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萍
摘 要: 隨著經(jīng)濟和科技的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隨之而來的是經(jīng)濟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每天,我們都會在網(wǎng)絡上或生活中進行跨文化交際,所以,跨文化交際能力無疑成為一種必備的能力。本文主要以“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第二語言習得”為切入點,引出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二語習得(主要是英語習得)過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二語言習得 高中英語教學
一、在二語習得中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也是文化學習的過程。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形成了語言和思維的差異,要學好外語,不僅要掌握語言的基本知識,還要學習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及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語言的結構及所要表達的意思。例如,在我們學翻譯的時候,只有知道英語注重形合,漢語注重意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區(qū)分兩者,走出用漢語思維理解目標語的誤區(qū)。又如,在學習英文時,英國人經(jīng)常談論天氣剛接觸時會感覺詫異,但是,當了解到英國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我們就能理解它的“天氣文化”了。再如,“無風不起浪。”,這句話大多數(shù)人都會翻譯成“No wind no waves.”,但是比較地道的翻譯是“Where there’s smoke,there’s fire.”;“不要以貌取人”,翻譯成“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則比翻譯成“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更有味道;“龍生龍,鳳生鳳?!保绻g成了“The dragons will give birth to dragons;so will do the phoenixes.”,恐怕外國人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因為在中國文化中,“龍”代表吉祥,而在西方,人們會認為“龍”是很恐怖的動物,那么,我們不妨把這句話翻譯成“The apple will not fall far from the tree.”。根據(jù)上述差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Schumann曾提出“文化適應模式”,認為“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進入到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后,除了語言休克以外,必然會產(chǎn)生文化休克,而且學習者會分散精力調整自己。有的學習者會選擇拒絕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閉起來,有的學習者則選擇接受。在選擇接受的學習者中,有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融入新的文化中,甚至反復好幾次,有的則很快就能度過文化休克期。文化休克的時間越短、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第二語言習得”。所以,在外語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很有必要。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
畢繼萬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語言交際能力、非語言交際能力、語言規(guī)則和交際規(guī)則的轉化能力、文化適應能力。劉學惠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綜合的、多向度(multi-dimensional)的概念:除知識向度外,還有思維向度、行為向度乃至情感和個性向度。文秋芳(1999)在分析比較了國內(nèi)外三種交際能力模式后,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模式。該模式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區(qū)分為交際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靈活性。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特別是學習者是否對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差異具有敏感性,是否具有處理由文化差異引發(fā)的文化沖突的靈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者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尤其表現(xiàn)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語用能力和策略能力的恰當運用上。此外,楊盈、莊恩平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全球意識、文化調適、知識和交際實踐。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現(xiàn)在高中生對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多,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受到了民族中心主義的影響,受到了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鄧兆紅)。很多調查都顯示高中生目前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不夠,對習語的表達不熟悉,不能用英語進行地道的表達,并且不太了解西方人的行為方式,缺乏交際策略,不能抓住交際機會,在交際時害怕表達錯誤而不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雖然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學習語言時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學生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仍只注重詞匯、語法的學習,很少閱讀課外書目,很少關注英語國家的文化、英語國家人的行為方式及英語的地道表達。很多學生在與外教交流時羞于開口,或者不知道說些什么,這些都提醒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讓學生應付完考試之后把所有的東西都還給老師。
洪元慧的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認識到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培養(yǎng)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知識對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有一定的幫助,但教師本身對跨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個別老師在大部分課文的講解中介紹文化知識,大多數(shù)教師只在部分課文講解時做簡單的文化知識介紹。在“處理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時,教師認為以語言教學為主,而不夠重視文化教學。對“理解新課標對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要求”進行調查時,了解很多的占四分之一,基本了解的有7位,其余均為有所了解。
四、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素養(yǎng)
在調查結果中,我們看到雖然教師認識到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教師本身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掌握程度還不夠,這就對教師的跨文化交際素養(yǎng)提出了要求。教師要多讀《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英美概況》等書目,以及讀英文報紙,看英文節(jié)目,增加自己關于英語國家的知識,加強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教師還要深度分析教材,挖掘課文背后的文化知識,有意識地把這些知識介紹給學生。除此之外,教師要多參加英語培訓,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蚪逃块T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給教師提供到國外學習的機會,教師也應該抓住這些機會。
(二)大力引進外教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異,即便中國老師的跨文化交際素養(yǎng)提高了,他們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還是和土生土長的外教有很大的差異。另外,處在真實的文化情境中才能更了解文化。因為外教在體貌、著裝、言語行為等方面都帶有異域風情,這就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外教課上,學生能夠完全沉浸在英語環(huán)境中,感受文化之間的差異,更能了解西方人的想法,更能體會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就的人們的言語行為的差異。
(三)營造英語文化環(huán)境
環(huán)境很重要,外因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起著延緩或促進的作用,所以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文化環(huán)境。例如在教室辦英文板報;在墻上張貼英漢對照的名人名言;在英語課堂上盡量做到全英教學;每天在黑板上摘抄一句英文名言以便學生積累等。
(四)建口語角
口語角是加強口語和思維訓練,同學們及外教接觸更多的場所,在這個場所中,同學們可以用英文談論國內(nèi)及國外的最新話題,可以在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中和老師近距離接觸,可以暢所欲言。他們不但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還能增強自己的思維及表達能力。在這個環(huán)境中,同學們會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五)多舉行英文文化活動
英語文化活動更能體現(xiàn)英語文化的魅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要多舉行英語文化活動,例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配音大賽、英語話劇大賽、英語歌曲大賽等。通過這些比賽,學生不僅能享受英語文化的視聽盛宴,而且能提高自己的表達及合作能力。
五、結語
本篇論文總結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際的概念、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高中學生中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以及造成這些狀況的原因和針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現(xiàn)狀提出的改進措施。希望教師和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能夠找到提高這種能力的有效途徑,不再為缺乏這種能力而困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學惠.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培養(yǎng):一種建構主義的觀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4-36.
[2]楊靜林.論英語口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20(5):65.
[3]鄧兆紅.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視野下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證研究——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for Senior High Schools:[碩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4]洪元慧.高中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調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3.
[5]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