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燕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學邁入了嶄新的階段,也對教學各項環(huán)節(jié)、內容、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在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仍有些教師無法準確掌握環(huán)節(jié)設計、問題提出、思維拓展、延伸教學的度,對教學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一、把握設計精度,避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繁瑣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應該積極把握學生的興趣與需求,通過合作與分析來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注重時間與教學內容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安排與精心設計。從而避免由于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失“度”造成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課堂時間浪費等情況。
例如,在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一般都是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講故事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導入的內容與時間,就會造成失“度”現象。以《炎帝的傳說》為例,教師在導入課題的過程中,最好將時間控制在三到五分鐘之內,且導入應該圍繞著“傳說”展開,避免喧賓奪主的現象發(fā)生,這樣才能在緊扣課題的同時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知識之間的過渡。
二、掌握提問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為了避免課堂提問無效、低效的現象出現,教師同樣需要掌握好問題的難度,采取“因材施教”的對策,根據學生具體學習狀況提出相應難度的問題。同時,教師應該把握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評價與鼓勵,這樣才有利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以《古詩兩首》為例,教師可針對學生的水平差異提出有難度層次的問題。例如,針對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結合書本原有的內容進行提問:“朝辭白帝彩云間中的‘朝是什么意思?”;對于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可提:“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等;而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新思維出發(fā),提出以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畫描述詩中的情境嗎?”“《早發(fā)白帝城》中最后一句的‘輕字在運用上有什么妙處?”問題的設置必須考慮到教學目標與學生自身的特點,合理把握問題設置的難度,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與精彩。
三、注重評價效度,推行積極向上的教學
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樹立評價的維度,即加強對學生在行為、語言上的理解與鼓勵,通過把握非語言評價與語言評價使得學生時刻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愛護,從而提升在學習上的信心。教師還需要在評價中盡顯其風度,即利用標準流利的語言、靈活生動的方式發(fā)揮其導向性作用,從而為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風度”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寓言兩則》的《刻舟求劍》中,某位學生對刻舟求劍這個故事有著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一成不變,應該看到變化、認識變化?!蓖瑫r,該學生還在老師的提醒下舉出了一個生活中與“刻舟求劍”寓意類似的案例。教師對于有個人見解與想法的學生應該給予積極的表揚,通過點評加以強化,促使學生在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上都有進一步的提高。而對于課堂上問題回答錯誤、作業(yè)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以鼓勵為主、以批判為輔,避免打擊學生自尊心、積極性而影響其長期發(fā)展。
四、啟發(fā)思維廣度,全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高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利用水平,通過技術手段的形象性、生動性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但是思維的啟發(fā)一定要具有充分的廣度。
以《開國大典》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領會“開國大典”的場景,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圖片、文獻與影視作品進行了展示,讓學生發(fā)揮其想象力,聯想開國大典時的情景,但是過多、過于直觀的圖片及影視資料反而造成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教師應優(yōu)選、精選相關的照片與資料等素材,適度地利用多媒體器材與資源,把握促進學生想象力發(fā)展的恰當時機,使得學生思維啟發(fā)的廣度得以加強,讓小學語文課堂綻放思維之花。
五、拓展延伸深度,充實語文教學的內容
語文課程中不僅融入了豐富的人文性,還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機聯系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利用生活資源、多媒體資源擴展語文教學內容延伸的深度,從更深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世界知名童話故事的了解,還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海的女兒》等其它故事,雖然這些故事的插入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卻使學生模糊了書本中的內容、模糊了小女孩兒的形象,并沒有發(fā)揮深化文本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將課文作為閱讀基點,引導學生從課內向課外發(fā)展,實現教學內容的不斷擴充。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