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
【摘 要】目的 觀察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臨床上應用綜合療法(臥床體位,骨盆牽引,手法治療及藥物配合康復療法)治療。結果 經1~2療程治療,結果為痊愈25例,顯效15例,好轉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 %。療效滿意。結論 臥床體位,骨盆牽引,手法治療及藥物配合康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療效滿意,能達到理想療效。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骨傷學;中醫(yī)手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傷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有文獻統(tǒng)計,約1/5的腰腿痛病人患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目的是設法解除突出的髓核對周圍神經根的壓迫,達到神經松解。其中,手法推拿、骨盆牽引治療最為有效和被患者接受。自2009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在我院外骨科采用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臨床療效滿意,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病人,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30歲以下7例,31~40歲33例,41~50歲以上10例;其中單側型25例,雙側型15例,中央型10例,病程3個月~4年。
1.2 診斷及病例納入標準 本組所有病例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并經腰椎CT、部分MRI 檢查。結合病史、癥狀、體征確診位腰椎間盤突出癥,排除其他腰椎病變。
2 治療方法
2.1 絕對臥床體態(tài) 病人須平臥硬板床,日常生活(吃飯、洗漱、大便)均不能下地。臥床時限至少2周,達一個月為佳。
2.2 手法治療 經牽引治療后作手法治療。施行手法時應做到全神貫注,意到手到,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緩中有力,外柔內剛。常用手法有:① 法:操作是依靠腕關節(jié)的伸屈動作來促使手掌背部在人體體表進行來回“滾動”的。 法操作時,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掌背直接抵壓于人體體表,并作腕關節(jié)屈伸運動,所以它不但刺激力量強,而且作用面積也較大,能夠使其作用力深透到體表深層而直達病所,通過腧穴的“得氣”感應而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整陰陽、濡潤筋骨等作用,并能對肌肉痙攣、強直和粘連等病態(tài)直接發(fā)揮明顯的改善作用。②揉摩法:患者俯臥,術者以拇指或手掌沿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揉摩腰背,下至足部,重復數(shù)次。③按壓法;用拇指點按腰陽關、腎俞、命門、環(huán)跳、委中、承山等穴。④拿捏法:用拇指與其他各指作相對的用力擠捏肌肉、韌帶等軟組織。⑤牽引按壓法:在患者行腰椎牽引約30分鐘后,術者用雙拇指按壓腰部棘突旁壓痛點,力度由輕到重。⑥俯臥扳腿法:術者一手按壓腰部,另一手托住對方腿部,使該下肢盡量后伸,左右側各做一次。⑦斜扳法:患者側臥,臥側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于對側小腿上,術者一手按肩前方,另一手按髖嵴后方,雙手同時用力推肩向后,骨盆向前,使脊柱發(fā)生旋轉,此時可聽到后關節(jié)擺動的“咔噠”聲音,此法可使椎間隙產生負壓,利于髓核還納。手法每日一次,連續(xù)7天為1療程。
2.3 骨盆牽引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急性期,禁止手法治療,可做骨盆牽引,①間斷牽引法:病人平臥牽引床后,每日上午牽引1次,每次半小時至1小時,每7天為一療程,每療程可間隔7天,牽引力以40kg左右為宜,若牽引后有個別患者癥狀反而加重者,則不宜繼續(xù)牽引,因其神經根可能粘連嚴重或是突出物在神經根內側。②持續(xù)牽引法:病人臥硬板床,床尾抬高15度,套上骨盆牽引帶,負重15kg,腰下可墊一薄枕,持續(xù)牽引時間越長越好,最好能12小時持續(xù)牽引,牽引時間2周左右。牽引結束后,要求病人做腰背肌功能鍛煉(三點式或五點式)。
2.4 全身用藥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神經受壓迫所致的非細菌性炎癥,痛甚時在采取中醫(yī)藥療法基礎上適當給予消炎止痛藥口服或使用少量糖皮質激素靜脈點滴以促使神經消腫,以達到止痛作用。西藥給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加地塞米松5mg靜脈點滴,每日1次,連用5天。0.9 %生理鹽水250ml加燈盞花4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3天,7次為一療程。中藥在初期給予補腎活血湯(趙竹泉《傷科大成》)處方:熟地黃10克,杜仲3克,枸杞子3克,破故紙10克,菟絲子10克,當歸尾3克,沒藥3克,紅花2克,獨活3克,肉蓯蓉3克。水煎服,每日1劑。若下肢放射痛明顯者,加地龍12克。疼痛甚者,加乳香5克、細辛5克。中后期給予獨活寄生湯(孫思邈《千金方》)以補養(yǎng)肝腎,宣痹活絡。處方:獨活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防風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杜仲12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熟地黃15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2.5 康復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重在于預防和保健,一是抬重物時要注意護腰。在搬、抬、扛重物時切記量力而行,不可強行用力,更不可在負重情況下做扭腰動作。在運動、勞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腰部。二是長時間伏案工作要保持良好的坐姿。保持良好的坐姿,可使腰骶部韌帶、肌肉等不受到過度的牽拉,使腰椎乃至整個脊柱保持正直。伏案工作時,應將椅子拉向桌緣,盡量將腰背緊貼并倚靠椅背,這樣可以降低腰椎間盤的內壓,使腰背、腰骶部的肌肉不至于太疲勞。通常不宜久坐,尤其不宜久坐沙發(fā),工作1小時后應休息10~20分鐘,或改變姿勢,活動一下身體。三是要加強腰腿部肌肉鍛煉。經常進行增強背肌力量訓練和恢復脊柱活動度的輕柔運動,可使之有足夠肌力維持脊柱穩(wěn)定。在平時,堅持做工間操對預防職業(yè)性急、慢性損傷也有積極作用。當出現(xiàn)腰部急性扭傷后,應絕對臥床休息。這樣不僅能夠避免病情加重,同時也能起到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作用。四是要注意腰部保暖。在有空調的室內,溫度不宜調得過低,勿讓冷氣直吹腰部,即使在大暑天也應注意。此外,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鞋,如果鞋子不適,會造成站姿不穩(wěn),加重病情發(fā)展。
3 治療結果
本組患者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臨床癥愈:腰椎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恢復正常工作、顯效:腰痛部分消失,無明顯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基本能正常工作、好轉:有輕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部分恢復工作。無效: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不能勝任工作。經1~2療程治療,結果為痊愈25例,顯效15例,好轉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 %。
4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實踐證明該癥的綜合療法其機制為:使髓核還納,髓核,神經根變位,粘連松懈;神經體液調節(jié);椎管結構調整有著積極的作用。骨盆牽引可增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解除神經根腰髓的壓迫,有助于水腫消退,從而減少椎間盤內壓力,使突出髓核的回納,同時還具有促進炎癥消退和解除腰椎周圍肌肉痙攣等作用。推拿手法的作用在于能緩解腰肌痙攣使腰椎體及小關節(jié)不全脫位的復位,擴大椎間隙及椎間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局部的血液供應,可促使病變組織的修復[1]。操作時手法要由輕至重,重后減輕,力量柔和而深治滲透,勿粗暴用力[2]。在絕對臥床體位,骨盆牽引,手法治療及藥物配合康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療效滿意,能達到理想療效。
參考文獻:
[1]鄭效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適應證與機制探討[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1,(4):21
[2]中華本草(精華本)[M].第一版.上海:上??萍汲霭嫔?,1998:166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