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蘭
摘 要: 針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在項目教學中采用情境導入——動手實踐——分析探究——反思評價——項目拓展的教學思路,應用信息化教學平臺,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化素養(yǎng),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教法與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項目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電子技術基礎》中的“多諧振蕩器”一節(jié),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振蕩電路有一定的了解,本項目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應用,完成“趣味聲光電路”的制作與調(diào)試。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多諧振蕩器的工作原理和振蕩頻率的調(diào)節(jié)方法;了解音頻振蕩電路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實踐探究、交流協(xié)作及自我評價能力,提高學生的電子專業(yè)技能水平。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趣味聲光電路的制作與調(diào)試。
難點:多諧振蕩器工作原理分析。
二、學情分析
本項目教授的對象是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其已經(jīng)初步具備模擬電路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電路組裝和調(diào)試經(jīng)驗,但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和技巧。
三、教法與學法
主要采用項目教學和小組學習法,在老師的指導下,依托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項目教學;在小組學習法中,突出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過程,實現(xiàn)“學做一體”。教師提前一周布置預習任務,并提供參考網(wǎng)站,要求學生通過圖書查閱、網(wǎng)上查詢、QQ群交流等途徑,對多諧振蕩器原理和應用作大致了解,并制作匯報用的展示材料,為新課程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先由學生分小組匯報、展示資料查詢結果,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和分享,使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探究,學會多渠道地搜索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展示本項目要完成的作品并演示效果。通過項目作品的展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做的欲望,為項目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項目實施
1.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
在下發(fā)元器件之后,由學生對元器件進行分類,提出元器件檢測需要解決的問題,分小組完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教師根據(jù)巡課情況,指定某個小組的某位學生進行講解,其他小組可以提出質(zhì)疑,該小組學生給予解答。學生在檢測中遇到問題時,先在組內(nèi)進行探討,本組解決不了的,可以求助和學習其他小組,也可與老師交流,還可以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視頻資料、學習網(wǎng)站等學習資源,按照操作步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自主探究。
2.電路組裝
對元器件識別與檢測完畢后,學生分小組在萬能電路板上進行電路的制作。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焊接裝配經(jīng)驗,通過交流取長補短,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和焊接技巧,結合視頻學習規(guī)范的手工焊接和裝配工藝過程,利用自主探究進一步掌握“五步焊接法”的技術要領。這樣既可解決老師不能兼顧每一位學生的難題,又可達到學生對知識自主建構的目的。組裝結束后,各小組選出代表進行演示,其他小組進行質(zhì)疑,本小組進行補充。
3.評估驗收
演示結束后,各小組先在組內(nèi)進行自評和互評,然后由各小組組長組成驗收小組,對照裝配工藝標準,按照《電子產(chǎn)品裝配工藝評價表》的條目細則,對電路進行驗收和評價,將課堂實踐與行業(yè)崗位標準相對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后由各小組長寫出驗收報告,匯報電路組裝情況,總結成績與不足。利用第二課堂對優(yōu)秀作品在校內(nèi)公開展示,以鼓勵學生更積極地動手實踐。
(三)項目分析
1.電路原理分析
無論電路組裝是否成功,學生都會很自然地產(chǎn)生一系列疑問:電路是如何工作的?兩燈的閃爍、揚聲器叫聲的長短和頻率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將這些問題下發(fā)到各小組,由小組討論后派代表解說并演示,不足之處由其他小組和教師進行補充。學生往往對原理分析具有一定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因此可采用兩個方法突破難點:一是利用Flash動畫形象地演示,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輕松地理解電路的正反饋及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二是進行上機操作,利用Mutisium電路仿真軟件進行交互式模擬仿真,改變相關元件參數(shù),用仿真示波器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兩燈閃爍的頻率和輸出波形都有明顯的變化。這樣既可避免艱深的理論分析,節(jié)約時間成本,又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排除故障
為加深學生對電路原理的掌握情況,教師組織學生每兩人為一組交換電路板,互相設置電路故障,排除后寫出簡易的故障排除報告,說明故障產(chǎn)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探討查找故障的一般方法(如觀察判斷、分塊調(diào)試等),最后對三類典型故障進行歸納。這樣從“電路組裝”到“評估驗收”,從“原理分析”到“故障排除”,完成從實踐到認識,再從新的認識到實踐的升華。
(四)項目評價
在整個項目完成之后,每位學生都要對項目完成情況從參與程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實踐能力和交流與評價能力五個方面作出自評和小組評價,以達到反思和自我認知的目的。
(五)項目拓展
在電子技術中,多諧振蕩器應用廣泛,可做成許多實用電路和趣味電路。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網(wǎng)上查閱資料、自行設計等方式,利用多諧振蕩器制作一個簡單實用的電路(如“會眨眼的小青蛙”等),說明電路的工作原理。這樣既能把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堂之外,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教學反思
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是本項目教學設計的突出亮點,便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皩W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專業(yè)技能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合作精神。但由于客觀因素限制,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還不夠豐富,有待今后做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