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君,謝桂英
(1.湖北三峽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 湖北 宜昌 443000;2.宜昌西陵口腔醫(yī)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早期前牙重度深覆蓋非對稱拔牙57例正畸矯治的臨床探討
梅君1,謝桂英2
(1.湖北三峽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湖北宜昌443000;2.宜昌西陵口腔醫(yī)院湖北宜昌443000)
目的:探討非對稱拔牙正畸矯治技術對早期前牙重度深覆蓋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前牙重度深覆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頜后收縮患者57例,拔除上頜兩側第一雙尖牙以及一個下中切牙,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通過治療前后的對比和對治療過程的整個回顧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矯治周期為24~30個月,57例病患牙列整體排列整齊,前牙覆牙合、覆蓋正常,側貌協(xié)調,面部美觀。結論:在正畸臨床中靈活采減數設計方案,制定個體化的治療前牙重度深覆蓋的方法,對非對稱拔牙具有良好的療效,患者易于接受。
非對稱拔牙;正畸矯治;錯牙合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對于正畸學的認識以及對面部矯正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不僅追求將缺失的牙齒矯正為正常的范疇,在牙齒的正畸治療中,越來越多的患者追求面部美學的搭配效果。目前,口齒正畸的患者中最為常見的錯牙合畸形是前牙重度深覆蓋。通常表現為磨牙遠中牙合,上頜切牙唇向傾斜,前牙覆蓋大于8mm的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畸形[2]。前牙重度深覆蓋治療是醫(yī)學界面對的重大挑戰(zhàn),由于治療周期長,治療難度大,療效也不顯著。本研究應用非對稱拔牙矯正技術來治療此類畸形,在牙齒的正畸臨床治療上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前牙重度深覆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頜后收縮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齡11~15歲,平均年齡13歲;均為前牙深覆蓋超過8mm(最大距離為11mm),平均9.6mm,上前牙不同程度擁擠,下前牙擁擠不明顯,治療前ANB平均為7.3°,前牙覆牙合均為Ⅲ度。
1.2方法
拔除上頜兩側第一雙尖牙(14&24)及一個下中切牙(41或31),首先排齊整平牙列,根據覆牙合打開情況,戴用平面導板2~3個月,咬合得到改善后,戴直絲弓矯治器,進行上下頜間Ⅱ類牽引,使用頜內頜間牽引調整磨牙關系并關閉間隙。矯治過程如下:①上下0.012~0.018"Ni-Ti絲排齊,8~10個月;②上下0.018"×0.025"Ni-Ti絲排齊,2~2.5個月;③上頜0.017"×0.025"不銹鋼方絲滑動法關閉間隙,下牙0.016"×0.025"不銹鋼方絲“T”型曲關閉間隙,上下頜間Ⅱ類牽引,10~12.5個月;④精細調整4~5個月結束,治療周期24~30個月,平均26個月;⑤透明壓膜保持器保持,通過治療前后的對比和對治療過程的回顧進行分析和總結。
1.3療效判斷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記存牙合模型、面牙合像及X線頭顱側位片,分析患者矯正前后SNA(蝶鞍點-鼻根點-上齒槽座點角)、SNB(蝶鞍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角)、ANB(上齒槽座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角)、U1-NA(上中切牙長軸與NA連線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長軸與NB連線的交角)和U1-L1(上下中切牙長軸交角)的變化關系。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病例矯治時間24~30個月,平均26個月,矯治完畢后,57例患者前牙覆牙合、覆蓋正常,后牙尖窩交錯關系良好,牙列排列整齊,矯治完成后均達到理想的側貌外形,面部美觀,患者均對療效較為滿意。
某女,13歲。主訴:上牙前突,開唇露齒。治療前:面型對稱,軟組織側貌凸面型,上前牙排列不齊,輕度擁擠,深覆蓋Ⅲ度10mm,雙側磨牙遠中牙合關系,尖牙為遠中關系,下牙弓狹窄。Bolton指數Bolton指數:前牙比為75%。頭影測量顯示:∠SNA°80.1,∠SNB°73.1,∠ANB°為7.5,∠U1-NA°為39.5,∠L1-NB°30.5,∠U1-L1°104.3(見表1)。被診斷為安氏Ⅱ類錯牙合,上頜前突,下頜縮,上下牙列。治療過程:拔除上頜兩側第一雙尖牙(14&24)以及一個下中切牙,遵循差動力原理,MBT直絲弓矯治器+上頜橫顎桿支抗。經24個月的治療達到中性咬合結束治療,治療后頭影測量顯示,∠SNA°78.6,∠SNB°73.1,∠ANB°為7.1,∠U1-NA°為10.2,∠L1-NB°31.2,∠U1-L1°138.4(見表1)。
表1 矯治前后X線頭影測量結果
非對稱拔牙正畸矯治后的變化主要發(fā)生在上頜骨,SNA減小1.5°(P<0.05),下頜骨變化(SNB)減小0.7°(P>0.05)和ANB齒槽座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角也減小0.4°,其牙齒和面部軟組織變化明顯(U1-NA°,L1-NB°)發(fā)生相應增大的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上、下中線不齊,磨牙、尖牙關系偏遠中牙合關系,但牙列排列整齊,前牙覆牙合、覆蓋正常,軟組織側貌的改善非常明顯,軟組織側貌改善明顯(如圖1~4)。
前牙重度深覆蓋是臨床常見的錯牙合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容貌、功能和口腔健康。對于重度深覆蓋錯牙合現象出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可能與環(huán)境、遺傳、發(fā)育等因素有關,還可能與生活的習慣及其飲食方面有關。對于青少年重度前牙深覆蓋的矯治,可以采用雙期矯治或單期矯治,即綜合利用生長改良、拔牙后固定治療與外科手術3種方法來恢復中性咬合關系。對于這類錯牙合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牙列擁擠度,牙弓突度、磨牙關系、垂直骨面型等)采取拔牙或非拔牙矯治的方法,通常非拔牙類型的正畸治療僅限于牙列比較整齊的功能性深覆蓋畸形,而對于覆蓋超過10mm,伴有頜骨關系異?;蜓懒袚頂D的前牙重度深覆蓋患者不僅需要拔牙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的矯治效果[3-4]。減數拔牙利用拔牙間隙通過牙齒的移動來調整磨牙關系,建立正常覆牙合和覆蓋,能夠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凸面型側貌。
在拔牙矯治中,國內外較多采用拔除4顆前磨牙矯治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的方法,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牙體嚴重齲壞、上中切牙外傷或阻生、畸形牙及雙側磨牙關系不一致等,臨床上常選擇拔除病理性牙,或非對稱拔除上下頜非同名牙,即采用非對稱拔牙的方法進行矯治,其優(yōu)點是能盡可能多的保留健康牙,大大縮短治療周期[5-6]。通過非對稱拔牙,上頜拔牙間隙主要用于解除擁擠和內收上前牙,下頜拔牙利用后牙向近中移動來糾正磨牙關系,同時可以起到下切牙內收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發(fā)育年齡、Spee曲線的曲度、牙列擁擠度、下頜后縮的程度等因素。許多研究表明,拔牙后上下牙弓的比率會發(fā)生很大變化,拔牙模式對Bolton指數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7],其他的影響因素包括牙列擁擠、牙弓突度、支抗后牙的前移量、矢狀骨面型、垂直骨面型、軟組織側貌以等,因此需要綜合考慮來選擇不同的拔牙模式矯治。本研究選取的病例大部分為面型對稱,軟組織側貌凸面型,上前牙排列不齊,深覆牙合Ⅲ,深覆蓋Ⅲ,雙側磨牙遠中牙合關系,尖牙為遠中關系,下牙弓狹窄等癥狀,對于這種類型的錯牙合。本研究采用的治療方法為使用MBT直絲弓矯治器+上頜橫顎桿支抗的非對稱拔牙方法進行矯正,同時配合采用Ⅱ類頜間牽引,調整咬合關系。治療前后采用X線頭影測量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矯治后上頜骨發(fā)生明顯的改變,SNA值顯著減小,提示面部的突出程度得到改善,上切牙出現大幅內收,繼而影響上齒槽座點A發(fā)生少量內收,另一方面頦部在生長期會有少許向前的發(fā)育,SNA值的變化是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下頜骨變化(SNB)和ANB齒槽座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角也發(fā)生相應減小,其牙齒和面部軟組織變化明顯(∠U1-NA、∠L1-NB)發(fā)生相應增大的趨勢,說明上下切牙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內收,上下頜牙齒的變化引起了牙合平面的增大。通常認為,上下頜切牙正常的唇舌向傾斜度和垂直向位置關系對面部美觀、咬合功能與穩(wěn)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中,典型患者∠U1-L1增大和上頜前牙內斂、下頜前牙有一定程度的唇傾有關,在矯治結束后對所有患者的統(tǒng)計表明大部分患者獲得較為完善的咬合關系。
圖1 矯治前牙合像
圖2 矯治后牙合像
圖3 矯治前軟組織側貌
圖4 矯治后軟組織側貌
對于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的矯治時機,大部分學者認為愈早治療上頜前突者愈好;也有學者認為,雙期治療與恒牙列才開始的固定治療療效沒有明顯差異[7]。本研究認為,牙頜畸形的早期治療能夠充分地利用生長發(fā)育潛力,消除不利于牙、頜、面正常發(fā)育的因素,采用常規(guī)的矯治器和矯治方法就能夠達到阻斷性和誘導性矯治的目的,大大降低治療周期,是一個事半功倍好方法[8]。
綜上所述,采用拔除上頜兩側第一雙尖牙及一個下中切牙的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咬合關系,是早期治療前牙重度深覆蓋的一種好方法。
[1]YogosawaF.PredictingsofttissueProfilechanges concurrent with orthodontic threatment[J].Angle orthod,1990,60:199.
[2]段銀鐘.口腔正畸臨床技術大全[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65-70.
[3]張衛(wèi)兵,王林.安氏Ⅱ類1分類Ⅲ度深覆蓋錯牙合的非拔牙矯治[J].口腔正畸學,2005,12(1):6-8.
[4]馬育霞.方絲弓技術矯治前牙重度深覆蓋臨床病例報告[J].口腔正畸學,2005,12(3):139.
[5]張勇,郭新星,王春玲,等.正畸拔牙模式對矯治后Bolton指數全牙比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23(7):429-431.
[6]TuversonDL.Anteriorinterocclusalrelations[J].Am JOrthod,1980,78(4):361-370.
[7]RaungpakaS,NisalakP.Lowerincisorextraction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J DentAssoc,1989,39(1):17-26.
[8]Yosuke H,Mariko H,Kunimichi S.Treatment of severe Class II Division1 deep overbite malocclusion without extractions in an adul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2008,133(4): S121-S129.
編輯/何志斌
Clinical study of 57 cases of asymmetric extract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I Jun1,XIE Gui-ying2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Three Gorges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Yichang 443000,Hubei,China2.Yichang Xil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Yichang 443000,Hubei,China)
Objective Explore the asymmetric tooth orthodontic correction technology cover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erior teeth of severe deep.Methods Selection in January 2012-December 2012 Ann I,II,III class wrong jaw 57 patients,asymmetric tooth orthodontic treatments.USES the straight wire bow rectification technology,through 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The treatment cycle of 24~30 months,the overall order,5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eeth front teeth jaws,covering normal,side and coordination,facial beauty.Conclusion Flexible using orthodontic correc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of front teeth severe deep cover,the asymmetric tooth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the patient easy to accept.
asymmetric extraction;orthodontic treatment;malocclusion
R783.5
A
1008-6455(2015)16-0059-03
2015-07-01
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