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蓓蓓
(黑龍江農(nóng)墾廣播電視臺 哈爾濱 150000)
媒體在今天的生活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們平時信息傳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但是今天的媒體規(guī)范性不強,很多時候?qū)τ谛畔⒌臏蚀_性掌握得不是很好,這樣對于觀眾產(chǎn)生了極大的誤導,所以我們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改革,如此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新聞編寫以及報道的關鍵就在于記者的采訪,如果這一方面我們做得很好,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提高新聞的質(zhì)量。
作為一名記者,必須要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要機智靈活,尤其是溝通能力一定要強,這樣在我們采訪工作中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針對于記者眾多方面的素質(zhì)來講,提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信息的挖掘以及調(diào)動被采訪者的情緒都將有很大的影響,下面針對這一問題做以下總結(jié):
采訪過程中,要明確采訪的中心思想、采訪的對象和采訪的任務。就是要求新聞記者注重采訪的每個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的完善決定著整個采訪的效果,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要做好相關的鏈接,一定要做到有條理,符合邏輯,尊重科學來計劃采訪。
對采訪對象進行正式采訪之前,對于受訪者進行細致的分析,了解受訪者的性格特點,從而把握采訪的重點。采訪中時常會面臨著這樣那樣的突發(fā)情況,記者要有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做足功課,一定不要盲目展開采訪工作,以免收到不好的效果。這就要求記者必須要做好先期的各種準備工作,做好各種研究工作,對于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到提前預防。
一個優(yōu)秀的記者要善于提問,善于傾聽。常言道,“沉默是金”,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要掌握提問技巧,多問開放性問題,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對被采訪者循循善誘,開啟被采訪者的“話匣子”,從中選取最想得到的答案。絕不能將自己的觀點拋給被采訪者,或者約束話題范圍,學會做話題的引導者,而不是一個“錄音機”。
同情原則指的是,在采訪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影響記者理性思維的感人的情況,或者極具傾向性的有爭議的情節(jié)。此時,記者應該回歸理性,以人為本,以理服人,而不可盲目確定觀點。在提問時,要懂得方式方法,變直接深入為迂回委婉,以免刺激到被采訪者的情緒,造成采訪不能夠繼續(xù)下去而失敗。如果被采訪者已經(jīng)出現(xiàn)情緒波動的狀況,記者則要人性化地中斷采訪,加以安慰開導,在詢問能否繼續(xù)的前提下完成采訪任務。
在采訪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由外向內(nèi),由大及細,給被采訪者思考的時間,在回答中體會被采訪者接受的程度。這時,提問要講究技巧,明確重點和中心后,一點點滲透,千萬不要跑偏,浪費被采訪者的時間也浪費自己的時間。作為一名合格的記者,明確采訪任務是最基本的要求。
實事求是是記者進行新聞采訪的最重要的原則。如今,記者生活在物欲橫流、金錢當?shù)赖纳鐣尘跋?,自我把持顯得十分重要。伴隨著網(wǎng)絡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飛速傳播,新聞真假摻雜。記者要本著對自身職業(yè)負責的精神,秉持新聞事業(yè)的信仰,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實事求是。媒體要做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可照己照人,還原新聞本真,對社會起到良好效應,指導人們的行為準則。然而在一些采訪中,記者的一條錯誤信息,直接影響了人們對事件的理解,甚至影響其價值觀,因此,實事求是地對事實進行報道,是對社會的負責,也是記者的道德底線,是在市場經(jīng)濟下對記者的嚴峻考驗。
新聞時刻發(fā)生,處處存在,新聞的報道直接影響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因此,企業(yè)對新聞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有一些企業(yè)會通過一些不法手段要求記者對與之競爭的企業(yè)進行負面的報道,從而獲得自身的經(jīng)濟利益,這將對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造成極大的影響,違背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新聞記者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約束,記者也要遵紀守法,違法必究。
記者的工作在外人看來非常地光鮮亮麗,但也非常地不容易,面對著不同的采訪者,采訪不同的問題,這對于記者就是非常大的考驗,它要求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要運用不同的采訪模式,只有這樣的采訪效果才會更好,采訪工作是一門高雅的藝術(shù),需要更多的技巧與方法來開展,下面是一些總結(jié)歸納:
這種采訪方式是最為主要的一種,就其特點而言,對于問題直接進行提問,然后等待問題的答案,這樣的采訪更多地是用于官方的采訪,其局限性很大,避免了一些無關的客套。但是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那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適合情感方面的采訪。這種方式在采訪的過程中大大的節(jié)省了時間,避免了同一個問題的多方面試探,對于這類采訪來說我們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對于采訪的內(nèi)容以及要點進行詳細地分析,這樣才能確保提出的問題更加有價值。
所謂激將法,就是通過刺激的手段來促進我們的采訪的工作,我們所采訪的對象各不相同,這些人的文化水平以及性格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一味地運用老的方法進行采訪,對于一個問題進行一味的詢問,其未必取得良好的效果,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適當轉(zhuǎn)變思路,在詢問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定的刺激,這樣更加有利于擊破被采訪者的心理防線,最終達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采訪工作中常常運用這一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采訪是一門藝術(shù),講究的是方法,我們一定看到過很多電視現(xiàn)場直播節(jié)目,有的記者就是一味地提出連續(xù)的問題,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并運用了太多的修辭限制,這樣極易引起被采訪者心里的不滿,極有可能導致采訪的中斷,這樣的例子很多,尤其在我們的娛樂節(jié)目采訪中,所以注重語言的簡潔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進行很好的邏輯預審,對于我們采訪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簡化,對于提問的語言要更加地簡潔明了,這樣才能夠很好地讓被訪者反應應答,使其感覺非常地舒服,這樣才更加地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
媒體作為今天非常重要的一個行業(yè),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人們越來越認可這一點,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必須要加強團隊建設。一直以來人們對于這一行業(yè),總認為是鐵飯碗,報道中只要沒有太大的原則性問題就好了,正是這樣大大地阻礙了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想要使得行業(yè)發(fā)展得更加迅速,我們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自我提高的重要性。新形勢下,我們的企業(yè)應該加大人員的培訓力度,在多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培訓的過程中要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我們聘請的人員更需要國內(nèi)知名的前輩講師,這樣才能從真正的實際的角度對于我們進行指導。一定的要激發(fā)工作者的熱情,我們可以制定明確的獎懲制度,對于考核合格的進行嘉獎,對于不稱職的進行一定處罰,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全員參與。未來的發(fā)展我們也看到了,記者將會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要在這個時間段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1]蔣蔚昱.電視臺記者采訪提問技巧的分析與研究[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2,09:203.
[2]顧理平.新聞采訪遭拒原因探析[J].新聞戰(zhàn)線.2002(03)
[3]劉波,鞠晗楓.試論新聞采訪的輔助條件[J].黑河學刊.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