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貞,劉興華(新疆喀什地區(qū)莎車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喀什 844700)
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腦梗死的療效觀察
馮秀貞,劉興華
(新疆喀什地區(qū)莎車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喀什 844700)
目的 探究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腦梗死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采用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并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腦卒中康復功能評定量表(STREAM)評分為(40.7±3.58)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30.2±4.32)分;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6.7±1.31)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24.3±1.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腦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情況,同時促進康復,減少致殘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腦梗死;療效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疾病,該病發(fā)生后患者的健康會受到較大的威脅,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如何能夠減少病情后遺癥的發(fā)生,就成為各界人士共同關注的問題。相關研究表明,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腦梗死具有較好的療效,且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70例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采用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并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均經過我國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確診為腦梗死,后采用CT進行檢查證實;所有患者中無患有嚴重肝腎疾病和肢體功能存在障礙的患者,同時排除有精神障礙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且均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與家屬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通知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女17例,男18例,年齡41.5~77.5歲,平均年齡65.5±4.25歲;觀察組女18例,男17例,年齡43~77.5歲,平均年齡(65.3±4.4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采用肢體運動方法對患者進行體制鍛煉,同時進行語言訓練,必要時進行藥物給予(如阿司匹林);觀察組采用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包括康復訓練、針灸、推拿等綜合干預措施。
1.2.1 康復訓練
(1)坐位:患者取坐位,保持平衡,然后由坐位向站位進行變化;(2)臥位:患者取仰臥位,然后由仰臥位向側臥位進行轉化,如此反復,并對關節(jié)各部位進行活動,然后由臥位向坐位進行變化;(3)站位:患者取站位,同時保持站位平衡,并由站位練習屈膝邁步[1]。如此反復進行訓練。30 min/d,連續(xù)10天。
1.2.2 針灸
首先明確患者陽陵泉、百會、地倉、三陰交、鳳池、太沖、曲池、足三里、懸鐘、風市、血海等穴位,采用平補平瀉手法進行針刺。1次/d,得氣后留針30 min,連續(xù)針灸10天[2]。
1.2.3 推拿
首先明確患者患肢,用滾、搓、捻、抖、揉等手法對患肢進行給予,并且需要剛柔并濟,同時配合進行關節(jié)之間的屈伸運動。1次/d,連續(xù)推拿10天。
1.3 觀察指標
采用腦卒中康復功能評定量表進行評定,基本活動占30分,上下肢各20分,總分70分;并采用我國心腦血管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3];后對兩組患者的評分情況進行記錄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STREAM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STREAM評分增加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功能評分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功能評分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時間 STREAM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照組 35 治療前 18.20±3.41 29.80±1.92觀察組 35 治療后 30.20±4.32 24.30±1.86治療前 19.21±3.81 28.60±1.83治療后 40.70±3.58 16.70±1.31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疾病,中醫(yī)認為該病是氣虛血瘀而致偏深麻木,但病情表現(xiàn)不僅僅局限于患者的某個特定肢體或部位,多數(shù)情況是根據患者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部位表現(xiàn),該病發(fā)生后會給很多患者留下后遺癥,所以這就成為我們治療的關鍵所在,而對于患者的治療也應該以活血化瘀為主,促進周身血液循環(huán),以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4]。
本次研究采用常規(guī)方法和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STREAM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情況均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兩項評分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與周曉虹等研究基本一致[5]。說明通過采用卒中單元治療,將針灸、推拿等個體化進行給予,可有效改善患者情況。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yī)康復卒中單元治療腦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情況,同時促進康復,減少致殘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王淑敏,蘭海燕,劉建群,等.卒中單元模式下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24):2672-2673.
[2] 何俊華,王曙初,李建州,等.益氣清腦通顆粒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4):82-84.
[3] 王雪飛,梁布和,韓海嘯,等.中國特色卒中單元的研究進展[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1):70-72.
[4] 常艷鵬,謝雁鳴.國內中、西醫(yī)治療腦卒中的藥物經濟學研究概況[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3):3509-3512.
[5] 周曉虹.中醫(yī)卒中單元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7):7-8.
本文編輯:張 鈺
R277.7
B
ISSN.2095-6681.2015.032.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