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平
(隆化縣第一中學)
有智慧的教師不會留大量的作業(yè),找出重點和難點,學生能夠克服難點,能夠解決重點的問題,就可以了,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己進行深化,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評估,之后寫出學習心得。要注意根據(jù)學生的素質(zhì),進行分層次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的過程當中要留心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通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進行教學反思。
傳道功成解惑果就需要在學生身上得到體現(xiàn),學生能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怎樣?解決問題能否駕輕就熟?課堂上能否認真地聽講?作業(yè)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進步的速度怎么樣?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的關注,這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成效,更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發(fā)展。
“學困生”讓教師撓頭,這是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心上。學生之間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一小部分學生無論如何也完不成學習任務,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差,他們中間有的還比較努力,有的學生干脆就自暴自棄。但是我們就不能認為“學困生”不可救藥,要了解他們的心理,鼓勵他們、帶動他們,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幫助,讓優(yōu)秀的學生一起來帶動他們,激發(fā)他們不斷地前行,永不言敗。
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合作交流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多利用小組學習、活動游戲等方式,促進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能促進學習更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的習慣、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動學生發(fā)展。
評價即杠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僅依靠教師的評價,很大程度上也與學生主體對自我的評價相關。在學習中,教師應給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評價的機會,參與結(jié)果評價的利,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過程與結(jié)果的評價,就能加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成為自覺、快樂的行動。
總之,數(shù)學是開放的,是豐富多彩的,是為人所用的。作為數(shù)學老師,不同的教育觀念、不同的思想方法會有不同的數(shù)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學生會有不同的發(fā)展結(jié)果,只要我們用心地去備好每一節(jié)課,設計得當?shù)慕虒W程序,我們的學生將會把數(shù)學掌握得更好,才能實現(xiàn)探究化教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