音響技術,2005,(02).
[2]吳祖強.舞蹈音樂的結構及其它[A].吳祖強選集:霞陣集[C].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2007.
[3]程新昆.論音樂節(jié)奏與民族舞蹈的發(fā)展[J].民族藝術研究,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