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隨著當今無批評教育的呼聲愈來愈高,使得學校教育中教師不敢用,不愿用批評來教育學生。文章從批評觀念的更新,對比了現(xiàn)代批評觀與傳統(tǒng)批評觀,概括出現(xiàn)代批評觀的特點。并且從批評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方面分析,批評對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重要性。最終落腳到運用批評的原則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批評,從欲抑先揚式、情景交融式、最后一句批評式以及與自我批評相結合的方式,達到從批評到無批評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批評;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190-02
目前對“無批評教育”高度贊揚,社會各界對批評在教育中的應用逐漸持否定的態(tài)度。然而筆者認為,批評如同贊揚一樣,在中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無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批評在中學思想政治中的作用,以達到育人要求和我國的教育目的。
一、批評觀念的更新
(一)批評的含義
批評從字面來看,有著“批”和“評”兩層含義?!芭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規(guī)定,當“批”作為動詞時,詞義有1)用手掌打,2)刮、削,3)對下級文件表示意見或對文章予以批評,4)評、批判?!霸u”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含義主要有:評點、評斷、評議、評價、評論等等??梢?,批評這個詞語的內涵極其豐富。上述批評的含義是廣義的,而本文主要講的是學校教育中批評在中學思想政治中的應用。因此,筆者認為,批評是指在學校思想政治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評論并且提出改正意見,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二)現(xiàn)代批評觀提出的背景
2009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通知,在《規(guī)定》中第四章待遇與權利的第16條明確提到,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這個政策的出臺,正是反映了我國當前教育中大量存在的“賞識教育”過分使用,忽視了“批評教育”這一現(xiàn)象。從賞識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周弘到“楊不管”事件的發(fā)生,我們可以看到,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尊重教育等與之異名同質的叫法都普遍認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在表揚教育風靡之時,批評教育遠遠地躲在角落被人漸漸遺忘。教師不會管、不敢管、不愿管的現(xiàn)象恐怕還不止“楊不管”這樣一個事件。對《規(guī)定》中提到的班主任有權利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中權利一詞,筆者認為,權利是否更應該改為權力呢?眾所周知,權利是與義務相對的,是一個法律概念,權利我們可以使用,也可以放棄。而權力是一種力量,是指有能力做某件事。教師的批評權更應該是一種權力,而不是權利。如果是權利的話,當今許多教師面對不好管,管了也不聽的學生而放棄了這種批評權利也無可厚非。而教師擁有批評學生的權力,則就意味著教師作為肩負著教育的重任,社會的責任必須在學生犯錯誤時給予一定的批評,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那么,今天的批評教育學生的觀念與以前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現(xiàn)代批評觀與傳統(tǒng)批評觀的關系
1.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批評觀的聯(lián)系。中國自古以來十分強調尊師重道,教師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教師對學生有著賞罰的絕對權威。所以,由于中國自古以來對教師的推崇,時至今日仍然認為教師是一個偉大而崇高的職業(yè),在學校學生還應該服從教師的教導與批評。
2.現(xiàn)代批評觀與傳統(tǒng)批評觀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批評觀中由于教師擁有絕對權威因而學生在面對教師用戒尺打手心,體罰學生等行為時只能是服從,教師也動用一系列手段與工具批評和懲罰學生。而現(xiàn)代批評觀卻有著極大的不同。由于在信息化時代的社會背景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導者,所以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權威在逐漸弱化。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興起使得人們追求更多的物質利益,所以學校也變成了注重升學率,追求好的經濟效益的地方。因此,教師成了服務者,對學生的批評不再像從前一樣,而是尊重理解學生,師生的地位平等使得批評教育理念和方式發(fā)生了轉變。
(四)現(xiàn)代批評觀念的特點
1.平等性。在21世紀的今天,平等觀念深入人心。無論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都講求平等。美國黑人牧師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說:“人生而平等”。的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今天的批評觀念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唯教師獨尊,而是地位平等。同時,無論學生成績好壞,犯了錯誤一視同仁,對事不對人,不區(qū)別對待。
2.尊重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知道,尊重的需要是人類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新的批評觀中應尊重學生,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收教師的批評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端正自己的言行。
3.關愛性。在新批評觀中,教師在批評學生時首先要愛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愛,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批評。無論是批評教育還是賞識教師,關愛學生是前提。因為愛是一種力量,是橋梁,是紐帶,是感情的催化劑。在關愛中批評教育學生,那么批評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二、批評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批評對教育者的重要性
1.一定程度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運用批評的藝術,合適地進行批評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與生活,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同時,也會讓教師身心愉悅,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成就感和幸福感。
2.提高業(yè)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教師對批評的正確使用,提高了政治教師教育學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與品德素質。從而,使自己從“教書匠”到“研究者”和“教育者”的轉變,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yǎng)。
3.達成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使命。政治教師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運用批評對教育者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引導,促進他們成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興旺發(fā)達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達到教育目的。
(二)批評對受教育者的重要性
1.自我認識與自我完善的能力。中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對象,承擔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任,政治教師在他們思想和行為出現(xiàn)偏差時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認識到自己與教師的期望之間的差距,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2.自我批評與自我反思的能力。在教師對受教育者進行批評后,內心會產生一系列復雜的情感,如恐懼、擔心、害怕、懊悔、自責等,這有利于他們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進行自我批評與自我反思,從而戰(zhàn)勝自我。
3.實現(xiàn)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通過教育者的批評,不論是從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科學文化知識等,受教育者都能從批評中汲取營養(yǎng),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情感體驗更加多樣,使得思想更加成熟,遇到挫折克服困難,不拋棄、不放棄,從而實現(xiàn)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
三、批評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xiàn)
(一)批評的原則
1.正面導向原則。中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政治教師來完成,政治教師肩負著為培養(yǎng)新一代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人才的重任。所以,政治教師在進行批評時,無論是從話語還是行動都要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由于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時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所以教師應使學生品行朝著教師和社會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2.三貼近原則。政治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所列舉的事例或者教師的言行應充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只有這樣,教師的批評才能“接地氣”,使學生能夠理解,感到溫暖,達到批評教育效果最大化。
3.合理適度原則。當學生犯了錯誤或態(tài)度不端正時,政治教師進行批評往往要講一堆大道理去“感化”學生。殊不知,學生十分厭倦這樣的批評內容與批評方式。作為政治教師,我們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在面對學生時應注意,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間接經驗。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不能一時將其全部消化,所以教師要適度。把握好“度”,將錯誤的緣由簡潔明了地告訴學生,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
4.豐富多樣原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一些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的,這讓學生難以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批評學生時應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與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多留心觀察身邊發(fā)生的新聞。同時了解學生的需要,寓情于理,使學生“愛上”批評教育。
(二)批評的方式
1.欲抑先揚式。政治教師在批評學生時,由于學生犯了錯誤內心也十分懼怕,所以教師可以先進行表揚,夸贊他平時學習生活中的優(yōu)點,給予肯定,這樣有利于形成友好輕松的氛圍,學生的情緒比較平穩(wěn)淡定。這樣的話教師再循序漸進地轉移到學生的不足上面,學生會比較容易接受。反之,如果一開始就劈頭蓋臉地訓斥,學生則會極其排斥教師。那么可想而知,學生不僅不會接受老師的教誨而且可能會厭惡教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2.情景相融式。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與關愛,在犯錯誤時更是如此。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批評時懷著對學生的愛,讓學生知道其實教師批評我實則是在幫助我,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同時,教師應該利用學校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減少學生的戒備心理,在輕松的氛圍下和學生談心有利于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
3.最后一句批評式。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最后一句話往往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樣是最后一句話,“如果再犯,我絕不饒你!”與“很抱歉,剛剛太激動了,請理解老師的一片苦心。”產生的效果卻是截然不同的??赡苡械膶W生在面對教師批評時心里想著快點結束吧,所以對教師前面批評內容根本聽不進去,而最后一句話學生會印象深刻。好的結束語會讓學生受到勉勵與鼓舞,明白即便老師批評我也是為了我好,從而讓學生主動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4.與自我批評相結合。批評與自我批評一直都是我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更應該運用這一方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當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方法運用得相當好、他讓犯錯誤的學生寫心理病歷。通過讓學生自己分析錯誤的原因,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到改正的對策,有利于學生對錯誤的深刻理解,戰(zhàn)勝自我與解放自我。
(三)批評的反饋
1.批評的正反饋。學生受到教師的批評之后會產生一定的效果,教師應留心觀察學生的后續(xù)行為。批評不是教育的終點,對于學生在批評后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也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讓學生懂得老師的批評不是目的,而是幫助他變得更好的手段。
2.批評的負反饋?!安砣缟降梗∪ト绯榻z”,學生的錯誤有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的是教師的耐心引導。一次的批評教育可能不會立馬看到成效,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所以,教師不應心急,應持續(xù)不斷地教育學生。反之,急功近利往往會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李瑛.優(yōu)秀教師的批評藝術[M].合肥: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4.
[3]童彭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劉拓,論批評教育的藝術[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1).
[5]李開權.談談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方法[J].新課程教師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