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愛梅
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品德教學中教師們常常采用這一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未能領悟合作學習的精髓,走入了合作學習的誤區(qū),出現了以下問題:1.學生在組內不能友好地相處,存在“只作不合”、獨立操作的現象;2.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只議不思”,過于喧嘩,一些學生“僅思不議”或“不思不議”,一生回答問題時其余學生附和著濫竽充數;3.合作目標不具體,學生無從下手;4.活動時間未能充分利用。
那么,在品德教學中如何避免合作學習形式化的傾向,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平等參與的機會,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
一、重視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與分工
合作學習首先要解決好分組問題,這也是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前提。要科學地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分組前教師應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甚至家庭住址等,在此基礎上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yōu)化組合,使學習小組具有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特點和扎實的合作基礎。小組成員的人數不宜過多,以4—6人為佳,人員在一定的時間內應相對穩(wěn)定,這樣有利于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了解和優(yōu)勢互補。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如果各小組的發(fā)展不夠均衡,甚至出現較大差異,應及時進行人員調整,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
此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承擔不同的任務與職責,如學習活動的組織、學習過程的協調與記錄、資料的收集與積累、學習報告的撰寫等等,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分工,充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重視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
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選擇合作學習的方式,但往往供學生合作解決的問題價值不大,部分教師忽略教學內容的難易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動不動就組織學生討論,這樣的合作學習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在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有爭議的內容;2.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3.選擇有教學價值的內容;4.選擇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內容。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第四課《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時,學生通過調查學習已經了解到在交通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出現了一系列交通問題,如汽車尾氣的污染問題,汽車喇叭產生的噪聲污染問題,汽車越來越多后產生的交通堵塞和大量的能源消耗問題,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問題等。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這些交通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哪些影響,請舉出具體事例。通過討論能使學生認識到交通的發(fā)展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后續(xù)學習“人們怎樣不斷解決交通發(fā)展帶來的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重視對合作學習的有效指導
教師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合作的過程中,要與學生共同探究和構建課程,不能誤以為把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就完成任務了。此外,教師應巧妙地把自己對學生個人和學習小組行為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并教給學生一些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盡量多走動、多觀察、多傾聽,不斷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把學生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第三課《說聲“謝謝”》,面對“當別人為我們服務時,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他們的謝意”這一問題,一些學生的思想認識不夠積極,有的說:“醫(yī)生已經領了工資,我們看病時也付了藥費,為什么要說謝謝呢?”有的說:“酒店服務員的工作就是端菜打掃衛(wèi)生,沒必要說謝謝?!庇械恼f:“是否表達謝意,要看我當時的心情,反正我都付錢了。”此時,教師應及時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人,即使我們對他人的勞動付出了一定報酬,也應該真誠地說聲“謝謝”。
四、重視合作學習的時間安排
學生的合作學習要經過“獨立思考——發(fā)表見解——形成共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為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組探究提供時間保證。
第一,合作前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有所發(fā)現、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造。通過深入思考形成獨到的見解后,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才不會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學生之間才有可能出現針鋒相對的觀點,展開激烈的論辯,才有可能出現茅塞頓開、恍然大悟的學習效果。
第二,合作時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地研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當然,合作學習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懈怠情緒,或大談一些與問題無關的話題影響合作學習的成效。
總之,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品質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教師不斷予以指導和長期的培養(yǎng)熏陶。教師除了要重視合作探究能力的訓練外,還應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分工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的習慣。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