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君
【摘要】德育是各學科教學的共同任務,而語文課中的教育性又是特別的鮮明,因為在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同時,語文課的思想性也是客觀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擔負起這個德育重任,在語文課教學中融入德育。高中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這些文情并茂的美文不僅是語言文字訓練的佳作,更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優(yōu)秀材料,它在進行思想道德建設這個方面,有著別的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 德育教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54-02
教師在教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呢?
一、研究教材,把握情感教育的時機
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曉之以理”,還得“動之以情”,即教師的思想感情進入課文情境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xiàn)課文中的情境,發(fā)揮文學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學生的情感,觸動學生的感情,使他們在道德上受到深切的影響?!霸谡Z文教學中,不是我們講授了思想內(nèi)容,就能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學生就能把這種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動,而是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后,才能產(chǎn)生內(nèi)心的需要,去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這就需要老師有意識地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造學生情感投入的時機。如《包身工》一文講述包身工在舊社會處在社會底層,受盡剝削、壓榨,甚至喪失了做人的尊嚴。學完了這一課,學生了解了資本主義國家窮人的生活。教師這時可讓學生談談現(xiàn)在社會中工人以及打工者的生活。通過比較,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篇課文所隱藏的深層含義,體會到自己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二、結合作文,突破情感教育的關鍵
文為心聲,學生作文是學生世界觀、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鏡子,要學生寫出觀點正確、格調(diào)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學中就必須自覺地有計劃地滲透馬列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充分發(fā)揮作文教學的特殊功能。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忽視或淡化作文的德育功能,是與新時期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相悖的。我曾設計一些作文題,如有次我看到雜志上有篇報道,說某記者去采訪一個山區(qū)放羊娃,問他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說為了賺錢,賺了錢娶媳婦,娶了媳婦生小孩,小孩長大再放羊。對此我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放羊娃的人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生?人生怎樣才有意義?人活著為了什么?于是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最后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寫成文字上交,這樣的作文課學生喜歡上,也喜歡寫,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議可發(fā)。但教師要善于點撥,這樣對學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無形中引導他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人生,人生應該要活的有意義。同時作文批改與講評也很是重要,需要語文教師好好探究,這也是對學生德育滲透的一個廣大天地。
三、電教媒體,升華德育教育的內(nèi)涵
語文教材思想內(nèi)容豐富,電教設備直觀新穎,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教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單元的現(xiàn)代詩歌,有三課分別是《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我的保姆》這四首詩,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毛澤東故居、橘子洲頭、萬山紅遍、鷹擊長空等圖景,帶領學生領略青年毛澤東的革命豪情;教授《再別康橋》時,可以再現(xiàn)劍橋風景,講解劍橋作為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為世界人民培養(yǎng)了眾多學子,引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帶領學生體會徐志摩的母校別情;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時,可以用圖片再現(xiàn)歷史上著名的母教子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巴金對忙碌、沉重、貧窮、勤勞、博愛、溫馨的大堰河的愛及作者表達對保姆的深深的悼念、悠長的追思和真摯的感恩。從而滲透學生對祖國、對人民、對父母的強烈的敬愛之情。
四、重點語句,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有感情地反復誦讀作品能加深對其的理解,尤其對一些重點語句的誦讀,如對名言名句的誦讀,更能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高中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歷久不衰的格言名句。有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出類拔萃的文學特色,不少是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有時就是通過其中的一段話來體現(xiàn)的。對于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例如《離騷》的教學,要通過有感情的、反復的誦讀,讓他們銘記“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名句。理解屬原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為解決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同時要鼓勵學生。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面對困難時,應有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總之,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這牽涉到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能力、覺悟的統(tǒng)一,牽涉到教師熟練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正確處理教材及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牽涉到教師如何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不失時機地選取滲透點和教法實施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 周菲菲.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J].時代報告,2013(02).
[2] 齊海梅.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