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娟 隋雪青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190
專利拍賣在我國的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
文/李小娟隋雪青*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190
與傳統(tǒng)的雙邊談判模式相比,專利拍賣具有覆蓋面廣、公平競價等特點,能有效降低專利交易的時間和成本,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專利交易的一種新模式,我國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專利拍賣的探索和實踐。文章分析了專利拍賣在中國發(fā)展的機遇和趨勢,研究了專利拍賣對于科研院所專利批量轉移轉化的重要意義和獨有優(yōu)勢;同時討論了專利拍賣在我國發(fā)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并根據(jù)這些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專利,專利拍賣,技術轉移
專利拍賣走出破產程序,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交易和轉移模式,起源于美國。美國著名的知識產權資本化綜合性服務集團海洋托莫(Ocean Tomo,OT)公司于2006年4月在舊金山市舉辦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現(xiàn)場專利拍賣會”,“400件專利被分為78個拍賣標的,覆蓋了通信、醫(yī)藥、半導體、汽車、金融服務等領域。最終成交26個標的,成交率為33%,成交金額約為300萬美元”[1]。其后,OT公司連續(xù)舉辦了多場專利拍賣會,從2006年春季到2009年夏季舉辦的10場拍賣會,總成交額達1.146億美元[2],平均每場為1 150萬美元,并且成功吸引了一些知名機構的參與,如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等。2007年,位于德國漢堡的知識產權拍賣有限公司(IP Auctions)主持進行了歐洲首次知識產權拍賣會,共有83件標的參與拍賣,估值超過500萬歐元。最終40%的專利拍賣成功,成交金額為50萬歐元[3]。
專利拍賣在中國的發(fā)展起步較晚,OT公司原計劃于2009年在香港舉行的首次亞洲拍賣,但因故取消。2010年12月,中科院計算技術所與其下屬的海淀中科計算技術轉移中心以及中國技術交易所合作,舉辦了國內首屆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場專利拍賣會。該次拍賣共有69個標的、89件專利參拍,最終成交28項,成交率達41%,成交金額近300萬元。2012年、2013年中科院計算所又連續(xù)舉辦了第二、三屆專利拍賣會,總成交金額近600萬元,極大促進了專利拍賣這種技術交易方式在中國的迅速發(fā)展,北京、深圳、杭州和東莞等地陸續(xù)推出了專利拍賣業(yè)務。最近的一屆拍賣會是2014年6月18日在福州舉辦的福建省首屆專利技術現(xiàn)場拍賣會,共有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8件發(fā)明專利進入拍賣程序。經(jīng)過競拍,共有7件專利成交,成交總金額73萬元,其余1件專利由于未達到權利人的保留底價而流拍。
在專利拍賣產生之前,傳統(tǒng)的專利權轉移主要是通過雙邊談判來實現(xiàn)的。在雙邊談判中,買家和賣家就交易的價格、支付方式等相關內容進行談判,從而達成雙方都同意的一系列條款[4]。雙邊談判中,買家和賣家通常需簽署保密協(xié)議,可以就專利相關的保密信息進行共享,并且可以通過單次或多次的支付來交換專利的所有權,或者通過分解所有權來進行支付結構的設計,具有較好的靈活性。但這種私下交易模式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1)由于交易是非公開進行的,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充分,雙方選擇余地有限,加上專利的差異性較大,容易導致成交價格不能反映公平的市場價值;(2)即便雙方進行過信息共享,仍然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容易導致交易過程緩慢,從而增加交易的時間和成本;(3)對于賣家而言,由于無法聚集足夠多感興趣的買家,因此不會產生競價,容易導致成交價格偏低。
而專利拍賣則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很好地克服了上述問題,有效地減少了專利轉移的時間、成本和風險。(1)它為買賣雙方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賣方公開專利信息和估價,競買人之間公開競價,第三方提供包括專利有效性和權利歸屬等盡職調查的信息,有助于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交易市場;(2)拍賣簡化了專利交易的過程,拍賣公司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對擬拍賣的專利進行推介,吸引感興趣的買家,并通過舉辦研討會、交流會等溝通方式使買家更詳細了解即將拍賣的專利,降低了賣家的市場推廣費用。同時將專利權競買合同等法律文件進行提前公示,準買家只需在現(xiàn)場競價中勝出即可簽署合同,辦理付款和權利轉移手續(xù),基本不存在傳統(tǒng)的談判過程;(3)公開競價具有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經(jīng)過競價能夠發(fā)掘并實現(xiàn)專利的潛在價值,對于賣家正確評估并確定專利的價格是非常有利的;(4)由于參與競拍的買家在登記時都交納了保證金,并簽署了一系列的文件來證明其有完成交易的財務實力,所以可以有效降低交易失敗的風險;(5)通過遠程競標、代理競標、電話競標等匿名機制來保護競買人身份的機密性,可以打消潛在買家的顧慮,因為專利購買行為本身會暴露其專利組合中缺乏競爭力的短板和缺陷,足以構成一個有價值的競爭情報。
正是因為專利拍賣具有上述獨有的優(yōu)勢,其作為新型的專利轉移機制在中國乃至國際市場上都充滿了活力,具備很大的發(fā)展空間。目前中國國內客觀的現(xiàn)實需求也正是能夠推進專利拍賣蓬勃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看,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fā)明申請82.5萬件,同比增長26.3%,連續(xù)3年位居世界首位。專利申請量從一個角度說明了中國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取得的成效,但只是從一個方面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活動的產出。在龐大的數(shù)量背后,卻有大量專利被束之高閣,未能得到有效運用。據(jù)《中國知識產權報》的數(shù)據(jù)表明,目前我國發(fā)明專利轉化率不到15%,部分重點大學、科研院所專利轉化率不到5%,而發(fā)達國家這一數(shù)字高達30%—40%[5]。當然,企業(yè)申請的專利可能已經(jīng)在其生產的產品中得到了轉化實施,或者作為專利儲備改變了競爭態(tài)勢,已起到了防御和保護的作用。但是對于廣大的科研院所而言,其主要的“產品”是各種知識產權,只有將其創(chuàng)造的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到產業(yè)界,才能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然而,我國科研院所的專利轉化率并不樂觀。專利轉化率低造成專利積壓,迫切需要建立比傳統(tǒng)交易方式更有效率的市場化渠道,專利拍賣具有高效、快速、公開透明的特點?!吨醒爰壥聵I(yè)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中央級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應遵循公開、公正、公平和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專利拍賣可以有效規(guī)避國有資產流失的政策風險,滿足大規(guī)模專利流轉的需求,是科研院所盤活存量專利行之有效的方式。事實上,繼中科院計算所之后,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藥物研究院等都相繼舉辦了拍賣會來進行知識產權的轉讓出售,這也說明科研院所對運用拍賣方式進行技術轉移具有旺盛的需求。
同時,專利拍賣也是知識產權交易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誕生,世界范圍的知識產權迅猛增加,知識產權價值也在不斷提升。美國德勤公司(Deloitte Touche Tohmatsu)估計2009年北美市場技術專利許可權收入已超過了5 000億美元[6]。在中國,近年來得益于一系列鼓勵性政策法規(guī)的引導,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無形資產評估、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風險投資、咨詢服務和信息傳播等都取得了很大發(fā)展[7]。這些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建立交易雙方的誠信機制,也從客觀上為專利拍賣的發(fā)展培育了市場,提供了發(fā)展契機。
專利拍賣作為一種市場化、新興的技術轉移模式,其所蘊含的價值及目標并未完全被我國現(xiàn)行的拍賣法、合同法、民法通則納入調整范圍,有必要從制度層面進行專門規(guī)定[8]。
4.1專利拍賣存在的問題
(1)專利價值的評估問題。對于科研院所而言,專利評估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法規(guī)和政策的硬性要求。按照《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事業(yè)單位有資產拍賣、轉讓等情形的,應當對相關國有資產進行評估。
專利價值評估涉及技術、法律和市場三個維度,只有成熟專業(yè)的評估機構才能提供這樣高度精細化、專業(yè)化的服務。而目前具備這樣的資質和技術能力的價格評估機構很少,而且評估機構評估給出的也只是一個起拍價,專利最終的成交價格是通過市場競價產生的。此外,拍賣前委托第三方進行價格評估所產生的費用也是賣家需要謹慎考慮的問題,因為即便通過了專業(yè)機構的評估,專利還有可能最終不能成交,這樣很可能得不償失。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一些科研院所在進行專利拍賣時顧慮重重,甚至“按兵不動”、“靜觀其變”,間接妨礙了專利的流轉和實施。
據(jù)統(tǒng)計,從2001年到2017年,中國的貨物進口平均年增長速度是世界進口增速的2倍。11月7日,國家商務部在進博會上表示,三天內,近百家電子商務企業(yè)與3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0多個國際品牌對接,涉及新型電子消費產品、家電、服裝服飾、美妝、醫(yī)藥、食品、生鮮等各品牌領域。
(2)“專利釣餌”問題。有些法律專家認為,專利拍賣滋生了“Patent trolls”現(xiàn)象[9,10]。Patent trolls被翻譯成專利海盜、專利流氓、專利怪獸、專利蟑螂等,是專利法領域含有特定含義的詞語,是指那些不從事制造或研發(fā),只是通過廉價收購專利所有權或使用權,再借專利惡意訴訟牟取暴利的專業(yè)公司或團體[11]。一方面,其投資和收購大量專利,打造出了龐大的專利庫;另一方面,這些行為本身的目的不在于技術的流動和轉讓,而是利用專利訴訟來獲取許可費用,不可避免地具有限制競爭和創(chuàng)新的消極作用,給被訴企業(yè)的正常生產經(jīng)營帶來不利影響[12]。而專利拍賣所提供的開放式技術交易平臺、較低的最終成交價格均可能給予Patent trolls以可乘之機。
與Patent trolls相類似,專利權濫用指特定競拍人參與專利競拍,目的在于獲得專利權的壟斷,限制市場競爭,既妨礙了技術的應用,又損害了消費者利益。雖然“Patent trolls”、“專利權濫用”對于還在起步階段的中國專利拍賣市場似乎言之過早,但若從長遠來看,這一問題需要慎重對待。
(3)隱秘性問題。傳統(tǒng)拍賣主要針對可感知的有形物體,而專利拍賣針對的是無形的技術方案,涉及對紙面文字的主觀理解,這就可能導致隱秘性的問題。對權利人而言,或者害怕與專利相關的保密信息泄露而不愿過多公開相關資料,或者害怕影響專利的成交而對專利可能存在的瑕疵進行隱瞞甚至提供誤導性的虛假信息,這些都不利于形成公平交易;對競買人而言,往往更傾向于利用拍賣的匿名機制來保護身份的機密性,也與市場的透明性要求相悖。
4.2專利拍賣在中國的挑戰(zhàn)
專利拍賣在我國起步較晚,積累的經(jīng)驗不足,一些實操層面的問題也亟需解決并不斷加以完善,才能使成交率和成交金額不斷有所突破,最終使專利拍賣在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1)拍賣將傳統(tǒng)的盡職調查和談判過程進行了流程化并制定了時間框架,在節(jié)省專利轉移時間成本的同時,也可能無法預留給潛在競拍人足夠的時間用于決策。而只有競買人對拍賣標的價值有深入了解的時候,拍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擁有廣泛用途的專利,極有可能對于不同競拍者有獨特的價值,因此每一個競拍者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產權知識、技能、使用方面及財務情況來對其價值進行判斷。競拍者參與競拍的決策是建立在深思熟慮的調查和評估基礎上的,這通常需要相當?shù)臅r間來完成。
(2)由于目前國內進行的拍賣主要還是專利權轉移的方式,轉化方式比較單一,只涉及權屬的變更,未涉及專利許可等方式,也不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如果買家需要,須另行與賣家商議簽署技術服務合同)。這主要是因為專利拍賣都是一次性付費的,而許可費用通常由入門費和銷售提成組成,無法一次性兌現(xiàn);而技術服務因為服務對象的需求不同,也難以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定價。這妨礙了一些不具備技術實施能力的中小企業(yè)的參與,同時由于是一次性出價,買家承擔了更多的市場風險,導致其在決策時可能會出一個低于在傳統(tǒng)的技術交易模式中的價格,從而降低了拍賣的成交價格。
(3)對于專利組合的處理和專利包的設置問題。競買者可能希望一次性購買與某個技術相關的若干件專利以期獲得相應折扣(一般來說專利包的價格低于專利包內所有專利單價的總和),如果這些專利都屬于同一個權利人,則不存在利益分配問題;如果分屬不同的權利人,情況將變得復雜,包括單件專利和整個專利包的定價策略、利益分享等,需要在不同權利人之間進行協(xié)商。如果是賣家或拍賣機構自行將相近的專利進行組合,則可能影響專利的流動性,因為競買人可能只愿意購買專利包中的一件或幾件專利,而不愿為專利包里的其他專利買單。從實踐結果來看,單件專利比專利包容易出售,中科院計算技術所三屆拍賣會總計賣出了百余項單件專利,卻只成交了2個包含1件以上專利的專利包。
5.1政策法規(guī)層面
(1)建議修訂相關法律法規(guī)。理順各級法律、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對高校及科研機構專利處置和評估報批等的規(guī)定,認可拍賣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專利價值的市場評估方式,而無需再硬性規(guī)定進行第三方的價值評估,將評估轉變成賣家自發(fā)自愿的市場行為。同時應大力培育和建設像OT公司這樣的綜合性知識產權經(jīng)營機構,在提供拍賣業(yè)務的同時,可以提供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價值評估、專家鑒定、投資、風險管理等專業(yè)服務[13]。事實上,OT公司的現(xiàn)場拍賣能夠取得成功,也離不開其內部獨有的專利評級(Patent Rating)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對申請拍賣的專利進行篩選看其是否適合拍賣,同時幫賣方制定起拍價并提供估值。而賣家僅需支付1 000—6 000美元,就可以將其專利列入拍賣目錄,享受OT公司的專業(yè)服務,然后在拍賣成交后再支付額外的傭金。這樣既有效降低了賣家前期的成本投入,又解決了專利拍賣前的定價問題。
(2)對由專利拍賣可能產生的市場競爭威脅及時加以規(guī)制。通過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條款進行司法解釋,或者可以在專門的專利拍賣法律規(guī)定中加以體現(xiàn),加大對濫用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完善涉及國外“Patent trolls”商業(yè)行為的合同備案登記制度和反壟斷審查,謹慎評估其商業(yè)行為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3)專利拍賣市場可貴之處在于通過信息披露及公開競價等環(huán)節(jié)可以提供技術交易的可見性與透明性。因此未來設計專利拍賣的法律規(guī)定時,應平衡市場的透明性要求與參與者的隱密性、匿名性趨向,在二者之間進行價值衡量與選擇,以利于技術交易市場的發(fā)展。
5.2實操層面
(1)創(chuàng)新專利拍賣模式。對于在拍賣中未成交的專利項目,允許拍賣后與買家進行私下談判,包括以低于起始保留價與買家成交。采用網(wǎng)上在線拍賣方式,在現(xiàn)場拍賣之外為競拍者提供便利的競拍機會。在預展和推介環(huán)節(jié),設置更多的能使競拍人深入了解相關專利的活動,包括技術與商業(yè)論壇、與發(fā)明人的見面會、專利說明會等,努力使競買人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
(2)在專利拍賣中改變一次性出價的模式,引入銷售提成可以形成買賣雙方共擔風險的機制,在銷售提成率確定時,對前期付費進行拍賣。實際上,在美國NASA的專利拍賣中就采用過這種靈活的方式,這可能是今后的一個趨勢。即便如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于那些需要戰(zhàn)略合作或者技術秘密是商業(yè)化關鍵的技術,并不適合拍賣。
(3)采用組合競拍的方式。在組合拍賣中,競買人可以對單件專利或是專利包進行出價。競買人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來進行專利組合,并針對專利包里含有多少自己需要的專利情況進行相應的投標。這種形式對于希望購買單件專利或希望購買特定組合專利的競買人都適用。一組專利是按照單件進行拍賣還是按照專利包進行拍賣,將由哪種形式能夠創(chuàng)造最大價值來決定。
專利拍賣雖然是舶來品,但其具有高效、快速和公開透明等諸多優(yōu)點,使其在中國也有現(xiàn)實的發(fā)展意義;加之國內專利數(shù)量激增、專利轉化率不高造成的專利積壓,也迫切需要引入專利拍賣這種新型的技術交易方式,為我國專利的轉化實施特別是科研院所專利價值的實現(xiàn)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對于專利拍賣在我國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從法律和政策層面對其存在的可能影響公眾利益的部分進行規(guī)避,同時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補充、完善拍賣模式和手段,解決拍賣過程中出現(xiàn)的實務性問題,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專利拍賣這種非傳統(tǒng)技術轉移模式的優(yōu)勢和特點,使其在我國的技術交易體系中發(fā)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1 Viscounty P.Patent auction:emerging trends.National Law Journal 27,2006,(86):S12.
2 Ocean Tomo,LLC.[2014-6-10].http://www.oceantomo.com/ auctions.
3 http://www.nytimes.com/2007/05/20/business/worldbusiness/ 20iht-ip21.4.5791841.html" "_blank"[2004-6-10].
4 Jennifer G C,Charles W C.Practitioner's section:patent licensenegotiation:best practices.Journal of Business Chemistry,2009,(6):89-96.
5韓亮.高校專利轉化問題及對策研究.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12):173-174.
6 http://www.docin.com/p-427953008.html[2014-9-2].
7唐恒,周化岳.自主創(chuàng)新中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體系:功能、作用機理及實現(xiàn).科學管理研究,2007,(8):94.
8來小鵬,李楨.完善我國專利拍賣的法律思考.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1,(11):24-27.
9 Niiioka H.Patent auctions:Business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in IP commercialization.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Practice,2006,(1):728-731.
10 SawyersA.Online auctions wrangle over patents.Automotive News,2005,(79):1-8.
11姜偉,趙露澤.專利海盜現(xiàn)象引發(fā)的思考.知識產權,2012,(9):69.
12呂磊.論專利海盜擴張的成因與影響.電子知識產權,2013,(8):29.
13劉鵬,方厚政.美國海洋托莫公司的專利拍賣實踐及啟示.科技與管理,2012,(14):84-87.
李小娟 中科院計算技術所知識產權辦主任,高級工程師。1980年出生,2003年畢業(yè)于北京理工大學,2005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學位,擁有律師和專利代理人雙重職業(yè)資格。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知識產權管理、專利價值分析等。E-mail:lixiaojuan@ict.ac.cn
Li Xiaojuan,born in 1980,got her Bachelor's degree from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1999 and graduated fro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s a Juris Master in 2003.She became a senior engineer in 2013. She has been the directo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PR)office of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IC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since 2008.She has both the lawyer and patent attorney qualifications.She is good at IPR management,patent value analyses,and business negotiations.E-mail:lixiaojuan@ict. ac.cn.
隋雪青 男,中科院計算技術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技術轉移與產業(yè)化。E-mail:sui@ict.ac.cn
Sui Xueqing,male,a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IC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mainly takes charg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ICT,CAS.E-mail:sui@ict.ac.c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atent Auction in China
Li XiaojuanSui Xueqing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bilateral negotiations model,patent auction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wide coverage and fair price which can reduce patent transaction cost and time.Therefore,patent auction becomes an emerging mean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he world and some patent auctions have already been held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atent action in China,and points out why patent au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for the patent transfer of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ions.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ossible difficulties of patent auction during its growth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patent,patent auction,technology transfer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5年5月4日
10.16418/j.issn.1000-3045.2015.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