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蓉+賴學軍
摘要:追求智慧、做智慧型教師、建構智慧課堂已成為許多學校、教師力求達成的理想境界。程紅兵老師智慧課堂的構建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本文對程老師智慧課堂的提出和策略進行歸納和整理,以期有助于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智慧課堂 ?教育智慧 ?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8-0102-03
臺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黃炳煌說,打高爾夫球,只要自己打得好即可;打網(wǎng)球,還要留意對方,有來有往;打籃球,還要兼顧團隊成員合作,借用到語文教學中來說,一些教師采用“打高爾夫球”的教學法:只管自己講,不顧及學生反應——有去無回。好一些的教師也會鼓勵并注意學生反應,更好的教師還會鼓勵學生團隊合作。福建師大教授孫紹振說,中學語文課最容易變成廢話集散地。我們的語文課,師生的生命浪費是世界之最。中學語文教學嚴重無效,至少可以說是低效,投入與產(chǎn)出極不成比例。部分課堂實用時間少,學生在班級學習機會差異懸殊。[1]鑒于以上學者提出的問題,語文特級教師程紅兵打造高效的智慧課堂可以作為問題研究的樣本。
1 ? 程紅兵智慧課堂的界定
我國的《辭?!罚?999) 把智慧定義為對事物認識、辨析、判斷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能力。由前人對智慧的定義可以悟出這樣的結論,智慧不僅僅體現(xiàn)在智商上的聰明,更是善良天性的體現(xiàn),沒有善良的高智商稱不上智慧。[2]教育智慧體現(xiàn)的是一種品質、狀態(tài)和境界,教育智慧是一種獨特的教育認知和教育境界,同時又是一種獨特的與一定的教育境界高度協(xié)調一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它既是道,又是術,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的,它表現(xiàn)為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關注個性,追求人生的幸福境界,又表現(xiàn)為一種舉重若輕的氣度和化難為易的本領。
程紅兵認為智慧的課堂應該追求教學的真質量,追求課堂的真效益。它應該包括學生完善的人格成長、差異的知識建構和創(chuàng)新的智慧發(fā)展。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上,要重視“層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學資源的遴選上,要重視“針對性”和“發(fā)展性”;在教學策略的運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開放性”。
他認為智慧課堂的特征應主要體現(xiàn)在思維層次、開放程度、文化意味這三個方面,如果這三個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智慧課堂指日可待,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即“思維自由”。
智慧課堂的創(chuàng)建需要必要的條件,他認為,智慧課堂的創(chuàng)建是備課、導課、板書、語言、提問、練習、結課、組織管理、應變和育人的藝術設計。
2 ? 程紅兵智慧課堂的智慧
2.1多維的視角
多維的視角,也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是給學生一個現(xiàn)成的答案,而應該啟發(fā)學生從多維度看問題,學生課堂的學習不應該是單一視角,而應該學會全面地、整體地看問題。
學習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歷史選修3《朝鮮戰(zhàn)爭》時,既可以讓學生學習中國的教科書,也讓他們看朝鮮、韓國、俄羅斯、美國等國教材,看看他們的教材是怎么說的。[3]多角度看同一事件,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思考、選擇。讓學生知道相同,知道差異變化,知道相反,多角度看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從多維視角看問題發(fā)揮了教師于無法處教法的作用,他所倡導的交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對學生是終身受益的。
2.2矛盾的沖突
矛盾的沖突,也就是課堂不是片面?zhèn)鬏敚鴳摮錆M思維矛盾,讓學生的思維充滿矛盾沖突,才能讓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戲劇原理說,有沖突,劇本才有劇情。仿照這個說法,有沖突,課堂才有深度。
學習華東師大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十四課《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如何評判美國人的抗稅,既要學生知道站在英國人的立場如何評判,也要讓學生知道站在美國人的立場如何評判。[4]這兩種矛盾對立的觀點同時交給學生就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比較,讓學生重返討論,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
2.3批評的思維
批評的思維是一種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觀事實而進行理論評估與客觀評價的能力與意愿,它不為感性和無事實根據(jù)的傳聞所左右。學生在課堂上不是簡單的了解、認同和吸收課本上的知識和老師的講解,而是勇于質疑,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次上來審視教材內容,與課本對話,與教師對話,擺脫原有的思維定勢,或者是在批判基礎上的認識、吸收,或者另辟蹊徑,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進而形成對教學內容的新認識。
如教賈平凹的《丑石》,有學生提出賈平凹自己是名聲顯赫的大作家,卻說要“不屈于誤解,甘于寂寞”,顯得有些做作、虛偽。程紅兵老師并沒有直接批評或否定學生的這種想法,而是請學生查閱賈平凹的生平及本文背景使他們了解到賈平凹的人生之路也是非??部赖摹S蓱岩伞安磺谡`解,甘于寂寞”到提出“推銷自己”再到反對浮躁,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使學生認識到急功近利一事無成、十年磨煉玉汝于成的深刻道理。[5]
在語文課堂上他常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生命的震撼和心靈的啟迪。他的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 要讓學生達到批判思維的高度,需要發(fā)揮教師于無疑處生疑的作用。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而程紅兵在他的課堂上把這樣的教學方式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2.4目中要有人
目中有人,指的是教師眼中有學生,才不至于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程紅兵所謂的目中有人是指:第一,眼里有學生,就要考慮到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第二,眼里有學生,就要根據(jù)學生差異采取有效的方式指導。第三,眼里有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學生多交流共同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柳永的《雨霖鈴》一課,程紅兵讓一個學生當主持人,由主持人組織同學完成教學。他的教師后記寫道:也許老師們看了這個教學實錄,會產(chǎn)生疑問,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xiàn)?應該說,一堂課只是教學過程的一個橫截面,即使是一個橫截面,老師的作用依然存在:課前,學生主持人備課過程和老師共同探討,老師給予悉心指點。課中,學生主持人碰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咨詢老師,老師覺得重要的問題也可以及時啟發(fā)點撥。課后,老師對學生主持人工作給予評價,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課文,學會組織集體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學生主體作用增大,教師主體作用減少,實現(xiàn)了由保姆式到師傅式,再到導師式的轉變,初步實踐了“教是為了不教”。[6]
他將學生置身于感悟者的主體位置,發(fā)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讓學生有成就感,更能從被動回答教師的提問,轉變?yōu)橹鲃雨U釋對詞的理解。感悟發(fā)自內心,促進反思,內容意蘊豐富,教學有深度。真正做到眼中有學生,還學生以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智慧。
2.5心靈的對話
程紅兵教《我的叔叔于勒》時有一段師生的心靈對話:
師:我有一幅對聯(lián):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這家人盼于勒十年,希望與日俱增,甚至出現(xiàn)幻覺,明明遠在天邊,如近在眼前, 擬用骨肉同胞的錢訂了上千種計劃。一朝相逢,期望的富翁變成窮水手,本是同根生,相逢不相認,骨肉兄弟如同陌路人,前后構成鮮明的對比,但對聯(lián)少橫批。請同學們來擬。
生:人不如錢
師:解釋一下。
生:盼于勒的人是假,盼于勒的錢是真。
師:有道理。能否從反映的社會問題來考慮。
生:“金錢至上”,盼是因為有錢,避是因為沒錢,金錢是至高無上的。
生:“世態(tài)炎涼”,開始熱切盼望,發(fā)現(xiàn)于勒沒錢,避之唯恐不及,沒有親情。[7]
程紅兵用日常生活親切自然的口吻和學生對話,拉近心理距離,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程紅兵的課堂真正做到了師生用心互相傾聽。
3 ? 程紅兵智慧課堂的創(chuàng)建
3.1備課藝術
備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一般來說,教師備課包括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明確教學三維目標,分析教材的重難點,確定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學法指導,確定教學模式,選擇鞏固練習,編制教案,書寫教學反思等工作。因此,備課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過程,是一門藝術,具有藝術的科學性、獨特性、靈活性、唯美性和創(chuàng)新性。新課程下,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fā)切實轉換教師角色,樹立新的理念,改變新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效益。
3.2導課藝術
出色的“開頭語”,稱為導課藝術,像磁石深深吸引住學生,悄然開啟學生的思維。理想的新課導入依據(jù)教學目的,教材內容特色,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和教師自身特點,創(chuàng)造性導進新課的最佳入口處。
程紅兵輔導“要善于想象”專題作文時,先在黑板上板書“山”、“水”兩字,學生說是山和水,教師又在黑板上畫出“山”和“水”的簡筆畫,學生的回答依然是山和水,程老師夸贊學生“真聰明”,進而說“見山得山,見水得水”正是老師要批評的,這一教學細節(jié)透露出程紅兵“在開放中放飛思想”[8]的作文教學主張,進而引出想象的話題。他要的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學生得有打破思維定勢的意識和習慣,所以當老師再次畫出一條波浪線時,學生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海的波浪、起伏的山峰、繩子、皺紋、心電圖、雪將化未化等個性化的圖像,思維閘門被打開了。
導課能扣人心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欲,促使學生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進入新課的學習,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和針對性,程老師做到了。
3.3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運用黑板以凝練的文字和圖表來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板書對于準確地表達和理解知識、加深記憶、使知識結構系統(tǒng)化,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有著積極的作用。板書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輔助手段, 也是教師應具備的教學基本功之一。板書要有計劃性、規(guī)范性、完整性、針對性和藝術性。
教《我的叔叔于勒》時,程紅兵以菲利浦一家對于勒的不同評價為切入口,設計板書:
賠錢……盼
占錢……趕
有錢……贊
沒錢……罵、避[9]
菲利浦一家對于勒發(fā)跡和落魄的不同反應,是作品的主要情節(jié),最能顯示人物的性格,因此,程老師援以引導學生閱讀、分析和討論,既有利于學生正確把握主題,認識社會世態(tài)炎涼和金錢至上的丑惡,也有助于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jié)結構乃至語言文字的整體感悟和把握,避免肢解作品的弊端。
3.4語言藝術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知識信息的載體,接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教師履行職責的重要條件和基本手段。無論時代怎樣的發(fā)展,教學手段怎樣的現(xiàn)代化,只要是教學就離不開語言。
我們以“原點思維與作文”的課堂教學實錄來領會程老師的語言藝術:
師:……當一個問題出現(xiàn)以后,我們常常喜歡從其他方面去尋找原因,把自己本身給丟掉了。有句俗話講“燈下黑”,所以手術室,用無影燈。今天我也講個故事:有一天,法眼和尚突然問:“有一顆金鈴系在猛虎的脖子上,誰能把它解下來?”眾和尚面面相覷,無一能答。你們說誰能把猛虎脖子上的鈴子解下來?用成語怎么表達?[10]
這樣的語言充滿智慧,程老師先用俗語“燈下黑”定標,再通過講故事概括成語引出作文的主題,這樣的語言魅力是教師思想的結晶,很有思維的張力,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熏陶意義。
3.5提問藝術
課堂提問要有技巧,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可以采用多變式提問方法,或正反事例做比較,置學生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索。
程紅兵鼓勵學生對文本或教師的觀點質疑問難,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見,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得以培養(yǎng)。教學《永恒的敵人》時,“我請學生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有的說喜歡,因為這篇文章大氣,對時間、世界、人生,提出質疑;有的說不很喜歡,文章似乎說了很多東西,不夠清晰?!盵11]
提問設計巧妙,產(chǎn)生了兩個不同的觀點,有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意在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
3.6練習設計
練習是指教師為幫助學生理解積累語言,讀懂文章內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達方式,掌握學習規(guī)律和方法而精心設計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活動。它承擔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思維和熏陶情感等任務。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因時、因事、因人而異,設計有效的語文練習。有效的練習不在于多少,在于教師的“用心”。
學習《雨霖鈴》時,程紅兵讓學生把這首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比較,體會兩詞不同的風格。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分別畫出兩首詞的意境圖。講授《荷塘月色》時,要求學生探究《荷塘月色》里的兩個世界:朱自清生活其中的現(xiàn)實世界與自我心靈升華的超越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是朱自清的一個“夢”,說說你對這個“夢”的理解。[12]
兩個練習題的設計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和情感的熏陶等極具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3.7結課設計藝術
我國傳統(tǒng)藝術講究結尾的余音韻味,教學亦然,注重課堂教學結尾的設計。結課既是以往教學過程和未來教學過程的聯(lián)絡點,同時還應當為下一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教學時應把握好結課部分,最后環(huán)節(jié),使之成為“精彩之筆”。
程老師教《群英會蔣干中計》,列舉三個反向思維的案例,進而提出“要勸降周瑜,關鍵看周瑜不降的原因是什么,周瑜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是什么支持他堅決抗曹”,讓學生討論交流周瑜不降的原因,并讓學生扮演蔣干和周瑜對話。最后設計一個留白環(huán)節(jié),解讀文章可以從整體角度入手,或從局部細節(jié)來看,文中有“大怒、大笑、大驚”等,有意思,留給學生品味。[13]
最后設計的留白,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留給學生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夠激起學生對語文的濃厚興趣,進而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這樣的結課具有藝術性。
3.8組織管理藝術
課堂組織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xié)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地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guī)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
程紅兵倡導“自主與探究”的教學模式。教《陳煥生上城》,啟發(fā)學生:假如你是導演,你將選擇什么樣的人扮演陳煥生?假如你是扮演陳煥生的主要演員,你將怎樣表現(xiàn)這個角色?以此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通過《找焦點》小品的播出,留下一個問題;從陳煥生到《找焦點》再到《劉老根》,看新時期中國農民發(fā)展軌跡。立足文本,跳出文本,回歸文本,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拓展思維能力,層層引導,步步深入,使學生變濃厚的興趣為主動求學的動力,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審美注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和人格教育。[14]
3.9應變藝術
對課堂進行有效的調控,正確處理突發(fā)事件,是一種應變藝術。突發(fā)事件的產(chǎn)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課堂上存在著許多影響教師心理的因素。學生主持教學《雨霖鈴》:
生:柳永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其詞多曲折委婉?!澳钊ト?,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不出現(xiàn)在豪放派的詞作,卻出現(xiàn)在婉約派代表作,是否矛盾?
主:豪放派和婉約派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同一詞人既可有婉約的作品,也可有豪放的作品,所以即使這句話被視為“豪放”,并非矛盾。
師:“豪放”和“婉約”,是后人的評論。詞人沒有表白過屬于哪一派,更沒有想到今后會被歸作某一派,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創(chuàng)作的。在鑒賞宋詞時,需要體會和比較這兩種不同的風格,沒有必要拘泥于風格的劃分,作非此即彼的判斷。[15]
教師對學生答案的補充是機智應變,解答學生的困惑,從容、科學而機智。
3.10育人藝術
語文教學,教師應從備課起便注意開發(fā)德育資源,注意德育滲透。通過字詞句篇的教學,使學生領略祖國語言文字音響之美,體會祖國文化源遠流長。通過分析,使學生了解生活美、人物心靈美,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物形象。通過作文教學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與捕捉生活,記敘描寫高尚的人物形象(或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程紅兵善用教材中的育人資源,幫助學生“學文”與“為人”共同進步?!拔以诿總€單元精講1——2篇課文,特別文學作品,努力講出藝術性, 創(chuàng)造一種審美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 引導學生進入文學美的境界, 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資源, 講出深度, 給人以哲理的啟迪。”[16]
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讓智慧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它是時代的呼喚,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煥發(fā)生機與活力的契機,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使命。[17]
程紅兵智慧課堂,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品質、狀態(tài)和境界,表現(xiàn)一種自由、和諧、開放和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富有真、善、美的價值;對智慧課堂的追求,體現(xiàn)為對生命的尊重,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教學智慧滲透、內化于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境、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等。
參考文獻:
[1]上海教育雜志.
[2](德)卡爾·雅斯貝爾斯.智慧之路——哲學導論[M].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
[3]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歷史選修3.
[4]華東師大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十四課.
[5]曹明海,張慶貞.《人格建構與創(chuàng)設生命的文化——程紅兵語文教學智慧》[J].教學大參考.2000.5.
[6]程紅兵.《雨霖鈴》的教學實錄[J].語文教學通訊,2000.5.
[7]程紅兵.《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實錄[J].中學語文教學.1998.3.
[8]程紅兵.程紅兵與語文人格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9]程紅兵.《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實錄[J].中學語文教學,1998.3.
[10]吳娟.《程紅兵語文人格教育研究》[D].安徽:安徽師范大學,2011,5.
[11]程紅兵.在教學的旅途中撿拾幾片落葉[J].江蘇教育研究,2009,(02).
[12]程紅兵.《雨霖鈴》的教學實錄[J].語文教學通訊,2000·5.
[13]費怡凡.略論程紅兵老師的語文教學藝術[J].語文學刊.
2014.11.
[14]費怡凡.略論程紅兵老師的語文教學藝術[J].語文學刊.
2014.11
[15]程紅兵.《雨霖鈴》的教學實錄[J].語文教學通訊·2000·5
[16]程紅兵.語文教學與學生的自主意識——語文教學中的人格培養(yǎng)初探[J].天津教育,1992,Z1:59
[17]田慧生,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J].教育研究,2005(2):50一57.
作者簡介:潘蓉,女,漢族,籍貫:四川資陽,工作單位:溫州大學,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