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劉 彬
(太原工業(yè)學院自動化系,山西太原030008)
“嘗試錯誤說”,又稱“試誤說”,與“頓悟說”相對,是由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提出的一種關(guān)于人類學習過程的理論,它基于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餓貓亂抓亂撞、反復嘗試打開籠門求食的實驗,說明學習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1]。錯誤教學法源自于這一理論。
有意錯誤,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某一教學目的,有意識地“犯”下了錯誤。讓學生在修正過程中認識錯誤,從而完成正確結(jié)論的傳授[2]。
辨識錯誤,就是使學生能夠辨別“正確”與“錯誤”。
嘗試錯誤,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敢于自己設置錯誤并改正之。使學生明白學習是一個不斷犯錯,又不斷改進的過程。
所謂錯誤教學法,就是教師把有意錯誤、辨識錯誤和嘗試錯誤等思想,充分應用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3]。教師在分析了教學內(nèi)容后,將“錯誤”穿插于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尋找“錯誤”,比較“正確”與“錯誤”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并且在不斷地修正“錯誤”后,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和方法。
可編程控制器作為一種專用于工業(yè)控制的計算機,其使用場合越來越廣泛,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可編程控制器也由小型整體式PLC向網(wǎng)絡化、模塊式PLC轉(zhuǎn)變。在“PLC技術(shù)”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軟件使用、硬件配置、編程語言等越來越嚴謹和復雜,這一進步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具體有:①對硬件I/O點與軟件I/O變量對應關(guān)系的不清楚;②對PLC工作方式的不理解;③編程難度增加。
“PLC技術(shù)”是一門技術(shù)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從理論教學到實驗教學,特別當學生面對實際技術(shù)性問題時,這些困難顯得更加突出。
將錯誤教學法應用到PLC課程教學中,對克服上述困難是有效的。采用傳統(tǒng)的分析原理、介紹指令、解釋程序的教學方法,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實踐中的問題。經(jīng)過對“PLC技術(shù)”課程的內(nèi)容進行分解,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分別采用有意錯誤、辨識錯誤和嘗試錯誤等教學方法獲效是明顯的。
在編程軟件ME的學習中,可以采用有意錯誤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遇到有意制造的錯誤—修改錯誤—再制造錯誤—修改錯誤—再制造錯誤—再修改錯誤……的過程中,最終獲得正確結(jié)果。例如:學習硬件I/O點與軟件I/O變量的對應關(guān)系時,使用該方法的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
表1 有意錯誤教學法在ME軟件教學中的應用
在此教學過程中,完成了幾個方面的工作:
(1)首先教會學生解決有意制造錯誤的一般方法;
(2)由學生自己解決這類錯誤,使之學會在硬件配置過程中發(fā)生地址沖突時的解決方法;
(3)當硬件配置與梯形圖編程使用的變量地址不一致時,引起PLC的運行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只有當硬件配置和程序變量地址一致時,問題才能得以解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PLC使用中硬件軟件使用統(tǒng)一配置的重要性。
針對學生對PLC工作方式的不理解,在指令學習過程中,設計相關(guān)的實例進行辨識錯誤教學,讓學生明白“錯誤”和“正確”在程序?qū)崿F(xiàn)過程中是相對的,也是可以相互轉(zhuǎn)換的。
對于移位指令、數(shù)據(jù)傳送指令、數(shù)學運算指令等,當源區(qū)地址和目的區(qū)地址一致或有重疊時,不同編程方式的PLC運行結(jié)果是不同的,如圖1所示。一般情況下,若要求按鈕按下后只完成一次操作,圖1(b)的程序是正確的;而當需要每個掃描周期都進行一次操作時,圖1(a)的程序是正確的,同時圖1(a)還可為完成掃描周期計算提供必要的數(shù)據(jù)。
圖1 數(shù)學運算指令和移位指令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時應用舉例
對兩種不同編程方法的使用和不同應用場合的要求,并不能簡單地說,哪種程序是正確或是錯誤的。比如,當源區(qū)地址和目的區(qū)地址不同時,圖2(a)和圖2(b)所得到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
圖2 數(shù)學運算指令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不重疊應用舉例
從兩種不同編程方法所得到的不同運行結(jié)果來看,在PLC的學習中,“正確”與“錯誤“不是完全絕對的,而將”錯誤”與“正確”進行正確的辨識卻是必要的,也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可編程控制器的工作方式,理解掃描周期的概念,學習和掌握PLC編程指令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很多學生在學習編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是:隨著教師對課程的講解,能看懂現(xiàn)有的程序,而自己動手編寫程序卻有一定的難度。
針對這種情況,在編程教學中采取逐步編程的嘗試錯誤教學法,即,按照控制要求初步編程—嘗試提出問題—修改程序—找出錯誤—再修改程序—由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見—用不同的方法修改程序……直到完成程序的編寫。在此過程中,不僅能使大多數(shù)學生知道如何嘗試提出問題,如何修改程序,還能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完成程序的修改。多次使用此方法,加強“出錯改錯”的編程思想,最終學會編寫程序。
例如:用延時通定時器實現(xiàn)如圖3所示時序。
圖3 時序要求
編程過程如圖4所示,由圖4(a)到4(b)再到4(c)的修改過程,也是“嘗試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
編程教學過程小結(jié)如下:
(1)首先采用自鎖的編程思想和延時開定時器的基本原理編寫%Q1啟動和停止程序如圖4(a)。
(2)發(fā)現(xiàn)%Q1重復輸出線圈,導致程序運行的結(jié)果錯誤,或者編譯警告或錯誤。
(3)采用中間繼電器%M2,以解決重復輸出引起的錯誤,如圖4(b)所示。
(4)解決細節(jié)性錯誤,將程序改為如圖4(c),完成編程。
圖4 編程過程舉例
在PLC課程的整個教學中,從引起學生注意并加深記憶角度看,采用不同形式的錯誤教學法,符合教育學要求和心理學特點,使刻板的課堂教學變得活躍,學生樂于接受,教學效果明顯。
[1] 姚宏亮,汪海燕.嘗試錯誤教學法與PLC教學[J] ,宿州:宿州學院學報,2011,vol.26(2):124-125
[2] 許寶成.淺談有意錯誤教學法[J] ,延安: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vol.17:75-76
[3] 李倩.錯誤教學法在《數(shù)控編程與操作》教學中的嘗試[J] ,南京:改革與開放,2010,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