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
【摘要】目的:觀察化瘀止痛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子宮腺肌病痛經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患者88例,均采用化瘀止痛藥物進行治療,3個月后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疼痛癥狀明顯改善,中醫(y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化瘀止痛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子宮腺肌病痛經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化瘀止痛法;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子宮腺肌??;痛經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2-0053-01
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婦科臨床上比較常見,是由于內膜細胞未種植在正常位置所致,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子宮內膜種植有關。子宮腺肌病也為臨床上較常見的婦科疾病,是由于內膜腺體與間質在子宮肌層內發(fā)生局限性或彌漫性病變所致,常見于>40歲的經產婦,近年來發(fā)病趨勢呈年輕化[1]。盆腔疼痛、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子宮腺肌病的最常見癥狀,增加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壓力,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對在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患者進行了化瘀止痛藥物治療,效果比較滿意,現(xiàn)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患者88例,均表現(xiàn)為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經癥狀,其中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58例,子宮腺肌病患者30例。本組患者年齡在22歲-4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3±3.6)歲;患者的病程為3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3.7±1.5)年。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應用化瘀止痛藥物進行治療,藥物組方為:血竭3g,川芎、三七粉各6g,莪術、沒藥、丹參、烏藥、生甘草及生蒲黃各10g,生黃芪及白芍各15g,炙鱉甲30g。每日一劑,200mL/次,早晚服用,以3個月為1個療程[2]。
1.3判定標準
疼痛療效:痊愈-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顯效-患者的疼痛癥狀顯著改善,疼痛積分較治療前減少超過50%;有效-患者的疼痛癥狀有所改善,疼痛積分較治療前減少25%-50%;無效-患者的疼痛癥狀未改善或繼續(xù)加重。
中醫(yī)癥候療效:痊愈-疼痛及包塊消失,中醫(yī)分值為0;顯效-疼痛明顯減輕,包塊明顯縮小,中醫(yī)分值下降2個等級;有效-疼痛較治療前減輕,包塊較治療前縮小,中醫(yī)分值下降1個等級;無效:癥狀無改善,中醫(yī)分值未變化或等級升高[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疼痛療效比較
經過臨床治療后,患者的疼痛癥狀明顯改善(P<0.05),具體結果見下表1。
2.2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經過臨床治療后,中醫(y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下表2。
3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子宮腺肌病均為女性常見的疾病,患者可出現(xiàn)腹痛、痛經、盆腔疼痛、月經異常等癥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西醫(yī)對上述兩種疾病的機制并不明確,故臨床治療缺乏特異性,手術及藥物治療后容易復發(fā),且藥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徹底的改善患者的疾病癥狀,因而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的發(fā)展,其在子宮腺肌病及內異癥的臨床治療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yī)認為,子宮腺肌病及內異癥的疼痛發(fā)病是淤血阻滯胞宮,血液不通所致,故在治療時常采用活血化瘀藥物進行治療,可起到較好的去淤血、促循環(huán)、通血脈的作用,從而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4]。
本文中采用化瘀止痛組方藥物進行治療,藥物處方為血竭、川芎、三七粉、莪術、沒藥、丹參、烏藥、生甘草、生蒲黃、生黃芪、白芍及炙鱉甲,其中血竭能活血化瘀、止痛抗炎,三七粉能消腫化瘀、止血定痛,莪術能消腫止痛、活血益氣,生蒲黃能化瘀止血,沒藥能消腫生肌、活血止痛,丹參能清心安神、活血調經,生黃芪能補氣益血,消腫生肌,川芎能祛風止痛、活血行氣,烏藥能溫腎散寒、益氣止痛,白芍能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生甘草能益氣止痛、調和藥性,炙鱉甲能軟堅散結、滋陰潛陽,將上述諸味藥物聯(lián)合應用,具有較好的活血化瘀、散結止痛作用,進而促進患者的早期恢復[5]。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子宮腺肌病痛經患者應用化瘀止痛藥物進行治療效果確切,患者的疼痛癥狀明顯減輕,且較治療前中醫(yī)癥候評分明顯下降,說明化瘀止痛法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化瘀止痛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子宮腺肌病痛經具有較好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清,趙紅,楊舫,韓淑敏,王齡硯.“益坤內異丸”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痛經(血瘀腎虛證)的臨床觀察[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9,23(04):223-225.
[2]張絢麗.化瘀止痛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子宮腺肌病痛經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3]徐佳一.溫經化瘀止痛法治療寒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
[4]史梅瑩.葫蘆巴丸加減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腺肌病痛經及盆腔痛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
[5]曹懷寧.血竭化瘀止痛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15(0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