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萱
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素養(yǎng)、內容、文化三個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理解和實施這些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信息技術教師要討論、思考的問題。從大學畢業(yè)至今,我一直從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關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和體會。
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主導的目標明確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該活動中有所得、有所樂。它不僅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態(tài)度是否端正和學生是否刻苦等,而是更側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沒有收獲知識、樂趣和提高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鉤,導致效率極低甚至是零的教學,均是低效或無效教學。
從個人理解和教學實踐的角度說,信息技術教學的無效、低效主要是教師和學生的“銜接”沒有到位。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分為理論課和上機操作課。剛開始工作那會,我習慣從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出發(fā),在理論課教學上主要想著給學生多上一點、講深一點,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導致教學效果很差。另外,教學時由于受到平時講話習慣的影響,課堂教學會出現(xiàn)語言機械重復、教學術語使用不規(guī)范等現(xiàn)象。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驟減,繼而采取一些“冷處理”的方式忽略課堂教學內容,最終對信息技術理論課望而卻步。在上機操作課中,由于上機練習設置得不合理(層次性、針對性不強),學生進了機房,常會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少數(shù)學生可能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完成上機任務,無所事事;不少學生經常會遇到操作問題向教師求教,教師走個不停、講得口干舌燥,最后出現(xiàn)不少學生不能按時完成練習的情況。鄭自棟指出了一些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感興趣的主要是QQ、游戲、論壇等,對于教學內容卻不太感興趣,學生失去學習主動性;教師由于重復教學出現(xiàn)教學倦怠,進行流程化教學,教學方法單一等。
出現(xiàn)上述無效、低效的教學,主要是由于教師教學經驗欠缺,對學生不夠了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分離。要進行有效或者是高效教學,我認為,首先教學目標制定要合理,這節(jié)課要讓學生學到什么,教師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其次,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度,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例如,可以考慮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所闡述的先學后教模式),在此過程中,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學用語要簡潔、有邏輯性,避免無意義的語言重復,這一點在演示上機操作時尤其重要;最后上機任務設置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分為一般和提升兩種任務類型供學生選擇,將班級適當分成若干小組,設立循環(huán)負責人制監(jiān)督、協(xié)調、幫助小組學生完成上機練習,教師對于偏難的演示操作可以微課資源形式供學生下載使用。
二、以“表格數(shù)據(jù)的處理”教學為例
本節(jié)我們將以《信息技術》課程中“4.2.1表格數(shù)據(jù)的處理”為例說明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首先,教學目標制定的合理性。該節(jié)計劃一學時完成教學,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含量,其教學目標制定為: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達過程;掌握使用Excel建立和處理表格信息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習和生活服務。
其次,教學方式選擇的恰當性。高一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進行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課時極少,大部分學生信息技術起點很低,雖然經過這學期的學習,學生掌握了word的使用,但不具備遷移學習的能力,這給教學活動特別是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帶來一定的困難。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以學生積極關注的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Word文檔展示高三某班的一次“皖南八?!钡母骺坡?lián)考成績,就教學內容提出三個任務),教師講授、學生體驗其相關操作要求,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主動發(fā)現(xiàn)的習慣。因此,本節(jié)課將采用“情境導入—操作體驗—任務驅動—自我評價”的線索進行。
最后,任務設置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針對教學內容提出兩個難度不同的實踐任務:實踐1:計算每個同學的語、數(shù)、外三科總分,并按照三科總分進行降序排序;實踐2:總分在460分以上(含460分)為優(yōu)秀,統(tǒng)計該班的總分優(yōu)秀率。
從教學效果看,這種將表格數(shù)據(jù)處理的學習內容融入到所創(chuàng)設情境的三個問題中,通過教師演示操作和學生的分組討論、學習共同解決這三個問題,并通過分層任務鞏固所學內容是很不錯的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無效或低效教學的種種表現(xiàn),http://www.unjs.com,教育文摘.
[2]鄭自棟,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5(4),2013,4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