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瑾珊
薄太后為漢高祖劉邦妃,劉邦的第四子劉恒之母。她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在百姓心中擁有崇高的威望,司馬遷曾高度評價薄姬 “凡事包容,母儀俱足”。
薄太后年輕時雖是漢高祖劉邦的嬪妃,但一直不得寵。漢高祖死后,薄太后被逼著去了劉恒的封地代國,與兒子團(tuán)聚后精心教子??梢哉f薄太后當(dāng)時貴為王太后,可以過著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但是她并沒有過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皇家生活,而是過著平民百姓一樣的生活。
薄太后定居于徐章村,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一起勞作,絲毫沒有王太后的架子。薄太后早年當(dāng)過織女,在紡織方面造詣很深,她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紡織技術(shù)教給村民。她白天手把手教村民種棉花,仿佛今天的農(nóng)民技術(shù)員一樣,晚上,教村婦、村姑織布、刺繡。一方面,她帶著少年劉恒在田間勞作讓他知道百姓的疾苦,珍惜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在空閑時還教兒子讀書做人。一次,薄太后生病了,村民們得知后紛紛上山采藥,大家爭先恐后地把藥草送到她家,他們都來到病床前遞上自己關(guān)切的問候,還幫著小劉恒煎熬藥湯。還是個孩子的劉恒感動得哭了,為母親的人格魅力而感動,也為村民們知恩圖報、相互扶持而感動。
兒子文帝即位后,薄太后不愿進(jìn)宮,繼續(xù)住在徐章村,她喜歡這里的生活,民風(fēng)淳樸,百姓和樂,從不以皇太后自居,誠心待人、樂善好施、扶危濟(jì)困,還把村民們當(dāng)作自己的“娘家”親戚,百姓也稱呼她為“姑婆”。
“接地氣”是薄太后的家教秘笈。正是這種“接地氣”使劉恒深知民間疾苦,他即位后崇尚節(jié)儉,愛惜民力,以民為本,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主動減輕百姓的負(fù)擔(dān),去苛政,廢酷刑。身為皇帝,劉恒還親自種莊稼,遇到災(zāi)年,他就帶頭省吃儉用,精簡官員,散發(fā)倉庫的糧食救濟(jì)貧民。
“接地氣”使劉恒知道生活的艱難,也知道了母親的不易和偉大,他讀懂了母愛,就加倍回報母親的大恩。劉恒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他為母親親嘗湯藥的故事已成為二十四孝典故之一。薄太后臥病三年,劉恒每天都去看望,常常衣不解帶不眠不休地陪伴她,御醫(yī)送來的湯藥,劉恒都要親口一一去嘗,確認(rèn)無誤后,才喂給母親喝。
劉恒的兒子劉啟少年時與吳王劉濞之子一起下棋,因為爭吵誤殺了他。薄太后知道后就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親自帶著皇孫劉啟去吳國服罪,住草屋,穿粗布衣服,帶他去種田、砍柴、喂豬,讓他知道民間的疾苦,還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劉啟后來當(dāng)上了皇帝即漢景帝?!敖拥貧狻笔箘⒍昧松畹牟灰缀桶傩盏募部唷h景帝繼續(xù)沿用文帝的政策,厚待百姓,輕徭薄賦,多次減免賦稅。
薄太后用“接地氣”的方式成功教育出文帝、景帝這兩代明君,使歷史上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的德政,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