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軍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再傳捷報,高校獲獎項目不少。欣慰之余,細細想來,有些隱憂。
隱憂之一,是一些高校沒有圍繞育人這個中心來搞科研。這些高校獲獎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參加人欄目中,見不到學生的名字,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科研以“項目完成”為牽導,學生參與其中只是“幫著老師干活”。有人認為學生可以在“干中學,干中培養(yǎng)”,這種“學生被動參與科研”和“以育人為中心開展科研”根本不是一回事。
高校不應就科研搞科研,而是應通過科研來育人。也就是說,通過科研,產出的不僅僅是物的成果,還有人的成果,而第一位的是人的成果,是人才培養(yǎng)的成果?!耙杂藶橹行拈_展科研”不會降低科研水平,年輕學子的創(chuàng)造活力不可低估,如果我們站在育人高度,把他們擺上應有位置,師生合力創(chuàng)造的成果會超乎我們想象。特別是學子們的意志品質、科學精神、團隊意識和鉆研能力的提升,意義更加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對“錢學森之問”交上新的答卷,可以進一步破解某些高?!爸乜蒲休p教學,與育人使命漸行漸遠”的難題。
隱憂之二,是環(huán)境問題沒有在科研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在有些工科高校獲獎項目所列成效中,往往只見生產企業(yè)多少技術難題被攻破,多少操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不見如何保障有害污水不排放、有害煙氣不冒出,這種現(xiàn)象讓人擔憂。高校在環(huán)境問題上搞科研有學科優(yōu)勢。自然科學既可運用化學和生物學等理論進行基礎性研究,又可以直面現(xiàn)實問題進行應用性攻關;社會科學既可從哲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學科進行理性分析,又可通過實地調研當好黨和政府的“智庫”。高等學校肩負為國為民擔當?shù)氖姑?,應該集中“?yōu)勢兵力”,整合優(yōu)質資源,向嚴重困擾我們的環(huán)境問題宣戰(zhàn)。
獎勵是一種導向。各級政府應通過完善措施、增加立項和加大激勵等辦法,大力支持高校以培養(yǎng)人才為中心來開展科學研究,大力支持高校開展環(huán)境問題的科學研究。環(huán)境問題和人才培養(yǎng)問題關乎我們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實現(xiàn)“中國夢”息息相關,高等學校要不辱使命,做出貢獻。
(作者為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責編/周素麗 ? ?劉建 ?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