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俊
(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618000)
自從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允許WTO 成員國來華開辦合作教育機構或其他形式的合作辦學以來,中外合作辦學在我國開始快速發(fā)展,由于國家的鼓勵,職業(yè)教育領域的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組成部分”,[1]給我國職業(yè)教育改革、課程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等帶來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發(fā)展迅速,高職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分為辦學機構和辦學項目兩種類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2]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以不設立教育機構的方式,在學科、專業(yè)、課程等方面,合作開展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jiān)管工作信息平臺公布的名單,截止2014年9月,“部分經地方審批報教育部備案的實施高等專科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共622 個(其中江西省停辦、停招9 個),機構32 個。[4]可以看出,高職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形式是合作辦學項目。
從地域分布來看,全國除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五個省、自治區(qū)外,其余地區(qū)高職院校都有中外合作辦學,其中合作項目數排名前六的省份分別是江蘇167、浙江49、上海41、湖北40、河北37 和廣東35。[5]中外合作辦學在我國東、中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高職院校開展的項目較多、范圍較廣。
外方合作院校所在國按照合作辦學項目的數量由高到低排列,占前六位的分別是澳大利亞180、加拿大100、英國92、美國69、韓國34、德國29。[6]這些國家均經濟發(fā)達、科技先進、教育產業(yè)化明顯。[7]
高職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yè)主要集中在國際商務、會計、計算機應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場營銷、工商企業(yè)管理、電子商務、機電、汽車檢修、建筑工程技術、外語(英語、韓語、日語)。[8]高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半數以上是商科、計算機應用、管理類專業(yè),理工科專業(yè)范圍窄、所占比例小,僅集中在機電、汽修、建工三個方面。
1.合作缺乏有效性,低水平重復辦學[9]
高職中外合作辦學以引進為目的的回報程度低,合作缺乏有效性。高層次高質量的中外合作不多,對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引進的比例低,合作的國外名牌學?;緵]有。
低水平重復辦學在一定程度廣泛存在。主要表現為:其一,合作專業(yè)、學科設置重復。目前教育部公布的獲批的專科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半數以上是商科、管理、計算機應用等專業(yè),辦學成本相對低廉;實用型理工科項目較少,尤其是服務于我國經濟建設和快速發(fā)展的急需專業(yè)更少;其二,同一家外方高校與中國多家高校進行類似專業(yè)、學科的合作,實現辦學利潤最大化。
2.合作課程質量及外方師資質量有待提高
高職中外合作辦學課程質量不高。在課程結構方面,課程缺乏系統性,存在拼湊現象;先進性不足,特色不突出;片面強調國外課程的復制和照搬,沒有能夠結合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本土化欠缺。[10]在教育教學方面,通過合作引進外方核心專業(yè)課程以及從國外教育機構選派教師實地授課的比例相當低,[11]遠遠達不到教育部規(guī)定的“引進的外方課程和專業(yè)核心課程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核心課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國教育機構教師擔負的專業(yè)核心課程的門數和教學時數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全部教學時數的三分之一以上”要求。[12]
按照我國相關法規(guī),“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聘任的外籍教師和外籍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學士以上學位和相應的職業(yè)證書,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13]“以該外國教育機構名義在國際上招聘的教師,其水平應當獲得外國教育機構和中國教育機構的認可”。[14]而在高職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中,外方師資的質量并不樂觀。有些外籍教師并非來自對方高校的優(yōu)秀教師,而是已經退休的人員,或者外方高校從社會上臨時招聘的人員,有的甚至在中國“就地取材”尋找“外國臉”濫竽充數。還有,外方教師多為外語語言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的數量很少,有些合作項目不顧教學規(guī)律,一名外方教師同時任幾門專業(yè)課程、外方教師集中周數授課等現象屢見不鮮。
1.學生英語水平較低,外方專業(yè)課程難以開展
中外合作辦學課程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較高要求,但是合作辦學的學生入校時常常英語水平較差、英語能力欠缺。有的高職院校合作辦學“80%左右的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在及格線以下,部分甚至還在三、四十分以下”。[15]經過入校后一年的英語課程教學,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仍然十分有限,其英語能力無法跟上外方教師用英語講授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十分吃力;專業(yè)課程教學常常變成外方教師的自演自導、自言自語,甚至淪為外方教師練習漢語的場所,外方專業(yè)課程難以順利開展。
究其原因,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普遍優(yōu)質生源欠缺,生源質量不高。根據李愛君的調查,“2009—2011年,11 所高職院校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報考上線人數均小于招生數,全靠降分錄取”;[16]降分錄取的學生,生源質量更是無從保證。二是合作辦學的英語課程設置不科學,教學效果不佳。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經過入學一年的課時量較大的英語語言課程(包括中國英語教師的大學英語課程,本校外教的英語口語課程,外方英語教師的劍橋商務英語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在第二學年能夠達到學習外方教師專業(yè)課程的語言要求,但由于中國英語教師、本校外教、外方英語教師之間缺乏相互交流和共同研究,這三種英語課程設置不成系統、目標混亂,形成三種英語教師各自為政、教學內容交叉重疊的狀態(tài),加上授課班級眾多,教師任務繁重,而且作為外語教授的英語缺乏使用的環(huán)境,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英語水平沒有進步也就不足為奇了。三是合作辦學所使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的一些西方思維方式與傳統的中式思維相差甚遠,學生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既不能克服語言障礙又難以理解知識內涵,更進一步增加了外方專業(yè)課程教學的難度。
2.對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及外方教師的教學監(jiān)管乏力
高職院校缺乏監(jiān)督合作辦學教學質量的長效保障機制。在中外合作辦學評估中,院校的自評得到重視和強調,但是,“從教育部2009年和2013年推行的兩次中外合作辦學評估結果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迎評現象比較突出,成就導向明顯,突出表現成績,缺乏自省與反思精神,一些項目存在對辦學不足之處有意隱瞞或者分析不到位的現象”。[17]高校合作辦學缺乏長效性的內部監(jiān)管。
對外方教師的監(jiān)管不到位。在教學方面,高職中外合作辦學很大程度上對外方教師只是簡單引進,其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考核方式、教育方法等自成“獨立王國”,中方學校缺乏有效監(jiān)管;在專業(yè)課程方面,外方教師大多不參與中方教師的教學、教研活動,沒有建立與中方教師的協調、溝通與合作機制,導致合作課程缺乏系統性、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學生反饋方面,大多數情況下外方教師不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學生評教活動有的也不涉及外方教師,這樣,對于中國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特點、學習要求、學習困難等情況外方教師很難及時正面了解并做出有效反饋;在工作作風方面,有的中方學校對外方教師缺乏約束,有求必應,甚至上課時間、地點隨意變動調換,助長了其自由散漫的風氣。
1.政府加強政策引導,創(chuàng)建良好的合作辦學環(huán)境
政府要在宏觀層面上制定政策,有導向地引進境外教育資源,積極應對跨國教育競爭,營造良好的中外合作辦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建統一、穩(wěn)定、透明的政策環(huán)境,開放、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公開、公正、廉潔、高效的行政環(huán)境,便捷、穩(wěn)定、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吸引境外高端教育投資。[18]政府充分利用政策規(guī)劃、評估監(jiān)管、信息服務等行政手段有效管理中外合作辦學,加快推進“兩個平臺”(中外合作辦學監(jiān)管工作信息平臺、中外合作辦學頒發(fā)證書認證工作平臺)和“兩個機制”(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評估機制、中外合作辦學執(zhí)法和處罰機制)的建設,及時更新信息。
2.提高合作課程的質量,加強對外方師資資格的核查
高職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核心是合理引進并有效利用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所引進的教育資源要實用,與我方專業(yè)匹配、優(yōu)勢互補;不能只是照搬照抄,要對其進行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及本土化改造,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以切實培養(yǎng)我國面向先進制造業(yè)、現代農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的國際化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要落實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課程設置的相關規(guī)定,加強對外方教育資格的核查,確保引入的外方課程和專業(yè)達到該國的教育水平。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各專業(yè)課程中外教師的合作、協調與溝通,促進中外教師的學術交流,提高合作課程與學科的系統性、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對外籍教師資格及學術背景的核查,確保其符合我國相關要求。
1.保障生源質量,加強雙方英語語言課教師的合作,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高職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要規(guī)范,確保生源質量。不規(guī)范招生現象,如降低批次錄取、降低分數錄取、擅自擴招、超指標招生等終將導致生源質量差、教育資源緊張,辦學質量下降,從長遠來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加強中外英語語言課教師的合作,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外方專業(yè)課程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促進中方英語教師與外方英語教師英語課程的研究與交流,實現合作辦學英語課程的科學統籌、合理設置,使中外英語課教師形成合力,改善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課外英語活動,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督促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2.加強對合作辦學教學質量及外方教師教學的監(jiān)管
高職院校要將中外合作辦學納入學校內部長效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進行統一監(jiān)管,堅持長期對合作辦學的自查自評,改善管理水平,切實提高中外辦學的教學質量。
對外方教師實行有效監(jiān)管,合理使用。將外方教師納入學校師資隊伍統一管理;使外方教師融入中方教師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將其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考核方式、教育方法等納入整個課程體系統籌管理;使外方教師參與教學設計,建立與中方相關專業(yè)教師的長效協作機制;落實對外方教師的教學督導和學生評教工作,中方及時反饋其教學信息,促進其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外方教師學科背景多樣,其作用也是多元的,除教學外,可讓外方教師適當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真正實現中西合璧的教育目標。
[1][2][13]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Z].2003.
[3]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Z].2004.
[4][5][6][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jiān)管工作信息平臺[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2014-10-16.
[7]李盛兵,王志強.中外合作辦學30年:基于11 省市中外合作辦學分析[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2):96—99.
[9][1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中外合作辦學秩序的通知[Z].2007.
[10][17]林金輝,劉夢今.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內部教學質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徑[J].中國大學教育,2014,(5):62—66.
[12][1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意見[Z].2006.
[15]賀瑜丹.高職中外合作辦學中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83.
[16]李愛君.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0):79—84.
[18]潘娜.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