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
摘 要: 失語指學生在課堂上不給予積極響應而保持沉默不語的現象。進入初中后,隨著年齡增長,面對嶄新的環(huán)境,面對新的思想政治課,學生的課堂“失語”現象越來越明顯,不得不引起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成立課題組,研究思想政治課堂失語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對策。文章主要從教師、學生、課堂氛圍等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積極尋找對策減少課堂失語現象的出現。
關鍵詞: 課堂失語 思想政治 調查 對策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要求打造新型的有效課堂,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我們積極探索受學生喜愛的、高效的新課堂。然而實施過程中發(fā)現出現學生發(fā)言不積極、僅有個別學生發(fā)言等現象。我常在思考:現在的學生為什么在課堂上不愿意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呢?針對這一現象,課題組通過對初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觀察及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初一學生思想政治課堂失語現象,并積極探索解決、改善方法。
一、造成初一思想品德課堂失語現象的原因
1.教師因素
教師的教學方法、個性特點都會影響課堂學生的表現。通過調查發(fā)現采取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更容易出現課堂失語現象,這類“滿堂灌”、“填鴨式”課堂安排通常比較緊湊,對學生的回答“零等待”,不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或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久而久之反應不夠快的學生會減少甚至不敢發(fā)言。然而喜歡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生、探索學習,課堂上喜歡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課堂失語現象會明顯減少。在課堂中,教師的個性特點是影響學生發(fā)言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比較嚴肅,掌握絕對的話語霸權,并且杜絕插嘴,學生會在這類老師的課堂上正襟危坐,害怕回答錯誤,害怕被批評,因而在課堂上不敢隨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學生因素
學生的基礎會直接影響課堂發(fā)言,長期基礎不牢會慢慢讓學生養(yǎng)成自卑、不敢發(fā)言的習慣。另外,有些學生不愿意動腦,在缺乏有效監(jiān)督與關注時,盡量避免發(fā)言,認為課堂是學習優(yōu)秀生表演的舞臺;還有學生學習激情和動力不足,對于課堂來說,缺乏強烈的表現欲與參與欲,對于課堂,僅愿意當旁觀者和傾聽者。
3.課堂氛圍
相對民主、和諧及歡樂的課堂氛圍更能促進學生發(fā)言,減少課堂失語現象。環(huán)境會對人的言行起到感染、影響作用,在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中,大多數同學愿意抒發(fā)自己的觀點,帶動其他同學自覺參與課堂,積極發(fā)言。反之,課堂心理氣氛壓抑沉悶的話會讓學生有所顧忌,不愿暢所欲言。
4.應試因素
在升學壓力下忽視初中思想品德課呈現出的生活性、實踐性、思想性、綜合性的教育色彩。學生課堂上的回答局限于書本上某些固定知識點,聽不到學生多元化的想法與觀點,減少學生學習樂趣,弱化德育功能。
二、減少課堂失語現象的措施
首先,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認識到“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每個孩子的基礎各不相同,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不同想法會相互碰撞、交融。教師營造寬松的氛圍,給予孩子們足夠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自由說,對孩子們回答中出現的一些不合理答案,進行有效引導而非隨意打斷或批評。即使出現課堂隨意自由的插嘴,也可以機智處理,強調規(guī)范但不苛刻,原諒孩子的脫口而出與愛表現的心理。
其次,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最初備課入手,安排學生預習,讓學生通過前置性學習,在課堂上更有內容可以分享,也可以在對課堂相關知識點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更有信心進行分享;再到課堂的巧妙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讓課堂更有活力,讓一種寬松、活躍感染學生,讓學生愿意思考,有話可說也愿意說;接著到課堂中,靈活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精彩生成,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情變化調整自己的策略,并且課堂中的問題指向性更明確,不含糊其辭,讓學生一目了然,并且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選擇相應難度的問題讓其回答,從而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調動發(fā)言積極性。
可將思想政治課堂內容與主題班會相結合,減少應試要求和壓力,以一種比較開放、活潑的主題班會形式,更容易感染更多學生,并且脫離傳統答題規(guī)范,讓學生的回答更多元化,讓學生不畏懼回答得正確與否,更多地覺得是一種分享,因而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使思想政治課更能發(fā)揮德育功能。
最后,通過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促使其減少課堂失語現象。以鼓勵為主,關注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不僅按照結果進行評價,關注學生的思維、語言、探索、思考、研究過程等,充分肯定學生的努力與觀點的獨特性,促使其積極探索、思考、發(fā)言,并且采取激勵性措施,對于上課積極發(fā)言的學生進行精神表揚和考核加分等獎勵,以此帶動大家積極參與課堂,減少課堂失語現象出現。
參考文獻:
[1]劉向前.論課堂沉默[D].曲阜師范大學,2005.
[2]韓震.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試驗稿)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