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津?。祥_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 天津 300071)
師長 同事 朋友
——回憶與李修宇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王知津(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 天津 300071)
編者按 原黑龍江省圖書館副館長、原黑龍江大學圖書情報系主任、《圖書館建設》第一任副主編李修宇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不幸于2015年7月13日在加拿大逝世。先生是我國圖書館學界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是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原圖書情報學系)的締造者。一生專注學術研究,在學界業(yè)界擁有很高聲譽。襟懷坦蕩、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堪為楷模。先生為黑龍江省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深得同仁尊敬和愛戴;對后學及晚輩悉心呵護,引導激勵,被尊為“真正的人生導師”。聽聞先生逝世的噩耗,生前友好紛紛來函來電,表達緬懷與思念之情。為此,本刊特設專欄“永遠的懷念·追憶李修宇先生”,刊發(fā)紀念文章,為歷史留音。
我十分敬重的李修宇先生與世長辭了,他離我們而去。這不僅是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損失,黑龍江省圖書館事業(yè)的損失,也是黑龍江大學的損失。
2015年7月底,我正在黑龍江大學圖書情報學系1985級首屆本科生的微信群里聊天,突然,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馬海群院長在這個群里發(fā)布了李修宇先生去世的消息。我頓時感到晴天霹靂、痛心不已,心里十分難過。李先生的離去使我失去了一位好師長、好同事、好朋友。
1974年7月我從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yè)后,跟李濟新、王麗云兩位同班同學一同來到黑龍江省圖書館工作。最初我在采編部中文編目組,那時李先生在采編部外文采訪組。我在中文編目組工作期間,在盡快熟悉業(yè)務、走入工作正軌方面,除了同組的劉織新和部主任趙麗珠以外,李先生對我的指導和幫助是最大的??赡苁怯捎诙际强瓢喑錾淼木壒?,每當工作間隙,我總是愿意串到外文采訪組,跟李先生探討一些業(yè)務問題。雖然這些多跟本職工作無關,但都是我們共同感興趣的。李先生淵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開朗的性格,引起我這樣一個剛剛步入圖書館工作的“新兵”的格外關注,并深深吸引了我。
后來我被派到外文編目組工作,從事西文編目。對于我來說,從“中編”到“西編”是一個很大的角色轉換,也遇到不少困難。不過,讓我不擔心的是,我有一位無所不通、無所不曉的老師,每當遇到西編中的問題,我都會去向李先生請教。使我驚訝的是,他不僅精通俄語,而且對英語也非常熟練。據(jù)同事們講,李先生的俄語和英語主要是自學的,當年幾乎能背下幾本詞典,這使我對李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
我在西編工作期間,有一天,趙立珠主任跟大家說,市工人業(yè)余大學有個日語培訓班,誰想報名。我當時快30歲了,在學校時自學了一點兒日語,想繼續(xù)提高,于是就報了名。讓我沒想到的是,早已過了不惑之年的李先生也報了名,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我信心倍增。幾個月的學習下來,我發(fā)現(xiàn),李先生的進步比我快得多,掌握的詞匯比我多,說的也很流利,這讓我望塵莫及,對他更加敬重一分。我們上課下課都是同行,他在路上常跟我說:“學外語就是兩個字:一個是‘說’,另一個是‘背’。首先必須敢說、多說,錯了也說,這樣才能知道錯在哪里。”我原想,學外語必須年齡小,年齡大了不好學。我都快30歲了,多說有困難,就只想多看、多寫。李先生的話給我震動不小,遠有馬克思,近有李先生,都是學外語的榜樣,糾正了我對學外語的偏見,我后來讀研學外語的進步都得益于李先生的教誨。
我在省圖工作的最后一個崗位是科技文獻檢索室,當時的主任是夏洪川,搭檔是趙世良,夏、趙兩位前輩跟李先生一樣,也都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我在科技文獻檢索室參與編制的兩個最大的書目索引是《低溫冷害》和《小麥育種》,除了搜集中文資料外,還要搜集和翻譯大量外文資料。因為李先生從事外文采訪20年,所以我在搜集英文資料時,常常去請教他。比如,有哪些檢索工具書可用?查閱各種檢索工具書有哪些技巧?他都會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向我介紹和講解,使我少走了不少彎路,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979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碩士研究生,這樣的結果與我在省圖經(jīng)歷了“中文編目—西文編目—科技文獻檢索”的工作鍛煉分不開,也與李先生的鼓勵、支持和幫助分不開。由于我對北京大學系里的情況不熟悉,他向我做了全面介紹,包括系里的整體情況、每位老師的情況以及校風、系風、學風等,這使我心中有數(shù),也有了報考的底氣。他甚至還向北京大學系里的有關領導和老師推薦我,介紹我的學習和工作情況。當我拿到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我首先跑到李先生那里報告,他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與我共同分享了快樂和喜悅。
1982年我從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來到黑龍江大學,當時與我同來的還有從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的李景正。我倆之所以到黑大來,是因為黑大要創(chuàng)辦圖書情報專業(yè)。但是,當時僅憑我倆的資歷,還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苦于沒有學術帶頭人,暫不能建立專業(yè),所以我倆被安排在黑大圖書館,參與圖書館中專班的教學工作。兩年后,大約是1984年的春夏之交,李先生從省圖調到黑大,牽頭創(chuàng)建圖書情報學系??梢院敛豢鋸埖卣f,如果不是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李先生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地從他工作了20多年并有著深厚感情的省圖來到黑大,那么黑龍江省還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擁有圖書情報專業(yè)!所以,我常跟李先生半開玩笑地說:“你是我們(指我和李景正)的大救星!也是黑龍江圖書情報教育的大救星!”
李先生來到黑大后,1984年5月,學校成立了由他、圖書館館長秦萬年、從英語系調來的孫修功組成的圖書情報學系籌備小組。當時籌備組之下只有我和李景正兩位專業(yè)教師,還有王吉云、孫明偉、凌文秀幾位行政人員,大家都擠在黑大主樓北樓一樓的一間又陰又暗的小教室里工作,條件比較艱苦?;I備小組工作到1984年10月結束,同時正式成立了黑大圖書情報學系,領導班子也進行了微調,秦萬年撤出,我被任命為主任助理,全面協(xié)助李先生工作。
左一為李修宇先生,左四為本文作者。
圖書情報學系成立后,學校要求1985年正式招生。當時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招什么生???粕€是本科生?根據(jù)當時各個兄弟院校的做法,大多是先招收??粕?,待條件具備,時機成熟,再招收本科生,例如,南京大學、蘭州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東北師大)等都是這樣做的。李先生的辦學想法很堅定:直接招收本科生,要辦就要高起點,不搞過渡,以避免留“后遺癥”。經(jīng)過溝通,其他人的想法跟他不謀而合,大家一致贊成。那些先辦???、后辦本科的兄弟院校的系領導都跟李先生的年紀相仿,按理說,李先生的想法應該跟他們一樣。所以他直接辦本科的想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事先的擔心消除了。這件事使我感到,他在工作上是一位思想不保守、不封閉、有思想、有創(chuàng)新的人,不但敢說、敢干,還敢于負責。
直接招收本科生容易,但招進來誰來講課?專業(yè)教師在哪里?這是擺在籌備組面前的另一個問題。李先生的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是分期分批解決。為解燃眉之急,他先從兄弟院校選拔本科畢業(yè)生直接進入師資隊伍。為此他多次去東北師大和北京大學物色人選,有時他也帶我一起去。1984年,第一批到位的青年教師有北京大學的燕金武和東北師大的孟雪梅、畢立剛。1985年,當黑大圖書情報學系首屆本科生入校時,以上3位教師外再加上從哈爾濱師大圖書館調入的1984年本科畢業(yè)生高潔,共同組成了青年教師的第一梯隊。至此,教師隊伍已達7人,給首屆學生開出大一、大二的課已不成問題。
1985年5月我被任命為副主任主管教學工作之后,有幸跟李先生有了更加親密的接觸和并肩作戰(zhàn)的機會,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對李先生的認識和了解。李先生為黑大的專業(yè)建設特別是教師隊伍建設日夜操勞,嘔心瀝血,四處奔波。在青年教師第一梯隊組建后,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補充和提高。
首先,李先生繼續(xù)堅持從兄弟院校選拔本科畢業(yè)生充實教師隊伍,如北京大學的王林、東北師大的孫霽紅、戴煜濱、鞠英杰以及吉林工大的魯明玉、董春曉等;其次,直接引進畢業(yè)研究生,他奔赴上海,從華東師大引進了邱玉奎、馬海群;第三,委托培養(yǎng)應屆本科畢業(yè)生直接讀研,他充分利用學校委托培養(yǎng)研究生的政策,廣為挑選本科生讀研,如北京大學的趙洗塵、東北師大的崔明愛及黑龍江大學的孫濱麗、王曉、楊振慶、文勇男、葛艷華等;第四,根據(jù)教學需要從其他單位調入,如哈爾濱師大的高潔和省委黨校的冷伏海等。
由于青年教師都是剛從學校門出來的,雖然在學校都系統(tǒng)學習了專業(yè)知識,但缺乏實踐工作的鍛煉和經(jīng)驗??紤]到這一點,李先生創(chuàng)新了一種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模式:剛從學校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必須先去圖書情報基層單位實習工作半年再走上講臺。這項政策實行以后,獲得了廣大教師的擁護和贊成,也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和好評。青年教師們普遍反映,半年雖短,但經(jīng)過實際鍛煉,對所學理論知識有了深刻理解,上課時就能講深講透,還可在實踐中收集到許多生動、具體的案例,這樣走上講臺心里不慌,也有底了。李先生對青年教師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實習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也出現(xiàn)過一些偏差,比如,個別教師沒有按照系里的要求嚴格出勤,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李先生不留情面,嚴厲批評了當事人,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先生非常重視專業(yè)教學改革,并且首先從改變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學緣結構入手。一方面從圖書館學專業(yè)選拔人才,如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大、東北師大,另一方面也從科技情報專業(yè)選拔人才,如吉林工大。不僅如此,李先生還從專業(yè)發(fā)展方向的未來需要出發(fā),實行“按需定制人才”模式。比如,根據(jù)教師隊伍的需要,從黑大的中文、經(jīng)濟、計算機、化學、英語等專業(yè)挑選有培養(yǎng)前途的本科生送到北京大學讀研。在李先生的領導下,在短短5年內(nèi),黑大圖書情報學系的教師隊伍就聚集了國內(nèi)5所不同類型院校、7個不同專業(yè)領域及本碩層次齊全的青年才俊,這些都是與李先生的辛勤努力分不開的。
在專業(yè)發(fā)展和建設方面,李先生竭力主張從適應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滿足圖書情報人才市場的需要出發(fā),敢于擯棄舊觀念,大力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他的領導下,1988年增設了信息管理專業(yè)方向,1989年增設了經(jīng)濟情報專業(yè)方向?!安粌H拓寬了專業(yè)面,增加了學生擇業(yè)的競爭力,而且還為后來改名為信息管理系和設立信息學專業(yè)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與此同時,他還多次組織全系教師研討教育教學改革,制定了“堅持以專業(yè)主干課為龍頭,以計算機和外語技能為兩翼,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的方針,在吸收兄弟院校經(jīng)驗的同時,創(chuàng)立了新的課程體系,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形勢。由于20世紀80年代全國還很少有統(tǒng)編教材,加上新專業(yè)方向的設置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調整,在李先生的支持和幫助下,教師們自編出一系列極具特色的適用教材,如《圖書館自動化》《計算機情報檢索》《情報學導論》《經(jīng)濟情報》《專利情報》《標準情報》《產(chǎn)品樣本情報》《情報報道》《信息采集》等,其中有些教材是當時兄弟院校沒有的。在建系的最初5年內(nèi),新編教材達十余種。此外,李先生也抓住校際合編教材的機會,派青年教師參與進去,為他們提供學習和提高的機會。例如,孟雪梅被派去參加了多所院校共同編寫的《理論圖書館學教程》。
李先生還注重多種辦學形式,在創(chuàng)辦本科專業(yè)和專業(yè)方向的同時,還舉辦了夜大學(19 86、1987、1988)、中專班(1982、1984、1986)、函授班(1988)、專業(yè)證書班(1989)等。此外,他還與孫修功書記一起,開辟委托培養(yǎng)本科生的渠道,分別從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南陽油田、濮陽油田等地招收了大量本科生,使生源更加多元化。
李先生注意到在建系初期的教師隊伍中,不但以青年教師為主,而且沒有經(jīng)過專門科研訓練的本科生占多數(shù)。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他特別強調青年教師從事科研。當時,圖書情報學系為青年教師制定了“邊搞教學、邊搞科研,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豐富教學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科研方針,極大地調動和提高了全系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在建系最初的5年里,黑大圖書情報學系先后承擔了國家“七五”社科規(guī)劃、省教委及黑龍江大學等科研課題多項,發(fā)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出版學術著作十幾部,榮獲中國圖書館學會成立十周年優(yōu)秀論文獎3項、優(yōu)秀論文特別獎2項、優(yōu)秀著作獎1項、優(yōu)秀著作特別獎1項,還榮獲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2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技術優(yōu)秀學術論文獎5項、黑龍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黑龍江省圖書館學會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5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優(yōu)秀學術論文獎3項、黑龍江大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3項,可謂科研碩果累累,收獲頗豐。這些成果的取得與李先生一貫強調科研是分不開的,并為黑大圖書情報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先生以身作則,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科研。我在省圖工作期間,就知道他很早就開始潛心鉆研著者號碼表,即作為索書號一部分的書次號,他在這方面造詣很深。1974年5月,在我來到省圖的前兩個月,他與茅振芳、高景翔積多年的努力編成了《中文圖書漢語拼音著者號碼表》,并由當時的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現(xiàn)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油印成書。這個表是在研究、吸收國內(nèi)外各種著者號碼表的有益經(jīng)驗的基礎上,依據(jù)對北京大學圖書館著者目錄和黑龍江省圖書館著者目錄的調查統(tǒng)計材料編成的。編成當年就在該館開始使用,1975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圖書館和哈爾濱師范學院圖書館也相繼使用,并于1979年6月我離開省圖的前3個月重排鉛印本,在省內(nèi)外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李先生后來的重點研究方向是文獻資源建設。由于他從事采訪工作20年,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深有體會,所以他在省圖和黑大工作期間對藏書建設研究投入了較大的精力。1979 年后,他除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外,還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藏書建設組組長、文獻資源利用開發(fā)委員會副主任等。李先生主持完成了由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國家“七五”社科重點研究課題“全國文獻資源調查與布局研究”。該課題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文獻資源調查,這是我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跨系統(tǒng)的文獻資源調查評估。全國文獻資源調查最初是以“全國社科文獻資源調查”為題于1986年12月在“全國社科情報學會成立大會”上提出的。經(jīng)過論證和專家審查、推薦,于1987年夏經(jīng)上級批準正式立項進行“全國社科文獻資源調查”,并被列為國家“七五”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990年底,該課題完成,評審鑒定組的專家們對該課題成果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通過了鑒定驗收。以此課題為基礎,出版了專著《全國文獻資源調查與布局研究成果匯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并發(fā)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李先生為該課題的開展和完成傾注了大量心血,而這期間正值黑大圖書情報學系初建伊始,兩邊的重擔都壓在他的身上。我深深體會到那段時間他的艱辛和付出,也為他的頑強精神和堅定意志所折服。
李先生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也關心學生的課外活動。他在招收黑大圖書情報學系首屆本科生時,不僅僅看考分,也要看德育和體育兩個方面。比如,招收1985級時,他特意選拔了一些中學時期的體育積極分子,目的是搞活學生的體育活動,而這批學生入學后,的確發(fā)揮了骨干作用。
在黑大圖書情報學系第一次參加的校運動會中,第一屆學生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苦于只有一個班級,人數(shù)少,未能拿到團體獎。但細算起來,如果按照人均分計算的話,還是遙遙領先的,并在男子鐵餅、男子三級跳遠等項目上打破了學校紀錄?;诖耍钕壬捌渌殿I導多次向學校陳情,校領導被說服后,特別頒發(fā)了“精神文明獎”和“流動紅旗”。以85級同學為班底組成的系男排在全校比賽中榮獲“三連冠”,令全校驚訝不已,刮目相看。此外,還獲得乒乓球男子團體冠軍、男子單打冠軍等。區(qū)區(qū)一個四、五十人的系能夠取得這么優(yōu)異的成績,李先生功不可沒。
李先生在學生面前特別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兒領導和長者的架子,總是能跟學生打成一片,在學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經(jīng)常深入學生宿舍,跟學生談心交流,詳細了解學生的專業(yè)思想、將來的打算和職業(yè)生涯,并為學生釋疑解惑,成為學生的知心人、貼心人。
在他離開黑大和學生畢業(yè)后,許多學生都跟他保持著聯(lián)系,即便在他移居國外后,也跟同在國外的學生經(jīng)常聯(lián)系。他每次回國,只要學生得知,都會找他聚會,他也逢請必到,與學生共敘佳話。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2005年5月,李先生回國,85級學生得知后,邀請他聚會,他欣然接受。席間,他跟學生們促膝談心,他說:“這次跟你們見面,我首先要檢討,我的教育思想還是傳統(tǒng)的那一套,把你們招進來并進行教育,誰要是聽了我的話,現(xiàn)在是要后悔的。那是狹隘的專業(yè)教育,沒有培養(yǎng)大家廣泛的知識面和各方面的工作能力,這是舊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不過,你們沒畢業(yè)的時候,我的思想有些轉變了。所以跟大家說,干什么專業(yè)都沒有改行。咱們是信息專業(yè),到哪行都有信息,大家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說要考法律,我說行,愿意考就考吧!雖然有些轉變,但是還不徹底,思想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p>
他還結合自己的思想說:“當年深圳圖書館成立,科學院圖書館×××到那里去,我說到那兒去干啥呢?放著科學院圖書館不干,跑到市圖書館去,你看人家現(xiàn)在發(fā)展的多好哇!”他總結道:“我們這一代思想非常落后,現(xiàn)在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盡量跟上新思想、新學說、新潮流,我都想看一看,但是終究腦筋老化,腦袋不行了,希望各位思想一定要解放。如果按照課堂上講的那些工作和學習,這個人就發(fā)展不大。這不是我的缺陷,而是教育制度的缺陷。希望大家接受過去的教訓,今后多想一想?!?/p>
針對改行問題,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說:“改行不要緊,這個不行干別的去。美國格林斯潘過去是干什么的?吹號出身,是音樂學院管樂系的學生。吹了兩年號,發(fā)現(xiàn)這不會有個好的前途,就不干了,后來當上了美國聯(lián)邦儲備局局長。你看,多有出息!賴斯是干啥的?她鋼琴彈的最好,學俄羅斯語言,最后成了美國的政治家。所以,不要固定一個專業(yè),光在一行干。人挪活樹挪死,不要老干一行。但是,這要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如果覺得這個地方很適合我的個性,那就好好干??傊X筋要活一些,不能太死?!?/p>
學生對李先生的感情至深。當大家在85級微信群里得知他離世后的消息時,整個群立刻騷動起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表達了對他的哀悼之情。同樣,在86級群、在黑大圖情系友群......大家都表達了沉痛的悼念。
我在黑大工作期間,李先生對我的幫助最大。他全力支持我主管的教學工作,放手讓我大膽地干,尤其培養(yǎng)我的獨立工作能力。正是在我輔佐他的5年里,我的工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1982年我到黑大時直接定為助教,為了培養(yǎng)我盡快成為學科帶頭人,他全力支持我破格申請副教授。在他的幫助下,1985年我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成為黑大第一個破格晉升的副教授,這與李先生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他1989年離開黑大后,我主持系里工作并擔任系主任。我經(jīng)常就系里的一些事情向他請教和商討,他雖然離開了黑大,但仍然心系黑大圖情,并繼續(xù)關心我、幫助我、支持我,經(jīng)常向我詢問系里的情況,與我共同討論系里的工作和發(fā)展。特別是我在1993年晉升教授時,我專門找到他幫我寫學術鑒定評語,從而使我得以順利地通過。他在工作和學術上始終大力培養(yǎng)和扶持我,才使我進步較快,讓我終生難以忘懷。
繼李先生1993年離休后,我于1996年3月也離開了黑大而來到天津。特別是在他1999年定居加拿大后,雖然偶爾回國小住,但由于我當時工作的緣故,我們就再也沒見過面,期間通過幾次電話。我們最后一次通話是在2012年,他在電話中說,要把我1986年送給他的一本由我編寫的《英漢科技文獻縮略語詞典》寄還給我,我說那是專門送給你的,不要寄回來,但他堅持要寄,并說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用不上了,還是給需要它的人用吧!當時我已得知他疾病纏身,聽他這么一說,心里十分酸楚,非常難過。那時候,他已經(jīng)預感到留給他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所以提前處理一下身后之事。我知道,他對縮略語很有研究,曾經(jīng)發(fā)表過名為《刊名縮寫標準化簡論》的論文,如果不是由于身體方面的原因,那本縮略語詞典對他還是很有用處的,也不會寄還給我。果然,沒過一個月,他就把那本詞典寄過來了。當我收到這本詞典時,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在與李先生直接共處的10年里,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成為我孜孜以求、不斷前進的助推器,并讓我受用終生。
我十分敬重的師長、同事和朋友李先生精神永存!
致謝:本文經(jīng)福建師范大學孟雪梅教授、天津師范大學高潔教授審核、補充和訂正。
王知津 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系主任、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主任?,F(xiàn)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以及全國核心期刊《情報學報》、《情報科學》、《情報雜志》、《情報資料工作》、《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編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