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H1(2015)3-03-03
作者:王碧蕾
中國山水畫講究留白,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文學也有“留白”,在語文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補白”,把有限的文字背后無窮的意蘊通過科學的,巧妙地手法補出來,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讓作品的魅力永久的留在學生的腦海,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辯證分析能力。
一、在詩歌教學中堅持貫徹補白意識,讓詩歌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精彩呈現,完成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
中國古典詩詞歷來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凝練的詩詞語言如茶,學生的思維如滾燙的開水,在補白中還原它原有的魅力。如在教學王維的《山居秋暝》時,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詩歌的每一聯(lián)描繪成一幅畫。以第一聯(lián)為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在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之后,學生聯(lián)想到郁達夫的“故都秋雨”,滲入肌膚的涼意似乎鋪面而來。也有學生談到自己的親身體會,夏夜的雨后,晴天月朗,涼氣襲人。通過補白,將詩詞的意境與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活體驗有機結合時,經常以此作為觸發(fā)點,學生暢談自己的體會,只有這樣他們的想象能力才會真正培養(yǎng)起來。
二、古文教學中的補白,可以讓學生深刻地認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中國的古代散文,講究的是用筆簡練凝神,一如中國的寫意畫,寥寥數筆卻如傳神?!稜T之武退秦師》中圍繞“夜縋而出”一句,描述一幅畫面。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身上緊系麻繩,從十幾丈高的城墻上緩緩下墜,風吹動了他白須,靜謐的夜晚只有腳踏在城墻上的聲音。外面是幾十萬的敵軍,城中是危在旦夕的祖國。繩子萬一斷了怎么辦?敵軍發(fā)現了射箭怎么辦?去了如狼似虎的秦軍軍營萬一說服失敗身首異處怎么辦?一切,勇敢而睿智的燭之武想過嗎?他,全想到了。但一切都置之度外。通過描述畫面,主人公舍己為國的形象合情合理的被學生認識到了。通過對課文表面文字之后內容的挖掘,學生才能辯證地看待人與事,提高思辨能力。
三、利用補白,進行文章續(xù)寫練習
《老人與?!返慕Y尾寫到:“走進茅棚以后,他把毯子蓋到肩上,又裹住脊背和兩腿,就臉朝下躺在報紙上,手心朝上,兩只胳膊伸得挺直的?!鄙5蟻喐绱篝~的骨架仍在船尾,第二天,如果你們是小鎮(zhèn)的居民或是記者,發(fā)現這一新聞后,會有怎樣的反應,請發(fā)揮你的想象,寫出來。有的是寫居民的議論和看法;有寫記者的采訪和報道,介紹桑迪亞哥其人其事;也有寫當他被炒作以后的生活,平靜的日子被打破……我們所進行的材料作文練習,實際上就是廣義上的補白,已經擺脫了套作和仿寫,是思想的再創(chuàng)造。
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作家的留白,讓學生理解、掌握并運用這種虛實結合的含蓄表意手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永壽縣永壽中學 7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