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瑤,鐘秋平
(海南大學食品學院,海南???70228)
漂洗工藝對羅非魚魚糕凝膠特性的影響
彭瑤,鐘秋平*
(海南大學食品學院,海南海口570228)
以羅非魚為主要原料,研究清水漂洗和氯化鈣漂洗2種漂洗方式對羅非魚魚糕凝膠特性的影響,并對該工藝進行優(yōu)化。結果表明,清水漂洗和氯化鈣漂洗均能有效提高魚糕的凝膠強度。清水漂洗2次時,得到的魚糕凝膠特性最好;采用濃度為0.1%的氯化鈣漂洗魚肉2次,每次漂洗5 min,得到的魚糕凝膠強度和質構特性最好。通過2種漂洗方式相結合,以顯著提高羅非魚魚糕的品質。
羅非魚;魚糕;漂洗;凝膠特性
羅非魚,即非洲鯽,具有生長快、耐低氧、病害少、食雜性、易繁殖、肉質好、產量高等優(yōu)點[1],因此,羅非魚又享有“21世紀之魚”的美譽。隨著我國羅非魚養(yǎng)殖業(yè)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滯后的生產技術水平造成了原料的浪費,單一的產品結構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研究優(yōu)質羅非魚產品的生產技術越來越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魚糕是一種品質上乘的傳統(tǒng)性魚糜制品[2]。魚糕經過蒸煮制成,營養(yǎng)成分損失較小,并且具有高蛋白質、低膽固醇、低熱量、易消化吸收等特點[3],能夠迎合廣大消費者對營養(yǎng)食品的需求。因此,魚糕制品的開發(fā)將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凝膠強度是評價魚糜制品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4],漂洗是影響魚糜制品凝膠強度的重要工藝之一[5]。漂洗是指將魚肉與一定比例的水混合,經攪拌后再除去水分[6]。漂洗可以除去魚肉中的血液、有色物質及腥臭成分,以及脂肪、殘余的碎屑、水溶性蛋白質,從而提高鹽溶性蛋白質的相對濃度,即肌原纖維蛋白的相對濃度,以改進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7]。
本研究以羅非魚為主要原料,討論了清水漂洗和鈣鹽漂洗對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初步確定羅非魚魚糕漂洗工藝參數(shù),以期為優(yōu)質羅非魚魚糕的開發(fā)提供參考。
1.1材料與試劑
羅非魚,淀粉、食鹽等配料,購于??谑写鬂櫚l(fā)超市;氯化鈣(分析純),廣州化學試劑廠。
1.2儀器與設備
CT3質構儀:美國Brookfield公司;CR-10色差計:日本柯尼卡美能達公司。
1.3羅非魚魚糕加工流程
凍魚片→解凍→漂洗→脫水→擂潰→成型→加熱→冷卻→4℃靜置過夜→指標測定
1.4凝膠強度的測定[1]
將樣品切成高25 mm,直徑25 mm的圓柱體,選用TA10型號的探頭,觸發(fā)力5 g,測前速率1.00 mm/s、測試速率1.1 mm/s、測后速率1.00 mm/s、壓縮形變30%。每組取2個平行樣品,每個樣品測3次,取平均值。
凝膠強度/(g·cm)=破斷強度/g×凹陷深度/cm
1.5白度的測定[8]
將魚糕切成0.5 mm的薄片,采用CR-10色差計測定樣品的亮度(L*)、紅度(a*)和黃度(b*),每組取2個樣品,每個樣品測3次,取平均值。白度(W)計算公式如下:
1.6折曲試驗[1]
將魚糕切成5 mm厚的薄片,對其進行雙層或四層折疊實驗,保持30 s后觀察薄片是否有龜裂現(xiàn)象及龜裂程度,每組取3個樣品。折曲試驗評級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折曲試驗評級標準Table 1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bending experiment
1.7漂洗方法
將魚肉放入4倍體積的水中,置于低溫下進行漂洗,然后將魚肉撈出,即完成一次漂洗,多次漂洗則重復以上過程,整個漂洗過程中水溫應控制在10℃以下。
1.7.1清水漂洗
采用清水對魚肉分別進行0、1、2、3、4次漂洗,比較清水的漂洗次數(shù)對魚糕品質的影響。
1.7.2鈣鹽漂洗
選用氯化鈣對魚肉進行漂洗,根據(jù)單因素試驗中氯化鈣漂洗的濃度、時間及次數(shù)對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確定各因素水平并進行正交試驗。正交試驗設計如表2所示。
1.8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顯著性水平設為P<0.05。
表2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2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2.1清水漂洗對魚糕品質的影響
2.1.1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
在魚糕的加工過程中,漂洗是影響其凝膠強度的重要工藝之一。圖1為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
圖1 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Fig.1Effect of water rinsing times on gel strength of tilapia fish cake
從圖1可以看出,清水漂洗處理組的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較未漂洗組有所提高。隨著漂洗次數(shù)的增加,魚糕凝膠強度隨之先增大后減小,當漂洗次數(shù)達2次時,魚糕凝膠強度達最大值,漂洗3、4次后,魚糕凝膠強度開始下降。
魚肉蛋白按其溶解度可分為鹽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和水不溶性蛋白,鹽溶性蛋白即肌原纖維蛋白,主要包括肌球蛋白、肌動蛋白、肌動球蛋白,其中肌球蛋白是魚糕凝膠形成的關鍵蛋白質[9]。清水漂洗能夠去除魚肉中的水溶性蛋白,從而提高鹽溶性蛋白濃度,其表現(xiàn)為魚糕凝膠強度的增強。然而,在漂洗過程中,在去除水溶性蛋白的同時,部分鹽溶性蛋白也會隨之受到損失[10],因此,漂洗次數(shù)過多,鹽溶性蛋白損失越多,魚糕凝膠強度則降低。從圖1可以看出,漂洗次數(shù)達到3次以后,羅非魚魚糕的凝膠強度有所下降,說明肌原纖維蛋白有所損失。
2.1.2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魚糕白度的影響
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魚糕白度的影響見圖2。
圖2 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羅非魚魚糕白度的影響Fig.2Effect of water rinsing times on whiteness value of tilapia fish cake
從圖2可以看出,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羅非魚魚糕的白度也有影響。清水漂洗處理組的羅非魚魚糕的白度較未漂洗組有所提高,而不同的漂洗次數(shù)對魚糕的白度也有不同的影響效果,魚糕的白度隨著漂洗次數(shù)的增加而先增加后趨于穩(wěn)定。經過漂洗2、3次和4次后,魚糕白度均比漂洗0次和漂洗1次的魚糕白度高,但后3組差異不明顯。
漂洗是提高魚糜制品品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漂洗可以去除魚肉中的水溶性蛋白,提高其凝膠強度,同時,也可以去除魚肉中的有色物質及腥臭成分等,以改善魚糜制品的色澤、氣味等特性[6]。未經漂洗的魚肉水溶性蛋白含量相對較高,凝膠形成能力較差,并且?guī)в醒?、色素及腥臭成分等,嚴重影響魚糜制品的感官品質。
2.1.3折曲試驗結果
折曲試驗主要用于表征魚糜制品彈性的強弱。清水漂洗次數(shù)對羅非魚魚糕耐折性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折曲試驗結果Table 3The results of bending experiment
從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漂洗次數(shù)對羅非魚魚糕凝膠特性的折曲試驗結果不同。未經漂洗的魚糕,其折曲試驗結果為C級,魚糕彈性較差;而經過漂洗的魚糕,其折曲試驗結果均優(yōu)于未漂洗組,其中,漂洗次數(shù)為2次時,折曲試驗結果為A級,魚糕彈性較好。由此說明:清水漂洗能提高羅非魚魚糕的彈性,漂洗2次時其彈性最優(yōu)。
通過清水漂洗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漂洗處理的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白度及彈性較未漂洗組均有所提高。漂洗次數(shù)達2次時,魚糕凝膠強度、白度及彈性達到最佳效果,漂洗3次以后,魚糕凝膠強度及彈性均有所下降,而白度無明顯變化趨勢。綜合考慮魚糕的凝膠特性、白度及彈性,在實際生產中,對羅非魚魚肉進行2次清水漂洗的處理工藝。
2.2氯化鈣漂洗對魚糕品質的影響
2.2.1不同濃度的氯化鈣漂洗液對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
不同濃度的氯化鈣漂洗液對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見圖3。
圖3 不同濃度的氯化鈣漂洗液對魚糕凝膠強度的影響Fig.3Effect of different calc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on gel strength of tilapia fish cake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氯化鈣漂洗液濃度的增加,羅非魚魚糕的凝膠強度呈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不同濃度的氯化鈣漂洗液對魚糕的凝膠強度產生不同的影響效果,當氯化鈣濃度達0.1%時,魚糕凝膠強度逐漸增大到最大值,當漂洗液濃度大于0.1%時,魚糕的凝膠特性逐漸變差。
轉谷氨酰胺酶能夠催化谷氨酸的γ-羧基酰胺基和賴氨酸的ε-氨基基團間的?;D化反應,最后通過ε-(γ-谷氨酰胺)賴氨酸交聯(lián)生成蛋白質聚合物,以改善魚糜制品的質構特性[11]。在凝膠化過程中,魚糜制品的破斷強度及ε-(γ-谷氨酰胺)賴氨酸交聯(lián)度隨著轉谷氨酰胺酶濃度的增加而增大[12]。轉谷氨酰胺酶存在于多種魚體內,Worratao[13]等在羅非魚體內提取出了該類酶。
鈣離子是羅非魚體內內源性轉谷氨酰胺酶的激活劑,促使肌球蛋白發(fā)生?;D化反應形成共價交聯(lián)以維持牢固的網狀結構,同時,帶正電荷的二價鈣離子在魚肉蛋白間形成的“鈣橋”也有助于魚糕凝膠的形成[14]。從圖3可以看出,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隨氯化鈣濃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減小,這說明在低濃度條件下,轉谷氨酰胺酶活性隨鈣離子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當鈣離子濃度過高時,魚肉蛋白所帶負電荷被中和,改變了轉谷氨酰胺酶催化底物的蛋白質構象[15],從而影響酶的催化效果。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鈣離子對魚糜制品凝膠特性具有兩種機制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生產中,為獲得具有良好凝膠特性的魚糜制品,鈣鹽漂洗液的濃度不宜過高。
2.2.2氯化鈣漂洗工藝的正交試驗
鈣離子是轉谷氨酰胺酶的激活因子,適當濃度的鈣離子能夠促進魚糜制品形成良好的凝膠性能,同時,漂洗時間及漂洗次數(shù)也會影響魚糜制品的凝膠特性。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果,初步確定氯化鈣漂洗液的濃度、漂洗時間及漂洗次數(shù),進行正交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氯化鈣漂洗工藝對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的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Table 4Orthogonal array design and results for optimization of calcium chloride rinsing process
表5 氯化鈣漂洗工藝對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影響的方差分析Table 5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the gel strength of tilapia fish cake
由表4中的極差分析結果可知,影響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的因素主次順序為:氯化鈣濃度>漂洗次數(shù)>漂洗時間,影響魚糕凝膠強度的最優(yōu)組合為A2C2B2。表5的方差分析表明漂洗液濃度、漂洗時間及漂洗次數(shù)均對魚糕凝膠強度具有顯著性影響,在試驗設計范圍內,對羅非魚進行鈣鹽漂洗處理的最優(yōu)組合是A2C2B2,即氯化鈣漂洗液濃度為0.1%,漂洗時間為5 min,漂洗次數(shù)為2次。
2.2.3驗證實驗
按A2C2B2條件進行2次平行實驗,羅非魚魚糕凝膠強度的平均值為895.5 g·cm,均高于表4中每組試驗結果的平均值,所以A2C2B2是氯化鈣漂洗羅非魚的最佳工藝組合。
漂洗是魚糜制品凝膠強度的重要影響因素,本研究采用了清水漂洗和氯化鈣漂洗兩種漂洗方式對羅非魚進行處理,分別確定了清水漂洗以及氯化鈣漂洗中的工藝參數(shù),并證實了各工藝參數(shù)對羅非魚魚糕凝膠特性具有重要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清水漂洗過程中,魚糕凝膠強度及白度隨著漂洗次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但漂洗次數(shù)達3次以后,其凝膠強度開始呈下降趨勢,彈性也隨之有所下降。清水漂洗后進行氯化鈣漂洗,在該過程中,漂洗液濃度是魚糕凝膠特性的重要影響因子,只有適當濃度的鈣離子才能夠充分激活魚肉中的內源性轉谷氨酰胺酶,以提高魚糕的凝膠特性。通過氯化鈣漂洗的正交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濃度為0.1%的氯化鈣漂洗液對羅非魚進行2次漂洗,每次漂洗5 min,在該處理條件下可以生產出優(yōu)質的羅非魚魚糕。
[1]賴燕娜.添加低值蛋白的羅非魚魚糜凝膠研究及品質改良[D].廣州:暨南大學,2012
[2]吳光華,車文毅,費志良,等.水產品加工工藝與配方[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175
[3]李孚杰.傳統(tǒng)魚糕的工藝和配方優(yōu)化及防腐保鮮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
[4]王玉鳳,李八方,張朝輝.漂洗對鰱魚魚糜凝膠和質構特性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3,34(14):122-125
[5]劉淑華,陳興才,門金秋.漂洗和擂潰工藝對鳙魚魚糜凝膠強度的影響[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6(2):176-179
[6]張松,彭增起,周光宏.漂洗和抗凍劑在冷凍魚糜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肉類研究,2007(1):29-32
[7]汪之和,陶妍,劉振華.白鰱漂洗魚糜和未漂洗碎魚肉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比較[J].淡水漁業(yè),1999,29(8):16-18
[8]Benjakul S,Visessanguan W,Srivilai C.Gel properties of big eye snapper(Priacanthus tayenus)surimi as affected by setting and porcine plasma protein[J].Journal of Food Quality,2001,24:453-471
[9]沈月新.水產食品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10]孫靜靜.轉谷氨酰胺酶對草魚魚糜凝膠性的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12
[11]Tao Y,Jae W.Park.Effects of nano-scaled fish bone on the gelation properties of Alaska pollock surimi[J].Food Chemistry,2014,150:463-468
[12]Sakamoto H,Kumazawa Y,Toiguchi S,et al.Gel Strength Enhancement by Addition of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during Onshore Surimi Manufacture[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5,60(2):300-304
[13]Worratao A,Yongsawatdigul J.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glutaminase from Tropical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J]. Food Chemistry,2005,93(4):651-658
[14]劉海梅,熊善柏,謝筆鈞.鈣離子對白鰱魚糜熱誘導凝膠化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6,27(8):87-89
[15]陳海華,薛長湖.鈣鹽溶液漂洗對竹莢魚魚糜凝膠特性的影響[J].食品與機械,2009,25(5):5-9
Effects of Washing Process on Gel Properties of Tilapia Fish Cake
PENG Yao,ZHONG Qiu-p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Hainan,China)
Effects of water and calcium chloride rinsing on the gel properties of tilapia fish cake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washing process was optimized.The two of washing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gel strength of fish cakes effectively.Tilapia fish cake made rinsed twice with water had higher gel properties.And then after rinsed in 0.1%calcium chloride solution for three times,and each rinsing process last for 5 minutes,the best gel strength and texture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as shown by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array design.Combined the two washing methods,the quality of tilapia fish cake could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ilapia;fish cake;washing;gel properties
10.3969/j.issn.1005-6521.2015.12.013
2014-10-22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12BAD28B06);海南省產學研一體化專項資金項目(CXY20140026);??谑兄攸c項目(2013-40)作者簡介:彭瑤(1991—),女(布依),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