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浪潮的推進,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深入探究教學要求,尋找教學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并以此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優(yōu)化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掌握思想品德知識并結合情感體驗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改革 ?轉變觀念 ?自主探究 ?情感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發(fā)生了變化,教師轉變了教學觀念,改進了教學方法,深入探究教材內容,以極大的熱情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讓他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初中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能夠在和諧、活躍的氛圍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學。
一、轉變觀念,靈活運用教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了更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在教學中,教師不斷轉變觀念,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采用開放性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促進他們積極思考,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靈活運用教材,把教材內容和生活中的現(xiàn)象相結合,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分析,為學生構建一個和生活、社會緊密聯(lián)系的課堂,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在對具體現(xiàn)象進行分析時,教師要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感悟,這有利于他們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教師要把富有生活化的信息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在教學《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 》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張海迪的故事:雖然張海迪無法站立行走,不能上學,但是在面對人生挫折的時候,她沒有放棄,而是通過堅強的意志自學成才。通過身殘志堅的人物事跡的引導,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在生活中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能一味抱怨,而要努力解決,堅持不懈,最終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多收獲。教師通過結合教材把生活化的內容引入到課堂中,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充滿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積極探究和學習,掌握更多的思想品德知識。同時,通過生活中具體實例的引入,教師還能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注重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注重知識的講解和教學進度,而對于學生的情感發(fā)展采取忽略態(tài)度,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對學習不感興趣,不利于高效教學的進行。隨著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呆板、單調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他們能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來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并在吸收消化知識的過程中豐富情感體驗,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情來引導學生、感化學生,讓他們在情感體會過程中加深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 我與父母交朋友》一課時,我向學生播放了一首“懂你”,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學生深深陷入了思考:在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的同時,是否能把父母當成朋友進行交流、談心?然后,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在討論過程中,一些學生講述了父母對自己表達愛,而自己卻沒有真正向父母敞開心扉,經(jīng)常對他們表示關心的做法表示反感和氣憤。有的學生說自己的父母大事小事都要管,在家里沒有自由。通過這節(jié)課的知識探究,他們了解到要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朋友,多進行交流,報答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之情??梢姡處煱褜W生在生活中的情感引入到知識探究中,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實現(xiàn)高效的思想品德創(chuàng)新教學。
三、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要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需要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位置上,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積極性。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才能高效吸取新的知識,促進個體特點的發(fā)展。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對他們的學法進行指導。學法強調的是“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學法指導的設計要分層次。首先是預習,通過預習提綱的引導,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逐字逐句的閱讀,并理解其中的關鍵詞語,歸納其中的重點內容。其次是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最后是讓學生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構結合,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解決的方法,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學生基本生活常識、法律規(guī)范、國情國策等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為人處事之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真正發(fā)揮思想品德學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學生塑造自信、自強、堅實、成熟的品格。當然,這些教學行為轉變的前提應該是教學理念的根本轉變。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三貼近”原則,堅持“育人為本”,使課堂緊密聯(lián)系生活,注重學生的心理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經(jīng)歷探究知識的學習過程,注重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參與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要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從學生的知識和情感出發(fā)來進行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不斷豐富知識,不斷提高道德品質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