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平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教師進修學校)
新課程下如何評價一節(jié)課?好課的標準究竟是什么樣的?這是大家都十分關注而又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著名教育家薛法根在《我的好課設計觀》中說:語文,承載著太多的“使命”: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言語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由此,語文課千頭萬緒,模糊一片,甚至失去了純真的“語文味”!我以為“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反璞歸真,體現(xiàn)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fā)展”。那么,我們如何評課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授課教師的提升呢?我認為應關注以下六點,才能評好語文課,才能提升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作了明確的界定,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所有的課堂教學行為都應該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我們應該看到,要真正理解語文課程有一定的難度。一是語文涉及的專業(yè)知識面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涉及古今中外,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處理,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教師專業(yè)限制的影響。二是社會對語文的期望總是高于其他學科,并以語文教師的語言運用為規(guī)范,教師的語言運用必須成為學生的榜樣。對語文教師來說,只有很好地理解語文課程的要求,規(guī)范言語實踐,才能順應社會對語文教育的高要求。
我們在評課過程中,可以從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講解、教師對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調動等方面去評價教師對語文課程的理解,并盡可能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高度,給這個教師對課程的理解作出明確的定位,以使教師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否恰當,直接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而目標的達成度,就是教學設計所設定的目標,通過一堂課的實施最終是否能夠圓滿實現(xiàn)。
由此可知,目標的設置與達成一致的課才算是一節(jié)完整的課,反之則會出現(xiàn)預先設定的目標與實際的教學效果“兩張皮”。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越來越需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而經(jīng)常聽到一些老師抱怨學生,課堂上死氣沉沉,不夠“配合”,那么學習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認為,學生不主動參與學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有的是老師的教學方式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是評價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是學生對教師本人有抵觸情緒。
我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課堂教學是由一個個教學細節(jié)組成的,因此,評價一節(jié)課時我們自然也不能忽視對課堂教學細節(jié)的關注。打造教學細節(jié)是成就精彩課堂的必要前提;關注教學細節(jié)是增強教學智慧的必由之路。
關注細節(jié),其實就是關注教學行為的改變,就是關注新課程理念能否落實到位;關注細節(jié),就是追求教學實踐的智慧與藝術的統(tǒng)一,就是真正踐行新課程、新理念。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jié)課,不但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而且還要分析教學結果?!苯虒W效果的評價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堂課的評價不應與整體的教學效果相割裂。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對照教學三維目標,看在學生知識的增長、學習方法的獲得、技能的訓練、智力的發(fā)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鍛煉以及思想方法、政治觀點、道德信念和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的收獲。學生學習的品質情況,學習情緒是否高漲,學習態(tài)度是否積極,在師生、生生相互碰撞中有無創(chuàng)新火花的迸出。學生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情況,在學習中獲得了多少激勵和滿足,學習的信心和能力有無得到增強,學生的個性有沒有得到張揚,學生健全的人格有沒有得到培養(yǎng)。
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日益豐富的今天,要恰當選擇教學的媒體和手段,讓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做到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在這個方面,我們既要努力避免教學手段過于傳統(tǒng)陳舊,影響教學的效果,又要防止過分追求教學手段的新奇,因形式而影響了內容。
評課,是教師教學思維的源泉。我們只有博采眾長,才能評出好課,進而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
[1]顧志躍.如何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5.
[2]方賢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4 項基本技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