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雪巾
(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明初佚名所編的《詩淵》①是一部大型中國古代詩詞總集,該書搜羅宏富,尤以宋詩為最,《宋詩紀事》、《永樂大典》等保存宋詩較多的文獻在所收數(shù)量上亦不能與之媲美,所以該書被稱為“古詩,尤其是宋詩輯佚之淵藪”[1]。書中不但保存了兩宋許多大家、名家的佚作,而且大量中小作家甚至詩史無名的作家及其作品也賴以保存,有助于加深和豐富我們對于宋代詩壇整體面貌的認識。正因為該書具有如此巨大的輯佚價值,所以在《全宋詩》的編纂中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yīng)用。然而,由于要匯集有宋一代詩歌工程浩大,資料來源的構(gòu)成情況非常復雜,參編者的學術(shù)水平又良莠不齊,所以《全宋詩》的失收現(xiàn)象十分普遍。僅就作為重要資料來源之一的《詩淵》而言,由于該書規(guī)模龐大、體例混亂、字小行密、錯訛百出,而且《〈詩淵〉索引》[2]在《全宋詩》編纂接近尾聲時才出版,雖發(fā)現(xiàn)有漏輯現(xiàn)象但已來不及補救[3],所以《全宋詩》的編者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漏輯了許多《詩淵》中保存的宋代佚詩?!度卧姟穯柺篮?,幾部訂補專著陸續(xù)出版,主要有張如安《〈全宋詩〉訂補稿》[4]、陳新等《全宋詩訂補》[5]和黃權(quán)才《宋代文獻研究》[6],均大量運用到了《詩淵》中的材料,其中黃著在第一專題《〈全宋詩〉鉤沉》中還專辟一節(jié)《〈詩淵〉中的宋詩鉤沉》來輯補《全宋詩》。此外,訂補《全宋詩》的論文亦紛紜而至、層出不窮,其中涉及到《詩淵》的主要有包菊香《〈全宋詩〉訂補初探》[7]、王嵐《〈詩淵〉所收戴復古集外詩》[8]、胡可先《〈全宋詩〉補遺100 首》[9]、阮堂明《〈全宋詩〉蘇軾卷辨正輯補》[10]和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全宋詩〉補正》項目組《〈全宋詩〉雜考(三)》等等[11]。這些訂補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筆者在閱讀《詩淵》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這些學者輯補之后,《全宋詩》失收的《詩淵》所錄宋詩尚多有遺珠,因此不揣谫陋,將這些佚詩全部輯出,以期對《全宋詩》的輯補工作有所幫助。限于篇幅,本文選擇其中《全宋詩》及上述訂補成果(合稱《全宋詩》及其“訂補”)皆失收的宋代詩人7 家12 題31 首,以人系詩,先作小傳,后錄佚詩,以就教于方家。
本文所錄佚詩作者順序依照《〈詩淵〉索引》。對于每首佚詩,先列出詩題,然后錄出詩作全文,如有考證和需要補充說明的內(nèi)容,用按語附于詩作正文之后。
朱文林,據(jù)其詩《壽福建運使》(其一)“南渡衣冠少似公”一句推斷,其人當已生活于南宋,又據(jù)其詩《壽王樞密》(其四)“治平元佑兩同風”一句推斷,其人生年當晚于北宋元佑元年(1086 年)。周必大(1126-1204)《文忠集》卷168《泛舟游山錄二》記載一位“朱文林”乾道三年(1167 年)八月時任溧水丞,“朱文林”3 字下有小注“致知”。根據(jù)《泛舟游山錄》稱引人物之體例,其人當姓朱名致知,選官階為文林郎??寄纤纬跄甏_有朱致知其人②,字仲格,桐鄉(xiāng)(今安徽桐城)人,漢桐鄉(xiāng)嗇夫朱邑之后。曾任四川茶馬、京西南路轉(zhuǎn)運判官,慶元三年(1197 年)時任京西南路轉(zhuǎn)運使,五年(1199 年)四月以朝議大夫、直徽猷閣奉祠除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同年除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并于同年九月丙辰以煥章閣學士、正使身份出使金國“賀正旦”,卒于開熙三年(1207 年)九月之前[12]。元祐初年至開熙三年確有王姓樞密使(簡稱“王樞密”)3 位(王炎、王淮、王藺)、錢姓參知政事(簡稱“錢參政”)3 位(錢端禮、錢良臣、錢象祖),故《詩淵》所載“朱文林”疑即朱致知其人。
壽王樞密(十首)
玉立仙標不受塵,貂蟬長映百年身。五遷弼路今才半,更轉(zhuǎn)洪鈞四十春。
總領(lǐng)夔龍翊舜廊,旨麾方虎護周疆。大儒須歷三公位,帷幄多年滯子房。
妙略羈戎疑五原,宏摹復指漢三關(guān)。靈旗雖偃兵長練,都在鴻樞闔辟間。
文章爾雅歐陽子,道學中庸司馬公。宜自鑾坡登輔相,治平元祐兩同風。
首斡天樞近太微,只今平步鳳凰池。未央歲上光堯壽,長贊凝旒奉玉巵。
彩衣日日侍親庭,壽算長齊物亦均。卻小魯侯雖壽母,八荒壽域未躋民。
斗樞華府照人間,云霧時連九虎關(guān)。轉(zhuǎn)覺門闌多喜色,龍頭有壻上蓬山。
調(diào)元第一豈無功,旱潦猶仍再歲中。更愿真儒早當軸,燮成和氣召年豐。
紫婺星蕓毓粹姿,赤松仙韻賦清規(guī)。挺生命世光千載,愿相吾君大有為。
霞流玉斝滟仙醪,宣勸年年帝語褒。難老更詢何似久,金華山秀倚天高。[13]4528
壽錢參政(二首)
五云深處一星光,南極真仙見壽昌。曾活萬人封奕世,全百郡奉興王③。山河錦繡香風歇,鐘鼎功名慶緒長。好在孫枝□相葉,唐虞人物漢文章。
青女姮娥作下元,□□蟾桂十分圓。手持太一長生箓,來壽方壺不老仙。新折江梅期鼎實,舊栽瑤草遍芝田。漢庭正要中興相,小住人間五百年。[13]4536-4537
壽福建運使(二首)
南渡衣冠少似公,襲人和氣自沖融。斯民如在春風里,公道于今皎日同。剩有經(jīng)綸韜遠業(yè),可無聲譽達宸聰。來年為壽須行闕,當走詩章第一筒。
幾頒南服詔除音,千載恩波海樣深。漢節(jié)已書諸道最,召棠猶訪舊時陰。歡然謠頌騰遐矯,行矣絲綸下禁林。福祿壽祺俱未艾,期公歸作傳巖霖。[13]4544-4545
吳宗回,生平事跡不詳,據(jù)其詩“稔知后山名有素,伯仲蘇黃咸敬暮。大賢復有古靈分,業(yè)履純金為獨步。先生二公之來孫,于今灑落風流存”6句來看,其所壽之陳教授既為北宋陳襄(1017-1080,號古靈先生)和陳師道(1053-1102)之“來孫”④,則其人必生活于南宋。
壽陳教授
閩峰□崒齊天碧,泄霧蒸云漬瓊液。先生揖得此山秀,體貌颙昂照圭壁。螺江一派涵清源,璀璨至今知幾年。先生儲得此水清,文章萬選猶清錢。稔知后山名有素,伯仲蘇黃咸敬暮。大賢復有古靈分,業(yè)履純金為獨步。先生二公之來孫,于今灑落風流存。才華烜赫冠斯世,學者仰如山斗尊。翌朝太蔟轉(zhuǎn)新律,和氣融上蚤洋溢。此時天上臺星明,知是清朝降良弼。精伸一片回仙風,童顏留住非借紅。此中容我數(shù)千輩,桂枝一第特溷公。聞道南臺沙已合,胡為飛黃來騰踏。屈居侯頖誨諸生,行行迅步登黃閣。帝恩巖雨蘇黎蒸,先生將覆金甌名。人人洗睫待征璽,看與皇家了太平。鯫生濫預摳衣首,回愿無以堪為壽。惟有閩江流不窮,好將釀作長生酒。[13]4547-4548
吳芹庵,南宋中后期詩人,選官階為迪功郎,曾官監(jiān)丞,與趙癯齋有交。
按:此詩未題作者,但依《詩淵》體例,可視為承前省略作者“宋吳迪功”,據(jù)此可知其人選官階為迪功郎。從“歡謠今日滿閩川”、“不知八郡人多少”兩句來看,其所壽之“袁運使”所任為福建運使,檢核《宋代路分長官通考》,兩宋袁姓福建運使惟有袁煒一人[14]。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01 記載:“(天圣元年閏九月)戊申,以諫議大夫、知蘄州袁煒為衛(wèi)尉卿,分司西京,本路轉(zhuǎn)運使言煒年高、在郡不治故也?!毙∽⒃?“煒,蜀人,天圣六年七月附傳?!保?5]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299“物異考五”記載:“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江陵府刑部郎中袁煒家圃芍藥雙華并萼。”[16]則袁煒為北宋初期人,吳某理應(yīng)與之同時。然《詩淵》此處收有吳迪功《壽袁運使》組詩6 首,除此首外,另外5 首《全宋詩》第72 冊卷4543 已據(jù)宋佚名編《新編通用啟札截江網(wǎng)》卷6 收錄于“芹庵”(《全宋詩》無傳)名下,標題為《壽運使》⑤。考《全宋詞》收有宋人趙癯齋《買陂塘·壽監(jiān)丞吳芹庵》一詞[17]2647,則“芹庵”之姓氏恰與“吳迪功”相合,“吳迪功”當即吳芹庵??紕⒖饲f(1187-1269)有《水龍吟》(壽趙癯齋)一詞[17]2646-2647,則吳芹庵亦當與之同時,如此則與袁煒年代不合,故“袁運使”當非袁煒。又考袁立儒于宋理宗寶祐年間曾任福建轉(zhuǎn)運副使,亦可尊稱為“袁運使”。其人《全宋詩》第62 冊卷3298 有小傳:“袁立儒,號溪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理宗時提點兩浙刑獄(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累除大宗正丞(《蒙齋集》卷八)?!眲t其曾任兩浙提刑,與吳迪功此詩中所稱頌的“瑞靄當年浮浙水”亦相合,或即其人。
壽袁運使
瑞靄當年浮浙水,歡謠今日滿閩川。不知八郡人多少,一口須添一百年。[13]4543
按:宋魏齊賢、葉棻編《圣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4 收有無名氏《上袁運使》(十首),《詩淵》所收6 首為其四、其六、其七、其八、其九、其十,有異文:上錄之詩“歡謠今日滿閩川”之“謠”作“遙”[18]151。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有傳:“孫逢年(生卒年不詳)字正之,自號定齋居士,龍泉(今屬浙江)人。與兄逢吉、弟逢辰號孫氏三龍,皆有文學行義。乾道七年試進士,考官林光朝得其制策,以為似王符《潛夫論》、崔寔《政論》,將置異等,以文中誤用魏徵名而不果。自此名聲大著,楊萬里稱其文‘雅而肆,工而不琱’,‘切于理,不迂于事,適于用’。終官從政郎、南安軍上猶縣令,年四十五卒。著有《定齋文集》,不傳?!度挝摹肪砹灰蝗浧湮?。事跡見楊萬里《定齋居士孫正之文集序》(《誠齋集》卷八二)、《宋史》卷四〇四《孫逢吉傳》附傳。”[19]
按:此傳為吳洪澤先生所作,然將孫逢年籍貫“龍泉”誤認為今浙江龍泉,其實應(yīng)為吉州龍泉北鄉(xiāng)(今江西遂川縣大汾鎮(zhèn)寨溪)。
壽胡宰
豫章甲鎮(zhèn)蟠長江,劍氣射天沖斗芒。山川自古出名杰,呼吸宇宙吞祥光。我公凜凜英雄表,玉山不動飛精皎。南窺衡岳奪蜿蟺,東揖滄海收浩渺。讀書萬卷蟠胸中,下筆倒壑奔蛇龍。一飛直上九萬里,手決云漢攀天宮。春風漢殿題名早,柳色藍袍相映好。聯(lián)翩雁序絶飛騰,一躍龍門驚電掃。邇來十載猶翶翔,縱游南海窺湖湘。雙鳧忽到龍江上,頃刻變化回春陽。琴堂一鼓南風韻,魚躍鳶飛皆響應(yīng)。威如破竹不留行,才若新硎有馀刃。老奸巨猾知幾年,一日破膽鉗喉咽。吏民鼓舞不知德,但見草木爭繁鮮。偷兒聚散來何許,白晝堂堂魑魅舞。迅雷掣電從天來,倐忽鯨鯢投網(wǎng)罟。秪今八月西風清,火云卷盡天無塵。秋光未半月欲滿,百里和氣先氤氳。曈曈曉日祥光爛,萬人爭賀懸弧旦。一掬薰爐薦壽巵,縹緲香風凝不散。小人拙直蒙知公,斗水借潤游龍池。今朝獻壽何所祝,愿與此月爭光輝。月向明宵應(yīng)更好,佳節(jié)正來光亦老。我公自是泰階人,迤邐高飛上蓬島。比年斂手藏牛刀,未肯輕試爭毫毛。威行盜戢了無事,惟有山水供游遨。上天有意扶公壽,補袞調(diào)羹須妙手。愿公試覽崧高篇,他日執(zhí)鞭容我后。[13]4505
壽張宰
嘉瑞儲崧岳,高風振曲江。斗南推第一,海內(nèi)播無雙。筆掃千人陣,才傾八面降。高蹤騰要路,巨力舉豐扛。刃有全牛解,鐘非寸箻撞。久儲廊廟器,暫屈子男邦。桑蔭多馴推,花陰絕吠龐。懸弧開今旦,獻壽倒春缸。已兆非熊呂,難淹展驥龐。愿言從此去,西掖瑣云窗。[13]4506
壽傅守(四首)
十載江湖已濯纓,扁舟直欲了平生。南來千騎從民意,強卷絲綸作此行。
曉景朣朧愛日升,更將和氣逼嚴凝。邦人莫說憂襦袴,樵水冬來不復冰。
俗學何曾卞坎離,晴窗聊作五禽嬉。餐霞辟谷空多事,淡泊能令日月遲。
南州十月見寒桃,萬瓦霜清氣自高。不用西行問王母,便因持此薦香醪。[13]4560
按:此4 首《圣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4 亦有收,標題為《上傅太守》(七首),未題作者,有異文:“俗學何曾卞坎離”之“卞”作“辨”,“不用西行問王母”之“王”作“金”,“便因持此薦香醪”之“因”作“應(yīng)”[18]152。
壽趙夢授(二首)
仙客乘槎五日還,天孫抱送出人間。中洲淑氣到滄海,后學指南尊泰山。犢佩已隨馴雉化,牛刀聊試割雞閑。滿堂舉斝為公祝,徑上清朝玉筍班。
郁蔥佳氣近中元,瑞應(yīng)蓬山第一仙。三百戶封傳吉夢,八千眉壽慶長年。名從南海播天下,身擬西垣上日邊。會見雙鳧去龍浦,翩然舄影度花磚。[13]4579
陳镕,宋代有兩位同名者,一為臨海人,字伯聲,開禧元年(1205 年)毛自知榜進士,終蘄州教授;一為左光祿大夫林積仁(1071-1142)之婿,官右承奉郎。據(jù)《宋代京朝官通考》[20],二人生活年代皆有張姓參知政事在任,故此詩作者確為其中何人已不可考。
壽張參政(三首)
崧岳儲英事亦奇,間生賢哲翊昌期。秋分鴻雁來賓候,夜半熊羆葉夢時。社稷萬人端有賴,君臣千載更無疑。入文出武誰為冠,信是編書可帝師。
出總師干注意隆,江淮草木識英風。百年王略傳河北,萬里戎情在目中。全德優(yōu)兼仁智勇,成謨先定守和攻。非常一段功名事,已筑沙堤待我公。
一官拓落鬢成絲,晚獲登門辱異知。朽木豈堪當刻畫,頑金亦許入爐錘。中原鞭弭難從役,浯石歌詩或可為。再拜祝公千歲壽,擎天永立太平基。[13]4537
穆舜賓,北宋人,曾官承議郎,后致政還鄉(xiāng)。與趙抃(1008-1084)有交,趙抃有《送穆舜賓承議致政還鄉(xiāng)》詩。
題清芬閣
少微星出桐廬群,數(shù)有年來處士荘。道德若非人素重,子孫那得世流長。山深溪遠路千曲,樵唱漁歌家四傍。占盡寰中好風月,未教塵土到仙鄉(xiāng)。[21]3035
按:此詩作者原僅題“舜賓”。胡才甫《方干詩選》“附錄二 歷代諸家評方干詩”據(jù)清宣統(tǒng)辛亥(1911 年)清芬軒刻《元(玄)英集述注》附錄《歷代名賢詩文》收有此詩,詩題為《題玄英先生舊隱》,作者題“會稽從事 穆舜賓”,有異文:“少微星出桐廬群”之“群”作“郡”,“數(shù)有年來處士荘”之“有”作“百”,“子孫那得世流長”之“子孫”作“清芬”,“流”作“留”,“樵唱漁歌家四傍”之“傍”作“旁”,“未教塵土到仙鄉(xiāng)”之“土”作“俗”[22]。故據(jù)該書補出作者姓氏“穆”字。
韓梴,生卒年不詳,延安(今陜西省延安市)人,南宋名將、蘄王韓世忠之孫。紹熙初,以朝請大夫、直秘閣知真州,嘗令郡博士蔣佑纂修《真州志》7 卷以行,為后世征引該州文獻者之祖。深識治體,能為國薦賢,推舉當時享有重望的劉宰充練達科,劉宰后來果然聞名于世,此事傳為美談。淳熙年間任將作監(jiān)主薄。
游洞霄(二首)
紛紛擾擾昔何非,且覓籃輿入翠微。相對青山如有意,倦飛白鳥自忘機。天花散落杳連砌,洞府幽深泠襲衣。日月乍長天地闊,此身終不再吞鐖。
選勝崎嶇不厭深,林間羽客是知津。洞中石鼓聲尤異,巖畔仙人影更新。岀岫閑云誰是主,懸崖古木不知春。掀髯倚澗無馀事,滌卻胸中萬斛塵。[23]1629
按:宋孟宗寶《洞霄詩集》卷3 另外收有韓梴《游洞霄》一首:“云去山空鶴自來,天壇石室已蒼苔。洞前石鼓扣即應(yīng),巖上仙人挽不回。明月照林山霧合,東風吹澗野蘭開。高眠百尺長松下,閑看飛花落酒杯?!保?4]
注釋:
①見(明)佚名編:《詩淵》,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年出版。按:《詩淵》一書從未經(jīng)付梓,在歷史上長期湮沒無聞,只有一部孤本的明抄本流傳至今,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惜已為殘帙。不分卷,無序跋,分訂為25 冊。1985 年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出版,裝訂為6 巨冊。
②關(guān)于朱致知的生平,蕭魯陽《襄樊市郊南宋摩崖石刻人物考釋》一文已有考證(《江漢論壇》,2002 年第4 期,第32 頁),筆者有所補充和訂正。
③此句原文脫一字。
④來孫,玄孫之子,從自身算起的第六代。亦泛指遠孫。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第1 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年出版,第1302 頁。
⑤《新編通用啟札截江網(wǎng)》卷5 所收此詩的作者題署為“芹庵”,標題作《律詩》(壽運使)。見(宋)佚名編:《新編通用啟札截江網(wǎng)》(第5 冊),《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年出版。
[1]李萬健.詩淵·簡介[M]//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中國出版年鑒.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6:387.
[2]劉卓英.《詩淵》索引[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
[3]孫欽善.《全宋詩》回顧與補編之展望[M]//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0 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1.
[4]張如安.《全宋詩》訂補稿[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5]陳新,等.全宋詩訂補[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
[6]黃權(quán)才.宋代文獻研究[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7.
[7]包菊香.《全宋詩》訂補初探[M]//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4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46-447.
[8]王嵐.《詩淵》所收戴復古集外詩[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1):71-75.
[9]胡可先.《全宋詩》補遺100 首[J].中國韻文學刊,2005(2):80.
[10]阮堂明.《全宋詩》蘇軾卷辨正輯補[J].殷都學刊,2010(1):59-64.
[11]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全宋詩〉補正》項目組.《全宋詩》雜考:三[M]//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0 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5-111.
[12]脫脫,等.金史·完顏匡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169.
[13]佚名.詩淵:第6 冊[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14]李之亮.宋代路分長官通考:中[M].成都:巴蜀書社,2003:867.
[15]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8 冊[M].上海師范學院古籍整理研究室,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5:2337.
[16]馬端臨.文獻通考: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6:2367.
[17]唐圭璋.全宋詞:第5 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8]魏齊賢,葉棻.圣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M]//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集珍本叢刊:第96 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
[19]曾棗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4:253.
[20]李之亮.宋代京朝官通考:第1 冊[M].成都:巴蜀書社,2003:102-106,110-111,121,134.
[21]佚名.詩淵:第4 冊[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22]胡才甫,選注.方干詩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187.
[23]佚名.詩淵:第3 冊[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24]孟宗寶.洞霄詩集[M]//阮元,輯.宛委別藏.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