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磊
201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根據教育部文件指示,2015年是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題的最后一年,從2016年起,安徽省高考將使用全國卷。本文擬對2015年高考安徽卷和全國卷I的歷史試題進行對比分析,旨在為我省2016年高考歷史復習提供指導。
一、安徽卷與全國卷I的結構分析
1.共性。
無論是安徽卷還是全國卷,其都以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命題依據,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過程與方法,強調對教材主干知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反映時代氣息,穩(wěn)中有變、有所創(chuàng)新。
2.差異。
雖然2015年高考安徽卷與全國卷I歷史試題的分值相同,但在題量和題型設計上卻有諸多不同,具體如下表所示。
安徽卷歷史試題全國卷I歷史試題客觀題11道題,每題4分,共計44分12道題,每題4分,共計48分主觀題
(必做部分)2道題,共計56分2道題,共計37分主觀題
(選做部分)無4道題,任選其中一題,共計15分知識分布客觀題:中國古代史3題、中國近代史2題、中國現(xiàn)代史2題、世界古代史1題、世界近代史2題、史學常識1題
主觀題:中國近代史1題、世界近代史1題客觀題:中國古代史4題、中國近代史3題、中國現(xiàn)代史1題、世界古代史1題、世界近代史1題、世界現(xiàn)代史2題
主觀題(必做部分):思想史1題、科技史1題
主觀題(選做部分):4個選修模塊各1題二、安徽卷與全國卷I的歷史試題特點
盡管這兩套試卷歷史試題的閱讀量都比較大,但所考查的知識點卻都是有限的。它們在穩(wěn)中求變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點。
1.試題呈現(xiàn)形式不同。
全國卷I歷史試題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試題呈現(xiàn)形式,突破教材,從新的角度重新整合相關知識,靈活運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構建了一個提高學生學科能力的平臺。
安徽卷歷史試題的呈現(xiàn)形式比較多樣,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思維空間,從而達到了選拔學生的目的。
2.試題難度不同。
安徽卷歷史試題干擾系數較小,總體難度較低。全國卷I歷史試題信息量大,對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較高。
3.創(chuàng)新程度不同。
安徽卷歷史試題的考查目標、問題設置等與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試題沒有刻意追求非文字材料的多樣性,考查內容主要涉及學科的主干知識,如儒家思想、古代選官制度、古希臘民主政治等。
全國卷I以能力立意,對學生的歷史思維要求較高。例如,第41題以“科技與生產力關系公式”為主題,要求學生運用相關史實加以論證。該題取材新穎,緊扣教材,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三、2016年高考歷史復習建議
教師要以導向正確、方法科學、訓練高效為指導,立足基礎,培養(yǎng)能力,突出重點,強化主干,在教授基礎知識和構建學科體系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重視基礎知識。
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詳細講解課題知識、單元知識、模塊知識、專題知識,使學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結論、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2.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突破思維定式,用新視角、新史觀和新理念看待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處理熱點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說,熱點問題就是重難點問題,因此教師要將熱點問題與書本知識有機結合,提高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