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遠征 李寧
[摘要]現(xiàn)代遙感技術適合在地質找礦中大量的推廣與應用。該技術不僅能夠實現(xiàn)地質找礦,提高找礦工作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找礦工作的時間、人力、物力投入,為地質找礦工作的開展節(jié)省成本。但要注意的是,遙感技術應用于地質找礦時,找礦技術人員一定要提前對遙感技術的特征進行熟悉,并選擇合適的遙感技術應用方式,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切實推進我國地質找礦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遙感技術地質找礦 應用 探討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8-260-1
1現(xiàn)代遙感技術的基本特征
與傳統(tǒng)遙感技術相比,現(xiàn)代遙感技術更具優(yōu)越性?,F(xiàn)代遙感技術應用于地質找礦工作中,可以通過影像傳輸工具對被測地質的地表情況、地貌形態(tài)等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然后得出分析結果,實現(xiàn)遠程觀測和判斷?,F(xiàn)代遙感技術的應用更加省時,能更加快速、準確的分析出埋設于地表下的礦產資源的位置,減少找礦工作人員的投入量,切實提高地質找礦效率。
2現(xiàn)代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的應用
從應用方式上看,現(xiàn)代遙感技術的應用方式有兩種,分別為直接應用、間接應用。應用方式的機理不同,獲得的應用效果也就不同。地質找礦工作中,工作者可以利用現(xiàn)代遙感技術對被測點的地形、地貌進行分析,遠程觀測出被測點的地表情況,獲得對應的地質信息。隨后,地質工作者可以利用得到的地質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提前對地質找礦點的地質情況進行了解,制定出較為科學、合理的找礦決策,為地質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F(xiàn)代遙感技術的主要應用形式是繪圖,通過圖像繪制、圖像觀測等方法重現(xiàn)被測點地質情況?,F(xiàn)對現(xiàn)代遙感技術最常見的兩種應用方式進行分析。
2.1直接應用
現(xiàn)代遙感技術的直接應用方式為遙感蝕變信息提取,該方法在地質找礦中極為常見。遙感蝕變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為:利用信息提取技術來提取巖漿熱液對圍巖結構的影響數據,包括圍巖結構在巖漿熱液影響下產生的種種變化。該技術在應用實踐時要先掌握好圍巖蝕變的定義。所謂圍巖蝕變,其實就是指圍巖結構受到巖漿熱液的影響,并且在這種影響下發(fā)生了結構改變、構造改變的一種地質作用現(xiàn)象。一般情況下,地質發(fā)生圍巖蝕變的可能性與范圍都要比礦產礦化大,且圍巖蝕變的類型和礦化分布狀況有關,二者之間存在一定規(guī)律。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法對礦物的識別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圍巖蝕變的實質是一種地質作用現(xiàn)象,是巖漿熱液和圍巖結構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新物質,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圍巖蝕變的常見形式有硅化、綠泥石化、云英巖化等。
(2)能通過對地質信息的提取來分析、識別礦物。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法能對地質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準確判斷出礦物所在位置。由于地質成分在結構上的巨大差異,會導致地質內部產生不同的波長光子,其吸收性和反射性各不相同。巖石礦物自身具有穩(wěn)定的化學組成和物理結構,對本征光譜的吸收也更加穩(wěn)定,同時,光譜的產生主要是由組成物質的內部離子和基團的晶體效應及基團振動所引起的,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電磁輻射。所以,只要在地質找礦工作中引入遙感技術,利用遙感技術中的波譜儀來對光譜進行測量,并對比參考數據庫中的光譜,就可準確確定出地質中礦物的種類。在地質找礦工作中,光譜儀應用方法是一種最為有效的礦物識別方法。
(3)要注意的是,由于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法在實際應用時很容易受云層、大氣等因素的影響,致使信息提取遭遇阻礙,可能會導致信息提取失敗。為此,工作人員在應用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方法時,必須要提前考慮物質光譜的干擾因素,做好云層、大氣等光譜干擾因素的控制和消除。
2.2間接應用
遙感技術的間接應用形式有三種,一是提取地質構造信息,二是合理應用植被的波譜特征,三則礦床改造信息的提取。
2.2.1提取地質構造信息法
礦物的產生原因是地質運動,包括火山活動、地震活動等等。礦物產生的部位一般位于地質構造邊緣,還有部分礦產位于地質變異處、不同地質構造板塊的結合部位。分析礦物產生的基本原理,發(fā)現(xiàn)在地質運動過程中,地質構造中的礦床也會隨著地質運動發(fā)生變動,并呈現(xiàn)出帶狀分布形態(tài)。這是地質中礦物的產生原因、產生部位以及礦床運動情況,如果找礦工作中應用了遙感技術,就能將這些情況如實記錄下來,并根據這些情況分析出地質特征,實現(xiàn)地質找礦。具體過程為:先選定被測點,然后利用線形影像技術對被測點的礦床運動情況、礦產分布情況進行了解,提取到相應的地質與礦產信息,結合火山或地震活動的基本特征,分析評定出被測點的地質構造,為地質找礦提供技術參考。
2.2.2植被波譜特征的應用
地貌植被與礦場的形成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金屬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生成微生物,微生物通過地下水以及土壤的作用,對表面土層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發(fā)生變化。地表植被在對相應的金屬元素進行吸收后,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其顏色和生長趨勢與其他地區(qū)的同類植物或有所不同。這樣的生物地質化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為遙感找礦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通過對相關信息的提取,可以得出植被中不同種類金屬含量的差異,再根據植物對金屬的吸收作用,將地下所蘊含礦藏進行分類和確認。
2.2.3礦床改造信息的提取
礦床形成后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根據所處環(huán)境和空間的位置,發(fā)生微量的變化,并促使部分礦床的性質發(fā)生改變。因此,通過對不同時期形成的遙感圖像的分析和對比,結合礦床和成礦勘測,可以對礦床發(fā)生質變的位置進行直接的判斷。
3結束語
我國近幾年的地質找礦工作進步很快,原因在于引進了現(xiàn)代遙感技術,從而提高了地質找礦工作效率,節(jié)省了大量的找礦時間和找礦精力投入。就現(xiàn)代遙感技術的基本特點而言,該技術應用于地質找礦工作以后,能更好的記錄地表情況,遠程觀測被測物的地表形態(tài),分析被測地質結構,準確判斷出地貌形態(tài)。筆者結合遙感技術的作用和特點,對其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的應用做詳細探討。
參考文獻
[1]魏磊,趙鵬海,何曉寧,白冰.淺談遙感技術在礦產開發(fā)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2,35(9):21-25.
[2]錢建平,伍貴華,陳宏毅.現(xiàn)代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J] . 地質找礦論叢,2012,27(3):355-359.
[3]王軍,馬言鑫.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及發(fā)展前景[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4):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