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科
摘要: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正是處于青少年的叛逆時期,在加上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思想上的幼稚和行為上的魯莽,沒有明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就會被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影響,從而養(yǎng)成惡劣的行為習慣。如果不加以教育,是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中職生和同齡的學生比,他們更容易接觸到社會的陰暗面,因為他們會更早的畢業(yè),比同齡人要更早的走出社會。但是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那么就很容易成為社會上的不良市民。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 法律教育 問題 對策
一、當前職業(yè)學校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
1. 對法制教育重視不足
法律基礎課作為技工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是中職學校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但由于當前就業(yè)形勢的嚴峻,部分中職學校存在“重技能輕德育”的觀念,甚至提出了“文化基礎課要為專業(yè)課讓路”的口號,還有個別民辦學?;诠?jié)省教學成本等因素的考慮,往往會隨意刪減包括法律基礎課在內的思想政治類課程。這無疑有違國家的普法教育工程和教育方針。這主要體現(xiàn)在部分中職學校為應付檢查而象征性的設置法制教育課程,存在隨意刪減法律基礎課程的現(xiàn)象。
2、沒有專業(yè)的法制任課教師
從每年中職學校的老師招聘就可以看出,學校大量引入與專業(yè)技術相關的年輕教師,并且給與很好的待遇。但對于法律方面的教師卻很少招聘,甚至不予招聘。認為這一類老師不能為學校帶來任何價值。但是又要完成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就會讓政治老師來代替上法制教育課,或者讓一些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行政人員來上法制教育課。學校的做法更會讓學生們從思想上輕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只重視專業(yè)課程的學習。
3、內容缺乏針對性、系統(tǒng)性。中職校法制教育在內容上與中職生身心發(fā)展的實際和思想狀況相聯(lián)系,特別是對現(xiàn)實社會提出的許多新問題和中職生的思想狀況研究得不夠,引不起中職生的興趣;有的滿足于舉辦法制講座、現(xiàn)場會等能引起一時轟動效應的臨時性活動,法制教育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全面性和連續(xù)性,法制教育的效果不明顯;只注重法律條文的傳授,而不注重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啟蒙和培養(yǎng);法制教育內容陳舊,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學生學習法律更多的是為了應試的需要,而沒有認識到它是治國安邦,保護公民自身合法權益的需要。在一些社會傳媒和文化市場中傳播的暴力、色情、賭賻、毒品等不健康的東西,毒害中職生靈魂,誘導學生違法犯罪。這些因素都極大地制約和影響中職學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4.中職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中職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是經過中考選拔后分流下來的初中畢業(yè)生,在主要以考試分數(shù)為評價標準的初中階段,該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往往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們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差,自覺性不強,厭學情緒較高。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特點致使他們對類似于以往說教形式的法制教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
二、中職校法制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1、完善法律教育體系。中職生的教學課程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指導方向,在提高中職生的法律應用能力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和法律知識,逐漸引導學生的法制觀念,從而設置合理的法律教學課程。同時,學校要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法律教學內容的側重點,要讓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都覺得自己所學的法律可以學有所用。
2、提高法律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學方法。法律教師,要有專業(yè)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素質,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會有很大的促動作用。法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亟M織一些有趣的有利于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活動。只有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才能提高其實踐能力,開闊其視野。在中職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營造一個輕松開放的教學課堂,引導學生探索性地學習和思考,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構建學校的法律網絡系統(tǒng),以學生的興趣為著手點,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著眼于學生的實踐體驗,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
3.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提高中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和實效性
中職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如果課堂缺乏吸引力,他們往往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繼而出現(xiàn)睡覺、玩手機、講話、看小說等現(xiàn)象。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是強化法制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可通過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為什么要遵守和怎樣遵守法律,從而逐步讓法制意識根植于心。
第一,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中職法律課堂教學應當結合中職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以案例教學為主,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努力改進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式,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善學。教師可以通過引用盜竊、敲詐勒索、社交陷阱、消費維權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自編、自演、自拍微視頻等方式,重現(xiàn)案例發(fā)生過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守法、用法習慣。
第二,多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地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或分析出答案,老師進行提示點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法律規(guī)范、事實材料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使零散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讓所掌握的法律知識更完善、更深入、更牢靠。
第三,善于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法制教育。由于受課時的限制,任何學校都不可能安排大量的課時來進行法制教學,我們可充分利用網絡、電視這樣的平臺來彌補課時的不足,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小組學習,組織學生觀看電視、網絡播放的法制教育欄目,如CCTV的舉案說法、法律講堂,懺悔錄、庭審現(xiàn)場等節(jié)目。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豐富的法律知識,還可以通過節(jié)目主人公的案例對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起著警示作用。
參考文獻:
1、鄧文明.中職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0(2).
2、李秀玲.關于中職生法制教育觀念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2).
轉載請注明來源。
3、姜南羅. 中職德育課程概念的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報,2008.
4、谷鴻溪.中國職業(yè)教育跨世紀走向[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5、趙曉東.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跨世紀走勢[J].職教論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