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敏
【摘要】目的:觀察并分析針灸以及紅外線治療腰肌勞損的治療效果以及應(yīng)用價值。方法:將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5例腰肌勞損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n=51)和對照組(n=51),給予對照組患者推拿治療,給予實驗組患者針灸以及紅外線進行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24%,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52.94%,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給予腰肌勞損患者針灸以及紅外線進行治療,其療效確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guān)鍵詞】針灸;紅外線;腰肌勞損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2-0364-02
腰肌勞損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在青壯年男性中比較常見。包括:1.急性腰肌勞損:多是因過勞、久立、受涼等誘因而引起腰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2.慢性腰肌勞損:更為多見,可為急性腰肌勞損后缺乏充分的治療而引起的后遺癥。本人在常規(guī)針灸的基礎(chǔ)上運用紅外線的特點包括紅外線的熱效應(yīng)和熱的傳導作用,可使深層組織溫度升高,使血管擴張、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減少組織水腫,減少肌痙攣而止痛、消炎、松弛肌肉故使肌張力降低及修復作用【1】。此方法治療病人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將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5例腰肌勞損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給予對照組患者推拿治療,給予實驗組患者針灸以及紅外線進行治療,通過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探究針灸以及紅外線在治療腰肌勞損上的應(yīng)用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5例腰肌勞損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n=51)和對照組(n=51),所有患者均在研究前對研究目的、研究內(nèi)容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參與此次研究。
實驗組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28~48歲,平均年齡(37.39±2.4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1例,女20例,年齡29~48歲,平均年齡(37.41±2.43)歲。
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各項數(shù)據(jù)間的P值均大于0.05,這就說明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患者的基本資料不會影響本次實驗結(jié)果,可進行分析比較。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推拿進行治療,每天給予患者1次推拿,1療程為1周,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給予實驗組患者針灸聯(lián)合紅外線進行治療。針灸治療:①單純毫針刺法:主穴為委中、命門、阿是穴以及腎俞,對于寒濕型的患者配脾俞、腰陽關(guān);對于瘀血性的患者配膈俞、三陰交。②針刺加灸法:主穴為委中、阿是穴以及腎俞,對于寒濕型配腰陽關(guān);腎虛型配太溪、命門;濕熱型配膀胱俞;血瘀型配膈俞;針刺得氣之后,用艾條對腰部進行懸灸,治療時間為半小時,起針之后,指導患者進行飛燕式的鍛煉。③針刺加拔罐:針刺取阿是穴、腎俞、大腸俞、委中、夾脊、氣海俞、腰眼,針刺得氣后,控制留針時間為半小時,并給予患者TDP照射,等到出針后,局部疼痛部位拔火罐,火罐留置時間為15分鐘,每天1次,1個療程的時間為10天,每個療程之間間隔3天。④針刺與穴位注射:給予患者針刺治療后,向患者的穴位注射500μg的維生素B12以及1ml的維丁膠性鈣注射液,穴位取陽陵泉加腸俞,足三里加腎俞,盡量不要使用已經(jīng)針刺過的穴位。⑤針灸加低頻:針刺取雙側(cè)腎俞、委中、阿是穴、承山,針刺得氣后,應(yīng)用泄法對患者進行強刺激。行針頻率為每5分鐘1次,留針的總時間為半小時。同時給予低頻磁療。⑥針刺加TDP治療:取患側(cè)的腎俞、阿是穴、命門、以及委中為主穴。對于患病時間長、體質(zhì)虛弱的患者加太溪以及志室;對于寒濕阻滯的患者加腰陽關(guān);對于氣血瘀滯的患者加三陰交、陽陵泉。與此同時,給予患者TDP治療儀進行治療。患者的腰部腧穴距離治療儀20至30cm之間,應(yīng)用治療儀照射,留針時間為20分鐘,每天治療1次。⑦針刺加中藥:取命門、阿是穴、腎俞、委中、腰陽關(guān),同時給予患者白芍木瓜湯。⑧梅花針:首先找到2處沉重點, 給予局部消毒處理后,應(yīng)用已經(jīng)消過毒的梅花針在疼痛點、沉重點進行叩刺,控制好力度,之后,在扣刺部位拔罐,拔罐時間為15分鐘,控制每次滲出液為5至10ml左右即可,每周1次。
針灸后,應(yīng)用KF紅外線進行照射治療,治療時間為10分鐘。
1.3療效判定
本實驗療效分為治愈、好轉(zhuǎn)以及無效【2】。治愈: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壓痛、疼痛的臨床癥狀徹底消失,活動過久或者彎腰時沒有疼痛的感覺,功能明顯的恢復;好轉(zhuǎn):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壓痛、疼痛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活動過久或者彎腰時會有輕度酸痛的感覺,但疼痛在患者的承受范圍之內(nèi);無效: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體征沒有任何的改善。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好轉(zhuǎn)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數(shù)據(jù)處理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的基本資料和治療總有效率等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性別比例、總有效率采用χ2檢驗,使用[n(%)]表示,平均年齡采用t檢驗,使用( )表示。當P值小于0.05時,則可以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之間具有明顯差異,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大于0.05時,則可以認為不存在明顯的差異。
2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8.24%,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52.94%,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腰肌勞損患者(P<0.05),數(shù)據(jù)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3討論
腰肌勞損是一種腰部疾病,患者的腰部兩側(cè)等地方會出現(xiàn)疼痛的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影響患者的生活【3】。因此,尋求有效治療腰肌勞損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本文中,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說明,應(yīng)用針灸以及紅外線進行治療可取的較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實用理療學303頁,316頁.
[2]張澈.針灸配合中藥熱敷對腰肌勞損的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1(2):44-44.
[3]趙樹桐,何繼華,董保興等.紅外光療儀與普通遠紅外線照射治療腰肌勞損癥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對比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1,01(1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