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寒
怎樣看懂腫瘤手術后的病理報告
每一個接受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和親朋好友,都會焦急地等待術后的病理報告,因為這個報告就像法院的判決一樣:腫瘤是惡性還是良性?若為惡性,惡性程度如何?是否有轉移?癌癥已到了哪一期?有哪些藥物可以針對性地應用……總之,它對癌癥的預后和如何進一步治療,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正規(guī)的術后病理報告,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
1.疾病是惡性還是良性?若為惡性,是癌還是肉瘤?具體又屬于哪一種或哪幾種腫瘤細胞?它的分化程度(即惡性程度)怎樣?若為良性,又是什么性質的腫瘤?
2.腫瘤的體積有多大?已侵犯該器官到什么程度(包括浸潤的深度)?是否已達鄰近組織(即T.N.M.分期中T的程度)?
3.周圍淋巴結和周圍組織、器官的轉移情況。即手術共切下多少只淋巴結?其中幾只有癌轉移?一般用xx/xx表示,分子為轉移數(shù),分母為淋巴結總數(shù),即T.N.M.分期中N的程度。若腫瘤周圍的組織或器官也已受到侵犯或轉移,并在手術時一并被切除下來,病理報告也會告知周圍組織和器官被浸潤的程度。
4.對該腫瘤惡性程度、預后和治療方案有提示作用的有關受體、基因表達和酶標的測定結果。例如,惡性淋巴瘤的病理切片,一般都要做一系列的酶標測定,通過這些酶標,首先可把淋巴瘤分為霍奇金?。℉D)和非霍奇金?。∟HL)兩大類,前者預后好,后者預后較差。非霍奇金病又可通過酶標的分析,再分成T細胞淋巴瘤和B細胞淋巴瘤,后者的酶標中若CD20有陽性表達,則可應用一種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美羅華)。經大量臨床應用統(tǒng)計,美羅華和化療聯(lián)合治療后,有效率已達90%,生存期也大為延長。
又如有一種叫胃腸間質瘤的惡性腫瘤,不易被早期發(fā)現(xiàn),術后又容易復發(fā)和轉移,且對放療和化療均不敏感。因此,晚期的胃腸間質瘤治療十分棘手。最近國外發(fā)明一種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十分有效的分子靶向新藥伊馬替尼(格列衛(wèi)),發(fā)現(xiàn)它對胃腸間質瘤也有奇效,但必須有一個條件,即患者的病理報告中,C-Kit(CD117)應有陽性表達。
下面我們舉一個乳腺癌的例子,具體分析一下病理報告中各個項目的臨床意義。
右乳導管浸潤癌,腫塊大小2.5厘米×1.8厘米,未侵及乳頭、皮膚和胸壁。右腋下淋巴結16枚,5枚見癌轉移,但無相互融合。ER(+++)PR(++),CerbB-2(-)。
根據(jù)這一病理報告,首先可知患者患的是右側乳腺導管癌,已浸潤至導管外(限于導管內,則為十分早期的原位癌),但尚未侵及乳頭、皮膚和胸壁。癌塊大小為2.5厘米×1.8厘米,在T.N.M.分期中屬T2。手術中共清掃了右側腋下淋巴結16枚,其中5枚有癌轉移,即5/16,但無相互融合,在T.N.M.分期中屬N1。因尚未發(fā)現(xiàn)有遠處轉移灶,故患者的T.N.M.分期為T2N1M0,臨床分期屬Ⅱb期,俗稱中期。本例癌細胞的雌激素受體為+++,屬強陽性;孕激素受體++,屬中度陽性,表明癌細胞與雌激素和孕激素關系密切,內分泌治療效果好。CerbB-2是乳腺癌另一個重要的受體(又稱Her-2受體),若為強陽性,表明其惡性程度高,癌細胞增殖迅速,將來也容易復發(fā)和轉移,所選化療方案宜采用殺傷力較強的藥物。同時再加用專門針對Her-2陽性的分子靶向藥曲妥珠單抗(赫賽?。?。幸好本例Her-2為陰性,但由于臨床分期已屆Ⅱb期,仍需在術后進行及時、足量的輔助化療?;熃Y束后,再行放療;放療結束后,再予內分泌治療5年。并要密切隨訪,千萬大意不得。
什么叫放療?它適用于哪些患者?
放療就是利用電離輻射來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X射線、放射性核素的α、β、γ射線或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質子束以及最新的重離子束等射線,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穿過皮膚甚至骨骼,到達人體深部的腫瘤組織,然后產生電離、水解和對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損傷作用,破壞腫瘤細胞的生物化學結構,遏制其分裂、生長與代謝,從而將敏感的腫瘤細胞消滅,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據(jù)統(tǒng)計,約有70%的腫瘤在病程不同時期因不同目的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包括根治性放療和姑息性放療。
所謂根治性放療,就是某些不適宜手術,而對放射線又極為敏感的腫瘤,如鼻咽癌、皮膚癌、視網膜母細胞瘤、腎胚胎瘤和惡性淋巴瘤等,早期足量照射,可完全控制病情發(fā)展,達到治愈的目的。
所謂姑息性放療,是對無法手術、放療有效卻不能根治的癌腫,也可以通過放療達到減輕疼痛或梗阻、止血等的效果,延長生存時間。對骨轉移灶尤其是溶骨性的,放射止痛效果顯著。對腫瘤引起的壓迫阻塞,如食管梗阻、上腔靜脈壓迫和脊髓壓迫等,姑息性放療可緩解癥狀。
放療也可與手術治療配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如有的患者腫瘤較大,給手術帶來難度,通過術前放療使腫瘤縮小,再行手術切除,成功率高,如乳腺癌、食管癌、直腸癌等。對手術中瘤床、不能切除的殘留瘤灶、淋巴引流區(qū)進行直視下大劑量照射,可大大提高療效,如胃癌的術中放療。術后放療則往往要進行多次,如肺癌、直腸癌術后的放療。術前、術中和術后放療,統(tǒng)稱為圍手術放療,都是為了盡量殺滅腫瘤細胞,防止復發(fā)或轉移。
放療的照射方法有兩大類,一種為體外照射。放射源與患者有一定距離,通常要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機,選擇和調整合適的照射區(qū),以保證腫瘤被準確地置于照射野之中。另一種為體內照射。是把放射源直接置入腫瘤內(如皮膚癌、舌癌等),或器官腔內(如食管、子宮頸等)進行照射,分別稱為組織內照射和腔內照射。
根據(jù)腫瘤對放療的敏感度(即放療的療效),我們一般可分如下4類。
1.敏感性腫瘤: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多發(fā)性骨髓瘤、小細胞性肺癌、睪丸癌、卵巢癌、鼻咽癌等。
2.中度敏感腫瘤:各部位鱗狀上皮癌,如皮膚癌、口腔癌、喉癌、肺癌、食管癌、宮頸癌、陰莖癌等。
3.低度敏感腫瘤:如肝癌、腎癌、惡性混合瘤、乳腺癌、甲狀腺癌、胃癌、腸癌、胰腺癌,以及腦瘤、垂體瘤等。
4.不敏感腫瘤:軟組織肉瘤,如纖維肉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成骨肉瘤、黑色素瘤、神經瘤等。
作為患者,在放療中應注意些什么?
1.定期復查血象。至少每周復查一次白細胞與血小板,若有明顯降低,要減量照射或停止放療,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2.“劃框”紅線不能動。醫(yī)生確定放療照射區(qū)的皮膚“劃框”紅線標志,患者不能在療程結束前擅自擦掉或洗掉;如標記暗淡,患者也不可自行用彩筆描畫,以防定位移動,應告訴經治醫(yī)生重劃。
3.體位固定。放療進行時不可擅動體位,以防位置偏斜。
4.放療應持之以恒。根治性放療療程長的8周,短的2周左右。姑息性放療是一種大劑量、分次、短期沖擊治療,一般為1~2周。輔助放療(術前、術中、術后)療程長短,應酌情而定?;颊咭獔猿值降祝豢砂胪径鴱U。
5.加強營養(yǎng)。放療中和放療后,應多吃適合患者口味、易消化并富于營養(yǎng)的食物,如魚、蛋、豆制品、牛奶、綠色蔬菜和水果等。注意膳食搭配、營養(yǎng)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