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榮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文是困擾大部分學生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我們學習語文的終極目標之一。在諸多種類的命題之中,寫人和記事的文章比較好寫,這樣的文章只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或者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描述即可。在寫人的文章中,我們也只要求學生寫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再加上幾則事例就可以了??墒菍懢暗奈恼屡c上述文章有所不同,它要求學生不但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加以描繪,還要適當加入自己的感受加以渲染,這就有些難了。
在小學階段,我所教過的低年級課文中,我認為《黃山奇石》是一篇不錯的范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開篇就直接引出了本文的重點:奇石。接下來,作者詳細介紹了自己認為奇特的奇石景觀并加以描述,邊描述邊表達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嘆。在文章的最后,作者還列舉了幾個未加描述的奇石景觀,把讀者帶入了無盡的想象中,吸引讀者的進一步探索興趣。
在我們的寫景作文教學中,有的場景是可以仿照這篇文章來構(gòu)思的。比如,在介紹自己所參觀的幾處美景的時候,就可以有主有次地加以介紹,通過不同的場景轉(zhuǎn)換來達到使人跟著自己游覽的目的。
首先要想寫出好的景色,關鍵要做到心中有景才行。這句話的意境就好比文與可畫竹,要做到胸有成竹才可以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怎樣做到讓學生心中有景呢?這和學生的閱歷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在山區(qū)教小學的時候,每隔幾個星期必定要帶著學生出來看一看,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季節(jié)和不同的景物,他們也有不同的心情。真正到了村外看看,回來再寫景就不一樣了,真實的景物加上不同的感受,自然成了小小的美文。
其次,在寫景的時候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景物的描寫可以是真實的場景再現(xiàn),也可以加入無盡的想象。比如,在寫到春天的時候,看到柳枝的學生會想象著春姑娘的長發(fā),看到野花的學生會想到彩色的春衣,看到小河的人會側(cè)重于描寫叮咚的聲音。
最后,景物雖然是不動的,但是在我們的意念里,它可以動起來。秋天的霧可以是秋姑娘穿著潔白的紗衣在樹林間嬉戲,夏天的彩虹可以是小朋友走在上面去天上玩的橋梁。
總之,寫景的方法很多,我們作為引導者,關鍵要解決的是去激發(fā)或者拓展學生的想象,而不是要讓學生的思想禁錮在作文模具里去“套文章”。只要讓學生真正地去觀察、去想象,那么,作文將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誗編輯 謝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