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使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還能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順利實施,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交際性,因此,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課堂氛圍的構建。并且,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不是特別完善,他們的興趣愛好也不太穩(wěn)定。對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fā)育現(xiàn)狀,以學生的有效發(fā)展為目的,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無所顧忌地吸收知識,成為課堂教學真正的主人。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談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因此,教師要利用“導”來完成教學目標,利用“導”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利用“導”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除了“導”之外,教師還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教學過程全部都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完成的。只要教師“導”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學”就會更高效。尤其是在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是毋庸置疑的。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積極投入
小學生對教師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崇拜心理,他們的情緒也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如果教師在上課時精神萎靡,應付了事,學生肯定也不會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保持最佳狀態(tài),無論是身體狀態(tài)還是心理狀態(tài),都要盡量調(diào)整到最好,不能讓學生因為教師的不良狀態(tài)而分心。良好的狀態(tài)與充足的課前準備是分不開的。在上課之前,教師要認真準備,仔細檢查,在大腦里把教學程序整理一遍,看看那些地方可能會出紕漏,應該怎樣補救;思考一下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否與學生的實際相符,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應該怎樣解決。只有成竹在胸,才能指揮若定。
當走上講臺,教師就要快速進入教學狀態(tài),投入到教學中去,拋棄心中的雜念,全心投入,積極開展教學活動,以自己充滿激情的狀態(tài)去感染學生。除了語言,教師還可以利用手勢與和表情等肢體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情緒。教師的積極投入會使學生受到感染,使他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就會使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會在不知不覺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
(二)師生關系融洽,促進課堂民主、平等
教學的民主是從兩個方面來說的,首先是知識方面的平等。教師是知識的先知者,學生是知識的后知者,二者只是獲得知識的前后差異,并沒有從屬關系,也沒有高下之分,如果教師不繼續(xù)學習,就會被學生超越,被學生甩在后頭。其次是感情方面的平等。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非常豐富。在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時,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方式,獨立的人格,希望能從教師那里獲得尊重與理解。威嚴、權威都無法讓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愛心才是師生感情的凝固劑。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曾注入自己的情感,教學就會如同無源之水一般,沒有持久性與穩(wěn)定性。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從心理方面給學生帶來良好的暗示,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有時候,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無聲的微信,都能成為一種鼓勵,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安慰。這樣,在班集體中,學生就會相互關愛,相互幫助。在充滿愛心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發(fā)展。
二、教師要做好綠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式,小學語文也要不斷改革,不斷完善自我,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與教育的需求?!墩Z文課程標準》對我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先進理念不僅為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也為課程改革提供了動力。
(一)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調(diào)到最佳
學生的學習過程會經(jīng)歷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活動會綜合學生的各種認知情況,完成知識的獲取。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會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當學生的情緒高漲,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活動,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也會調(diào)到最佳,注意力集中,專心于所學知識的獲取,我們的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愉快而熱烈。相反,如果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佳,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會減少,對所學知識興趣降低,也無法專心投入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氣氛萎靡不振,教學就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激勵學生,讓他們對學習更有信心,調(diào)整好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給學生帶來成功的體驗。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很容易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但是他們質(zhì)疑問難、提出問題的能力則較難培養(yǎng)。愛因斯坦也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彼苍?jīng)坦言,他所有的發(fā)明都是由問題而展開的。古語有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人類思維的起點和萌芽,我們的思考都是由疑問開始產(chǎn)生的,知識的獲取也是如此,當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了疑問,他們才會想要解決疑問,獲取答案,也會產(chǎn)生一種深入學習的需求,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學生問題的提出也證明了他們思維的活躍程度。他們的思維活動通過問題表現(xiàn)出來。每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會在學生的頭腦里產(chǎn)生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猶如長了小鉤子一般,把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下就給勾住了。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他們想要獲得更多知識,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會逐漸變強,學得越多想要獲取的知識就越多,他們的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在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氣氛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咨詢?nèi)恕?“顧問”和活動的參與者等角色,經(jīng)常指導學生如何與人交流、相處、合作探究問題,使學生逐步體驗到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解決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以提高每個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處,從而讓他們從心底對合作學習產(chǎn)生認同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爭。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當學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
總之,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課堂氣氛能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為教師順利進行語文教學做鋪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獲得各種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