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
新聞英語新詞的特點與翻譯方法
湯麗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摘要:隨著世界上新事物、新觀念的不斷涌現(xiàn),新聞報道中也出現(xiàn)大量的新詞匯對其進行命名。從文體學和翻譯角度來說,新聞英語中的新詞匯有著一定的研究價值。本文首先從來源和構(gòu)詞方式兩個方面分析了新聞英語的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以傳遞文化內(nèi)涵為翻譯原則,探討了新聞英語新詞的翻譯方法。
關(guān)鍵詞:新聞英語新詞來源構(gòu)詞方式翻譯方法
新聞是對最新事實的報道?!靶侣勗诖蟊妭髅街邪缪葜粋€很重要的角色,即吸引觀眾的注意并向之傳送正在發(fā)生的事件的信息?!保≧ayner, 2001:215)總的來說,新聞英語文體屬于普通英語,即標準英語的主體層(劉宓慶, 1994)。Pusateri(1992)指出“新聞的基本價值是新穎,即報道那些不同尋常、新奇、稀罕的事件”?!靶路f”這一特征在新聞詞匯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媒體在報道新問世的產(chǎn)品、新產(chǎn)生的觀念、新出現(xiàn)的事物時也在對其進行命名,因而在新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的新詞(neologism),包括新的單詞和詞組。
總的說來,新聞新詞匯的來源可以分為兩大類: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的變化(林承璋,2006)。
(一)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
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是文學新聞英語詞匯的重要來源之一。伴隨著新的學科領(lǐng)域的誕生,新的詞匯也產(chǎn)生了,如:futurology—未來學(門以當前狀況和趨勢為出發(fā)點,對如科學、技術(shù)和社會潛在的發(fā)展作出預測或研究的學科), Pekingology—中國政策研究;太空探索的深入使新聞增添了不少新詞匯,如:space sickness—太空?。ㄓ詈絾T航天時由持久的失重引起的運動病), big bang—大爆炸(宇宙起源的劇烈爆炸);其他科學領(lǐng)域發(fā)展也帶來了大量的新詞匯,如:gasohol—汽油酒精,technobandit—技術(shù)竊賊, telemedicine—遠程醫(yī)療,等等。
(二)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變化
新聞英語新詞匯的第二個重要來源在于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變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的生活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政治方面的新詞匯不斷涌現(xiàn),如:gay rights—同性戀者的權(quán)利,nuclear freeze—核凍結(jié)(兩國或多國達成協(xié)議,在各自國家停止生產(chǎn)核武器,以及削減核武器的數(shù)量), friendly fire—己方的炮火(被自己的炮火擊中而造成了損失);經(jīng)濟方面,如:credit-card fraud—信用卡欺詐,monergy—能源費用,moonlighting—兼職(尤指在夜間從事第二職業(yè)),womenomics—婦女經(jīng)濟(以婦女為消費群體的經(jīng)濟);社會生活方面,如:edutainment—寓教于樂,Britpop—英國流行文化,kidult—老少皆宜的節(jié)目,snail mail—蝸牛郵件(指相對于電子郵件而言的普通郵件),rockumentary—搖滾紀實作品,等等。
新聞英語新詞匯的構(gòu)詞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詞綴法或派生法(affixation)
詞綴法或派生法是指在單詞或詞根上加詞綴來創(chuàng)造新詞。有一部詞綴是加在單詞或者詞根的前面,被稱為加前綴(prefixation),如: cyberphobia—計算機恐懼癥,ecocatastrophe—生態(tài)災(zāi)難;另外一部分詞是采用加后綴的方法(suffixation),如:medicide—醫(yī)藥輔助自殺,sexaholic—性愛狂,zillionaire—超級富豪,等。
(2)復合法(compounding)
復合法是指由兩個或以上的詞構(gòu)成一個新詞,從拼寫形式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為連寫形式,如:helpline—服務(wù)熱線,aromatherapy—香薰療法,shareware—共享軟件等;第二類為使用連字符連接形式,如:slam-dunk—大滿貫(極大的成功),shouldersurfer—竊取卡號或密碼的人,one-price—不而價,一口價,等;第三類為開放式,如:destination wedding—旅游結(jié)婚,mouse potato—鼠標迷、計算機迷,inside dealing—內(nèi)幕交易,等等。
(3)截短詞(clippings)
把單詞通過各種方法(如去首、去尾、去首尾、留首尾等)進行簡化而成的縮略與叫做截短詞。有的詞采用的是去首法,如:chute(parachute), varsity(university);有的采用去尾法,如demo(demonstration), condo(condominium);有的是去首尾法,如::tec(detective)等;有的是留首尾法,如:e-zine(electronic magazine)等。
(4)首字母縮略詞(initialisms)
這類是由詞的首字母構(gòu)成,如:POSSLQ(partner of opposite sex sharing living quarters)—異性同居者,HDM(hot dark matter)—宇宙中的高能不可見物質(zhì)。
(5)首字母拼音詞(acronyms)
首字母拼音詞的構(gòu)詞法與首字母縮略詞相同,所不同的是首字母拼音詞按組成該縮略語的音節(jié)讀音。如: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東盟,等等。
(6)拼綴詞(blends)
將兩個或以上的單詞合成,并在合成時進行縮略的詞叫拼綴詞,如:orature(oral + literature)—口頭文學,Britpop(British + pop)—英國流行文化,affluenza(affluent + influenza)—富貴病,等等。
(7)類比法(analogy)
類比法是仿照原有的同類次創(chuàng)造出對應(yīng)詞或近義詞,在詞義上進行聯(lián)想類比,如:telethon—為慈善事業(yè)籌集資金而播出的冗長的電視節(jié)目, talkthon—馬拉松式的演講或討論,這兩個詞都是對marathon進行類比而產(chǎn)生;grannysitting—照看老人,househusband—家庭主夫,分別由對babysitting和housewife進行類比得來。
通過使用以上的方式,新聞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詞,有些新詞一經(jīng)問世就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且在普遍使用之后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詞典編纂者將之收錄在字典中,這些新詞成了標準英語詞匯的一部分。
翻譯必須忠實地再現(xiàn)原文的信息,新聞翻譯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新詞具有承載新的文化內(nèi)容的特點。新聞作為反映人類社會活動的媒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恰好是對人類文化的記載和傳播,而新聞中的新詞是表現(xiàn)這些文化因素最活躍的載體。因此在翻譯新聞英語新詞時,源語文化內(nèi)涵的重現(xiàn)應(yīng)該是譯者考慮的要素之一。以下的翻譯方法就從文化相似和文化差異兩方面來探討。
(一)處理文化相似的翻譯方法
1.使用對等詞(equivalents)
英漢文化具有相似之處,翻譯時往往可以在譯語中找到現(xiàn)有的對等詞(equivalents)(張健)來準確地傳達源語的信息,如:netizen(net citizen)—網(wǎng)民,e-zine (electronic magazine—電子雜志,netpreneur(net entrepreneur)—網(wǎng)絡(luò)精英,等。一些有關(guān)網(wǎng)絡(luò)的詞匯表明,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網(wǎng)絡(lu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群體對網(wǎng)絡(luò)現(xiàn)象的認識卻完全一致。還有一些英語新聞新詞運用了修辭手法,譯者同樣可以在漢語中找到一些形似和內(nèi)容完全一致的對等詞,當然這種文化重合的現(xiàn)象雖然存在,但是數(shù)量不多,比如:blood money—血腥錢,英語單詞中的意義和隱語的修辭手法都得到了理想的重現(xiàn),諸如此類的詞還有job-hopping—跳槽,drug king—毒梟等等。
2.使用準對等詞(near-equivalent)
譯語中還有一些詞,意義與源語相同,但是形式發(fā)生了變化,這樣的詞被稱為準對等詞(near-equivalent),如:In general, she found, the Other Woman, of today is either pursuing a promising career or trying to get past the turmoil of a divorce.此句中的the Other Woman指的是破壞他人家庭、與別人的丈夫有不正當關(guān)系的女人,漢語中的準對等詞是“第三者”。
文化相似為翻譯提供便利,譯者只需在譯語中尋找已有的對等詞就可以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與源語保持一致。但是英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更多的情況下,譯者需要處理好文化相異這一現(xiàn)象,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以達到源語和譯語的對等。
(二)處理文化相異的翻譯方法
Nida(2001)指出:“文化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時,詞匯也會進行相應(yīng)的改變?!保?4)新聞的新詞總是在表述特定文化中最新出現(xiàn)的事物和現(xiàn)象,譯者在翻譯時應(yīng)該恰當?shù)靥幚磉@種文化差異,若不能準確傳達文化信息那么就無法忠實地將新聞報道給其他譯語的讀者,甚至產(chǎn)生誤導。以下是對處理文化相異的新聞新詞時采用的翻譯方法的總結(jié)。
1.音譯
(1)完全音譯
有些事物或者概念在漢語中缺乏,有時會采取完全音譯的手法,如OPEC—歐佩克等。
(2)音譯加屬類詞
完全的音譯有時候給讀者的理解帶來障礙,很多情況下譯者在音譯的同時給譯語加上一個表示屬類的詞,以輔助理解,如:Euro—歐元,Grammy—格萊美獎,El Nino—厄爾尼洛現(xiàn)象,等等。
(3)音譯并諧意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翻譯現(xiàn)象,翻譯成漢語的詞不僅保留了原來的音,而且在意義上與源語重合,如:sunburn—曬斑,bungie jumping—蹦極跳,等等。
2.移譯
移譯即將原文中的詞原封不動地搬到譯語中來,如:OL(office lady),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等。
有的時候在移譯的同時進行補充解釋,如CT—CT掃描,IP—IP電話,等。
3.釋意
詞的意義包含外延意義和內(nèi)涵意義兩個方面,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經(jīng)常會采用詞的內(nèi)涵意義,而內(nèi)涵意義往往與特定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翻譯這種具有文化內(nèi)涵意義的詞時,僅僅進行形式上的轉(zhuǎn)換會產(chǎn)生含混不清甚至錯誤的譯文,因此需要對源語進行釋意,將其文化內(nèi)涵明確地在譯語中體現(xiàn)出來,如:
例一:Michelle broke off her relationship by writing her boy friend a Dear John.
此句中的Dear John應(yīng)譯成“斷交信”或“絕交信”。
例二:Black Power, Red Power, Grey Power
這組復合詞具有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如果忽略這一點而譯成“黑色權(quán)利,紅色權(quán)利,灰色權(quán)利”則是失敗的譯文。實際上,在美國黑人爭取權(quán)利的運動中,Black Power成了一個口號,后來美國印第安人和老人爭取自身權(quán)利的同時,運用類比的方式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口號Red Power, Grey Power,因此這三種權(quán)利的正確翻譯方法是:黑人權(quán)利,印第安人權(quán)利,老人權(quán)利。
4.注釋
注釋法也是處理文化差異中可使用的方法之一,常見的方式如下。
(1)直譯加注
復合詞white radio的意義是radio that receives government subsidy,翻譯成漢語是“白色電臺(接受政府資助的電臺)”。sand generation的意義是the person or persons with responsibility of caring for both children and parents,翻譯成漢語是“三明治人(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父母的人)”。
(2)音譯加注
這種方式可以從DINK的翻譯體現(xiàn)出來。DINK 是dual income, no kid的首字母拼音詞,可以譯成“丁克家庭(雙方均有收入無子女的家庭)”。又如:zuppie,意指zestful upscale people in their prime,譯成“祖皮士(正當壯年、事業(yè)處于上升階段的人士)”。
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DINK的翻譯現(xiàn)在僅僅保留音譯了,同樣的道理,zuppie這種最新的概念才出現(xiàn)不久,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其的熟悉程度加深,也不再需要用注釋來解釋了,“祖皮士”這一概念也會如同hippies—嬉皮士,yuppies—雅皮士一樣成為人們熟悉的概念。
新聞英語新詞具有新穎靈活、更新迅速的特點,這對譯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譯者除了掌握正確的方式忠實地重現(xiàn)源語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要時刻把握時代的變化、主動地學習掌握新產(chǎn)生的詞匯和現(xiàn)象、探求語言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閉門造車是新聞譯者最忌諱的。
新聞詞匯經(jīng)歷著由新變舊的過程,讀者對于新詞的接受也有著從陌生到熟知的過程,譯者對于同一個詞匯在不同的時段也要采用靈活多變的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 Rayner,Philipet.Media Studies:the Essential 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2001.
[2]劉宓慶.翻譯的風格論[A]//楊自檢.翻譯新論[C].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538-608.
[3] Pusateri,Cathy.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Fourth Edition)[M].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92.
[4]林承璋.英語詞匯學引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
[5] Nida.Eugene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6]胡兆云.語言接觸與英漢借詞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
[7]汪榕培.英語新詞的來源及展望[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0(9):7-11.
[8]張健.報刊新詞英譯縱橫[M].上海:上??萍汲霭嫔? 2001.
[9]肖恩·霍利,徐燕秋.報刊英語關(guān)鍵詞[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
[10]林立.英語新詞語聯(lián)想詞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