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琴 徐娜 賈蓉 馬華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腸梗阻通過胃腸減壓術治療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間收治的50例早期腸梗阻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治療護理,觀察組運用強化胃腸減壓與護理干預,而后分析兩組治療的效果差異。結果:治療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6%,對照組為72%,p<0.05;在腹痛、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消失時間上,觀察組均快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腸梗阻通過胃腸減壓術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有效率,快速緩解疾病癥狀,提升患者舒適度。
關鍵詞:早期腸梗阻;開放性胃腸減壓術;治療效果
腸梗阻通過胃腸減壓治療屬于臨床常用方式,主要是通過將胃管經(jīng)過鼻腔置入到胃內(nèi),而后運用負壓引流讓胃腸液體和氣體吸出,從而達到胃腸道的減壓效果,讓胃腸肌肉得到松弛休息,從而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一般術后早期的腸梗阻多采用保守治療,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胃穿孔、腸瘺等問題,因此要及時處理來保證患者身體狀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間收治的50例早期腸梗阻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為15例,女性為10例;年齡范圍為20歲至67歲,平均年齡為(44.3±1.3)歲;觀察組男性為13例,女性為12例;年齡范圍為20歲至64歲,平均年齡為(45.5±2.1)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治療護理,采用常規(guī)的禁食禁水來促進胃腸減壓,同時記錄觀察各項指標變化。觀察組運用負壓吸引胃腸減壓與護理干預,觀察組操作如下:
患者禁食禁水,讓患者處于半臥體位,將胃管與負壓吸引器接通,將胃部內(nèi)容物有效吸出,如果吸出困難可讓患者服用生理鹽水,同時進行胃管調(diào)節(jié)和體位更換,及時進行補液與抗炎治療[1]。如果患者采用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出現(xiàn)腸壞死與腸穿孔,可以立即轉(zhuǎn)為手術治療。
患者由于身體的不適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甚至有焦慮、恐懼等情況發(fā)生,患者會因此而抗拒插管或者進行自行拔管,因此要做好治療的溝通,讓其明白置管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及時的給與身體不適的緩解,將其心理壓力。具體的心理安撫工作要針對患者的年齡、病情和性格等多方面情況綜合評估進行,提升患者對治療的認可度和信任度,積極配合治療的進行,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2]。
在置管前應該對患者的脈搏、血壓、心理狀態(tài)、病情做了解,保證鼻腔通道清潔無異常情況,如果有不良狀態(tài)要及時告知醫(yī)生處理。將相關物品放置在床邊做好準備,告知患者必要的配合常識和治療的重要性、目的和操作方式,讓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擔憂,提升配合度。在胃腸減壓治療期間要讓患者禁止飲食,但要保持口腔的清潔與濕潤度,避免口腔潰瘍的發(fā)生[3-4]。
在置管時讓患者保持平臥位,對鼻腔通暢情況做檢查,同時對負壓引流裝置做檢查,對放置的胃管長度做準確測量,輕柔的進行插管操作。當胃管置入到的10至15cm時候接觸到鼻咽部時,應該讓患者可以將頭部前傾,同時進行規(guī)律性的吞咽功能活動,而后有利于胃管置入順利。胃管置入到55至65cm的時候,可以達到胃腸減壓的效果,可以將胃容物充分吸出,從而患者的腹脹和腹痛等癥狀得到明顯好轉(zhuǎn),同時促進患者排便排氣功能的恢復。如果患者有惡心嘔吐等反應,可以讓其進行深呼吸,做適當休息后再進行繼續(xù)的置入。當置入到合適深度后要確保胃管是否準確到達胃部,做好置管固定,與引流裝置接通[5]。
置入胃管后要保持胃管的穩(wěn)固和暢通,避免松脫、扭曲、壓迫等問題。如果有腹脹、惡心嘔吐等情況,要觀察是否存在引流管阻塞或者其他引流不暢問題,要做好檢查后對胃管的長度和角度等情況做及時調(diào)整或更換。準確記錄引流量、性質(zhì)和顏色情況,做好患者機體酸堿、水電解質(zhì)平衡。一般引流起始時其顏色混濁而深,如果有鮮紅色液體大量吸出,則可能有出血問題,要及時停止負壓吸引,告知醫(yī)生做及時處理。
每天因為引流管的刺激會導致患者咽喉不適感,甚至有腫痛,需要運用溫開水做漱口或者運用西瓜霜含片輔助治療。禁食過程中要做口腔每天定時護理,避免口腔潰瘍或者感染情況發(fā)生。
經(jīng)過2至3天的胃腸減壓治療,可以觀察是否有拔管的指征,了解患者是否感覺良好,腹脹減輕、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排便等情況均存在,那么可以進行拔管。首先將引流管關閉幾小時,如果沒有不適情況,病情穩(wěn)定,胃腸功能恢復良好,可以拔管。線將胃管與負壓引流器做分離,將胃管折疊,讓患者在吸氣末屏氣,而后將胃管緩緩拔除。當胃管頭與咽喉部接近時要快速拔出,避免引發(fā)不良刺激和誤吸。一邊拔管一邊運用紗布做及時的面部和鼻腔清潔。
胃腸減壓治療后要讓患者進行少量多餐的飲食狀態(tài),保證充分的營養(yǎng)的同時讓飲食保持清淡易消化的流食狀態(tài),避免刺激飲食攝取。
1.3 評估觀察
評估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療效以及腹痛、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消失時間。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治療有效率為顯效和有效的總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采集的數(shù)據(jù)通過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以p<0.05作為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標準。
2 結果
表1: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對比
注:兩組對比,p<0.05
表2: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腹脹、惡心嘔吐和腹痛癥狀消失時間對比[d]
注:兩組對比,p<0.05
治療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6%,對照組為72%,p<0.05;在腹痛、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消失時間上,觀察組均快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表1和表2所示。
3 討論
在胃腸減壓中,為了提升效果和患者的舒適度,可以輔助運用適量的藥物做治療。同時做好溝通的心理護理也尤為重要,患者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反應,因此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安撫來促進其良好的治療配合情緒,避免做出有悖于治療需求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老年患者要尤為關注其情緒變化,甚至部分老年人無法通過專業(yè)的語言溝通進行,要針對其理解狀況將溝通盡可能的通俗簡明化,避免老年患者產(chǎn)生不必要的理解困擾,或者多積極發(fā)動家屬的配合工作,讓患者家屬做好其情緒的安撫與操作的監(jiān)督。
參考文獻:
[1]林薇,李道快,陳洪剛. 胃管置入不同長度在腸梗阻患者胃腸減壓時的效果觀察[J]. 護理與康復,2010,03:248-249.
[2]戴旭波. 開放式胃腸減壓治療術后早期腸梗阻的臨床觀察[J]. 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07:972-973.
[3]宋秀君. 胃腸減壓管在腸梗阻患者中的護理體會[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16:216.
[4]郭凌燕. 腸梗阻患者行胃腸減壓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2:312-313.
[5]龐明輝,羅斌,張偉,王康,李平,郭志義,胡陽,楊春,楊洲,王波. 下消化道手術廢除胃腸減壓并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治療的臨床研究[J]. 西部醫(yī)學,2011,02: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