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紅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要以課文為憑借,不脫離具體的語言文字和環(huán)境。另一方面要以不同的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主體的積極性,才能完成閱讀的任務,所以課標呼應了對個體的尊重,是一種人本的回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喜好,有自己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亦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而“自讀自悟法”正是學生閱讀學習中個性化行為的一種體現(xiàn)。一階段來,我積極嘗試“自讀自悟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后來在一本教育刊物上看到“熟讀深思子自明”這一句話時,真是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因此就借此為題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皶x百遍,其義自見?!遍喿x教學中,讀是關鍵,一篇文章必須讓學生反復地閱讀。讀通、讀熟、讀懂,讀出重點,讀出情感,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感悟。課堂上,我常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閱讀課文。
在教材中有許多美文,應讓學生多讀,并聯(lián)系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抓住重點段,或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反復研讀,細細揣摩,領悟文字所表達的感情。如在學習《荷花》時,文中描寫荷花的自然段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便不由自主地大聲朗讀,在讀到“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時,有的重音落在“白荷花”,有的重音落在“大圓盤”,于是我讓孩子們結合文中插圖再細讀課文,他們終于有所感悟,重讀了“冒”字。有時遇到困難時可以問同學、問老師;光一個“冒”字,孩子們就做了許多“研究”,有的幫它找近義詞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還是“冒”最能體現(xiàn)其生長速度快、急切探出來的樣子;有的進行想象,分析它們冒出來是為了比美吸收陽光,使自己更美,或是為了早點兒看看這精彩的世界……理解了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再來品讀,自然激情澎湃,這樣,讀、思、悟相依,學生能把課文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把作者的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把枯燥的文字讀成美妙動聽的樂章。通過品味體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情感,通過誦讀沉淀情感。
在閱讀實踐的基礎上,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目標和思路繼續(xù)閱讀,教師不要以教參中或教師自己的標準答案來框死學生,而應充分開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差異性,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思考空間,從中引導學生在熟讀中盡量把握文本的原意,并從中引發(fā)有見地的思索,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和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在教學時,我常告訴學生,事物常有正反兩面,看問題應客觀全面。在教學《窮人》一課時,學生提出了質疑:文中說“菜只有魚”,這樣的生活水準難道還不高嗎?筆者不急于給學生答案,順勢而導:這樣的生活水準高不高呢?文題叫窮人,這是否矛盾?請大家再讀課文,找出證據(jù)。一個文題,將學生的注意力牽移到文本。學生通過品讀、揣摩,在文本細讀中思悟:漁夫每天起早貪黑,靠打魚為生。沒有其他經(jīng)濟來源,魚是他們所能獲取的最快的食物,菜只有魚,就是貧窮的表現(xiàn),進一步突出了課題即文章的主旨,為學生的思考指明方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唯書,不唯師,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多角度想問題,學生在讀文中學會了靜心思考。
如在學習《火燒云》前,我引導學生查找火燒云的圖片,畫火燒云,課上,我沒有多余的講解,只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賞、讀、贊,通過欣賞,有的學生被美麗的云霞所感染,通過朗讀,有的學生漫游于云海中,讀到火燒云還有說不出來的顏色時,學生激動地想象著這些絢麗的色彩,讀到火燒云的形狀變化之多之快時,學生又根據(jù)自己所知的動、植物的形、神展開想象,并且讀完全文,學生竟對著畫面上的火燒云訴說著贊美之詞,有的把火燒云比作傍晚的電影,有的把它比作調(diào)皮的小孩打翻了天空爺爺?shù)念伭虾小麄兊乃季w在瑯瑯書聲中飛揚。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如蜜蜂采花釀蜜,采百花才能釀出好蜜。只有廣讀,才能厚積而薄發(fā)?!?/p>
自讀自悟是一種自主學習,用這種方法學習,由學生個人提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思路,使用工具書和課外資料學習,可請教老師同學。學習前、后,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有選擇地收集、閱讀資料,如:在學習《海底世界》一課時,學生課前收集到許多海底動、植物的資料,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并在課后將資料歸類整理,舉辦了“海底世界”展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文中所說的“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在學習《翠鳥》時,學生都會自主去查閱有關翠鳥的知識,對課內(nèi)知識進行補充……
學生在自讀中從哪里悟出什么,可鼓勵他們寫下來、說出來。比如做疑問筆記,在讀時產(chǎn)生的疑問、心得、評語,隨時記錄下來;做采蜜集,讀書時,認為好的文章、句、段,分門別類地摘記下來;做創(chuàng)作筆記,對讀書時感興趣的事,進行續(xù)、擴、改……久而久之,學生積累了厚厚的讀書筆記,也積累了厚厚的讀書經(jīng)驗,廣讀就能善思。對于學生在讀悟中取得的成績,教師應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展示,例如:學完寫人的單元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人物及原因,與同學交流評價,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他們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而非包辦者。人文主義教育家羅杰認為學生具有自我發(fā)展?jié)摿Φ囊庀?、體驗自我和他人感情的敏感性,應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那么,讓他們從自讀中達到自悟吧,熟讀深思子自明。
黃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