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師:
你好!
最近,我女兒麗麗每天回家情緒都很低落,不斷抱怨學校里同學們對她不好,經常有同學欺負她??粗⒆游謿鈶嵉臉幼樱覀兒軗?。上小學時,女兒經常被一些頑皮的孩子欺負,又擔心告訴老師會被同學報復。小學畢業(yè)到了新學校,我們想:上中學了,孩子們都會更懂事一些,而且麗麗上的中學是一所很好的學校,應該不會再有這個問題了??墒菦]想到,一個學期還沒有結束,同樣的人際交往問題又出現了。
“為什么被欺負的總是我?”不僅我們做父母的感到疑惑,麗麗也很困擾。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幫女兒走出困境呢?
麗麗媽媽:
從溝通中,我了解到:麗麗是個早產兒,一生下來體質就很弱,你們很心疼孩子,事無巨細都很精心地照顧她,擔心她的冷暖、安危、是不是開心。隨著孩子的健康成長,這份擔憂不僅沒有減退,反而繼續(xù)延伸到孩子生活各個方面——帶孩子外出游玩,擔心她受傷、走失,上學了擔心被同學欺負。
家長對孩子有一份強烈的保護,這份保護在嬰兒期幫助孩子順利獲得了健康,同時也讓父母覺得孩子離不開自己的呵護。這份“保護”并沒有錯,但不少家長卻沒有把握好“度”,這份“緊密”的保護一直伴隨孩子走上社會,就漸漸變成了一種限制。
讓孩子能夠開心安全地順利成長是所有父母最大的愿望。但是過度的保護容易讓孩子面對小伙伴和老師的時候,依然保持著親子關系中的期待。他們希望有人來保護自己,替自己處理各種問題。但實際上,同伴關系是一種平等、互相尊重、互助、獨立的關系,很多時候需要孩子學習獨自處理和協調關系,以獲得彼此的認同和接納。
父母幫助孩子去處理人際沖突,急切地希望幫助孩子擋住可能的風險,但同時也擋住了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由于父母的過度呵護,麗麗在以往的經歷中失去了很多自己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機會。在面對可能的沖突時,她期待的是父母或者他人為自己處理,同時內心對獨自面對沖突感到擔憂和恐懼。因此,在她看來自己總是處在不安全的情形中,別人總是在欺負自己。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父母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改變一下處理方式。當孩子遇到人際沖突時,父母可以先聽聽她的抱怨和擔心以及不愉快。很多時候,同學間發(fā)生不愉快只是因為一些小事,孩子能夠自己處理和消化,父母要試著放下過度的擔心。在遇到比較嚴重的情況時,可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等孩子穩(wěn)定下來,再一起討論可以有的應對方式,給孩子機會自己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并且支持她。
一個生命的成長,固然需要呵護與關心,但首先要信任生命的力量,相信孩子有力量面對成長歷程要經歷的種種,然后陪伴她經歷這些,而不是替代。這份信任,也會成為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胡文宇 南京十二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