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丹
【摘 要】秦派二胡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的一個集教學、創(chuàng)作、演奏、理論研究于一體的二胡藝術(shù)群體。秦派二胡以豪爽奔放、質(zhì)樸強悍的風格不斷地發(fā)展并趨于成熟。二胡曲《秦風》是20世紀80年代由秦派二胡主要代表人物、西安音樂學院金偉教授創(chuàng)作的一首描寫陜西淳樸民俗風情的經(jīng)典秦派二胡曲目,樂曲吸收了陜西“秦腔”、“迷糊”、“碗碗腔”等戲曲音樂,結(jié)合了秦派二胡特有的摟弦、異指同音、大下滑音、下行回轉(zhuǎn)滑音等技法,展現(xiàn)了秦派二胡的藝術(shù)魅力。本文對該曲演奏技法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秦派二胡;秦風;演奏技法
中圖分類號:J63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9-0070-02
《秦風》于1984年創(chuàng)作完成,汲取陜西“碗碗腔”、“迷糊”等戲曲音調(diào),描寫的是陜西民俗風情,表現(xiàn)陜西人民爽朗豪放同時又具有委婉細膩的性格,是一首經(jīng)典秦派二胡曲目。
這首樂曲定弦要比標準(re,la)弦低大二度,即定為(do,sol)弦,音色顯得飽滿、厚實。樂曲運用苦音徵調(diào)式,結(jié)合了秦派二胡特有的摟弦、異指同音、下行回轉(zhuǎn)滑音等技法,從而產(chǎn)生一種獨具一格、韻濃而味足的特殊效果。全曲采用 “散—慢—快—急”速度變化的形式而創(chuàng)作,即樂曲由恢宏的散板、風趣的慢板、活潑的快板、及激烈的急板四部分組成。
在樂曲開始處,揚琴的伴奏仿佛把我們帶到了這八百里秦川,讓我們聯(lián)想到秦兵馬俑的壯觀景象,鏡頭一步步拉近。隨著揚琴的前奏最后放慢的十六分音符,帶出了二胡的第一音“fa”,作品的前兩小節(jié)如下譜:
其中的“fa”、“si”在旋律中為陜西風格特性音,這兩音不同于平均律的“fa”、“si”?!皊i”音稍低,比降“si”稍高,又叫做微降“si”;“fa”音偏高,比升“fa”稍低,又叫做微升“fa”。在秦地戲曲音樂的實際表演中“fa”、“si”的游移性極強,是構(gòu)成“秦派二胡”音樂風格的主要因素。
此句在演奏時要注意拉第一個音“fa”前稍帶一個氣口在起弓,不可有強硬的音頭,同時揉弦要松弛,左手手指不可緊壓琴弦。二指的“sol”要用一個略帶棱角的回滑裝飾,這一句的最后一音是秦派二胡典型的技法四度摟弦運用,用壓弦奏出的效果叫做摟弦,是借鑒板胡弦子的表現(xiàn)手法,尤其三度、四度音型上的摟弦最為常見。它本身是用于板胡演奏的特殊技法,由于板胡把位較小,左手按弦指距也就相應變小,從倚音“fa”向“si”是一個下滑音,一指先按弦,其他各指并攏位于“fa”音位置,通過四個手指對弦的壓力,快速向上把位一指降“si”抹動,同時注意右手運弓音色要飽滿。
第3小節(jié):“sol”至“do”音運用的是典型的摟弦,需要用四個手指并攏向上“抹弦”,在秦派二胡曲中,摟弦是具有陜西風味技法的血液,沒有摟弦,那么樂曲聽起來會生澀、乏味,毫無地方風味的意義了。二胡的摟弦首先要研究手指對弦所施加的壓力如何才能恰到好處。輕,風格出不來;重,則油腔滑調(diào),缺乏美感。
第9小節(jié):此句運弓要短小,“si”要配有左手的揉弦,第二拍的兩個頓音,右手連頓要輕巧,像蜻蜓點水一樣弓幅要小,兩音弓長距離一樣且短促。
在“秦派二胡”的樂曲中,旋律進行的一般規(guī)律是下行級進、上行跳進。這種旋法與陜西的地方方言特點有著很大的關系,體現(xiàn)在作品中則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風格,如第10小節(jié)開始至13小節(jié):
這句跳進音程貫穿了整個曲調(diào),跳進音程以四、五度最為普遍使人感到奇峰突兀,強勁有力。筆者認為第10—12小節(jié)的第一拍這是一個樂句,換弓無痕、貼弦松弛,12小節(jié)的后一拍開始與前面一句形成鮮明對比,“do”音上的上滑音要奏的剛健些,弓子拉大同時身體重心后移,至13小節(jié)處力度馬上收回,從“do”抹向微降“si”再換成二指滑向原位“si”,運用的是秦派二胡中定把伸指滑音技法,它使保持把位固定不變,手指在弦上做伸展,在弦上“抹”回原處,即可完成。陜西苦音音樂的旋法主要是上行跳進和下行級進,旋律一般以“si”為主,一般定把伸指滑音用于下行級進音上,此處音與音要過渡自然,感覺天衣無縫。
從19小節(jié)如下譜:
第一拍的“sol”音前有上滑音裝飾,弓子在起弓時就要以懸浮狀態(tài)逐步貼弦運行,使二胡很自然地進入。第二小節(jié)的“si”同樣用三指,即二度下行異音同指法,注意音準。
第23小節(jié)至26小節(jié):
二胡與揚琴的對答像是一位年輕人和一位長者一問一答的特寫鏡頭,詼諧幽默,充滿風趣。
第28小節(jié)至33小節(jié):
第一小節(jié)的微降“si”運用滑揉技法,第四小節(jié)的二指“re”有上滑音裝飾,第六小節(jié)“fa”,右手弓子要撐住同時配合左手直接揉弦,弓子運行到左半弓,在拉下一弓“do”“si”注意弓段的分配,在左半弓處回弓。
第34至39小節(jié):
這一句表現(xiàn)內(nèi)心的甜美,第二小節(jié)“re”到“sol”音稍帶一個上滑即可,下一音“si”揉弦頻率不可過慢,音質(zhì)要“包”住,38小節(jié)連續(xù)的重音“fa”要提到“丹田之氣”,利用右手腕的甩動,迸發(fā)出鏗鏘有力的音頭來,并且還要依靠左手手指的握力對弦施以壓力,注意按弦松弛避免僵硬,身體重心后移否則會顯得帶有悲憤的情緒,音樂的表現(xiàn)是很微妙的,右手運弓的速度力度及貼弦度都會影響情緒的表現(xiàn)。
第45小節(jié)這一小節(jié)中“si”到“fa”的演奏實際上是一個露頭藏尾的大上滑音,演奏上左手應大膽地向高音區(qū)快速滑動。
樂曲從55小節(jié)起進入樂曲的第二段,這是一個熱情、開朗的小快板樂段,充分地表現(xiàn)了西北人民昂揚、分發(fā)的精神面貌。右手起弓要輕巧,手臂避免僵硬,為了使這一部分演奏更具風味,適當?shù)刈杂杉踊ê瓦\用一些特殊的技法是必要的。比如64小節(jié)如下:
這一句的旋律骨干音在“sol”上。是模仿小鑼的音響,右手運弓要干凈利索,重音“sol”是弓毛與琴弦緊貼瞬間擦弦所出的音,音色給人的感覺不要過于死,而是要有彈性的爆破力,同時左手在重音位置做“五”的動作,在琴弦上一伸一曲,像是拍皮球一樣,“sol”被“拍下去”又“彈”了回來。endprint
第68小節(jié)處第一小節(jié)音頭“do”要出來,第二小節(jié)“sol”要收回來。第74小節(jié)至77小節(jié)這句1、3小節(jié)弓段要短;2、4小節(jié)弓段要長且力度強。從89小節(jié)開始,旋律變得舒展。97小節(jié)至104小節(jié):
這句表現(xiàn)了陜西人民純樸豪爽的特點,因此弓子要拉寬,氣息下沉,腰部重心后移。第一小節(jié)的第二拍高音“sol”前帶一個似有非有的上滑音,第二小節(jié)的“fa”為了使音質(zhì)“包”住 ,左手運用滾揉的技法,突出陜西特有的風格。119小節(jié)至130小節(jié)如下譜:第一小節(jié)的“fa”揉弦時,左手手掌保持松弛狀態(tài)。
這兩句像是一個工整的排比,十六分音符要奏的流暢連貫、輕巧,放在中弓靠前的位置演奏,演奏時持弓重心靠前,具有顆粒性切輕快自如,顯得詼諧、風趣。 第四小節(jié)的“fa”不要為了揉弦而拖泥帶水,揉弦要輕切頻率快、幅度小,演奏八分音符的“sol”要干凈,沒有多余滑音。
下一句:
力度漸強。133小節(jié)至149小節(jié)處是二胡的一個獨奏,揚琴以敲擊音板的形式來突出二胡的主旋律,音樂中包含了戲曲的板鼓節(jié)奏,其律動感非常強,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心板”。第151小節(jié)至154小節(jié):
這一句第一個音“do”音出來后要立即弱收,拉至八分音符“sol”“l(fā)a”再漸強,是一個棗核狀的呈示,這里的原位 “si”至特性音微降“si”要求用滾壓揉的方法用二指迂回到“l(fā)a”上,左手壓弦要松弛,非常具有秦派二胡異音同指的特點。
第173和174小節(jié):此句運用四度摟弦的技法,即四個手指并攏,靠瞬間動作壓弦,做上下抬按動作,當然右手弓子的運用也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僅用左手壓弦、摟弦是不夠的,要想達到圓通、醇厚的音色還需要控制好弓速比例。
第180小節(jié)至189小節(jié)即:
這一句開始推向高潮,進入急板部分,因戲曲秦腔的伴奏樂器主要是板胡,所以演奏時要借鑒板胡的演奏特點,在右手方面,運弓要具有一定的力量,標以重音記號的音符要用板胡常用的“砍弓”手法,弓速加快、弓幅變小。左手用快速打音做裝飾,最后兩小節(jié)的八分音符包含著明顯的戲曲節(jié)奏:嗯噠 嗯噠 嗯噠 嗯噠。
第192小節(jié)至結(jié)束處195小節(jié):
終于從制高點下來,開始漸慢,激動的情緒平和下來,拉最后泛音“sol”前留一個氣口,再以俏皮的大滑音結(jié)束全曲,有著意猶未盡的感受。
參考文獻:
[1]趙寒陽.二胡技法與名曲演奏提示[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4.
[2]茍先維.金偉秦派二胡藝術(shù)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0(06).
[3]李寶杰.陜西二胡的文化基質(zhì)[J].交響—西安音樂學報,2001(3).
作者簡介:
謝 丹(1990-),女,寧夏大學音樂學院2014級音樂在讀研究生,中國少數(shù)民族藝術(shù)專業(yè),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與實踐研究,2013年5月參加寧夏第二屆二胡比賽獲第一名,2015年6月參加全國第十屆金鐘獎寧夏賽區(qū)一等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