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忠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陶因其質(zhì)地古樸雅致,意蘊悠遠,故明清時代文人書法與紫砂有著諸多的交流,陶刻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語言,紫砂有自身的局限性,光用泥料的塑造很難真正意義上表達制作者的思想,唯一能體現(xiàn)的只有通過輪廓和形狀,欠缺了情感上的表達。紫砂陶刻,在紫砂壺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有時,它是畫中龍的眼睛,是紫砂壺的內(nèi)韻所在。
紫砂陶刻,用刀在壺體表面刻字雕畫以作裝飾,通過不同的刀法來表現(xiàn)線條的粗細和力度的剛柔及墨的韻味。陶刻是融詩、書、畫、刻等諸多工藝于一體的藝術,筆者因為了解其中深刻的內(nèi)涵,因此對于陶刻的學習才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確定掌握了深厚的書畫功底之后,方專攻于陶刻裝飾技藝。
明乾、嘉年間茶事興盛,使紫砂茗壺必然地吸引了社會上精于品賞的書、畫、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們紛紛地介入紫砂,在出樣定制的同時往往要揮毫飾壺。如吳騫《陽羨名陶錄》記有:“予嘗得鳴遠天雞壺一,細砂作紫棠色,上庚子山詩,為曹廉讓先生手書?!?/p>
紫砂陶刻裝飾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對文化人具有特殊魅力和誘惑力的藝術。在今天,文人參與仍是傳承這一藝術的有效途徑。紫砂素面素心,加上精湛的工藝技術,更充分發(fā)揮了其渾厚大氣、樸實無華的特性,在紫砂胚胎上銘文作畫,只需提筆畫稿或以刀代筆。對文化人來說,這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也是藝術情感的宣泄。
壺藝的發(fā)展和書法、繪畫、篆刻等是分不開的。尤以書法作為壺藝裝飾的主體藝術,有內(nèi)涵、有品位的藝術創(chuàng)作思路,就必須在風格、意境、刀法上下真功夫,選擇多種主體用刀之變化使紫砂藝術與書法相結合,達到風格意境造型一致和諧,工細而精致,以感覺其巧奪天工。
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diào)、氣質(zhì)、情趣和意味的統(tǒng)稱?!吧癫蔀樯希钨|(zhì)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闭f明神采高于“形質(zhì)”,形質(zhì)是神采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書法藝術神采的實質(zhì)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靈性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傳統(tǒng)的題材,古老的文化,只要運用得當,照樣能給人全新的藝術享受。用古老的紫砂技藝去丈量時代的脈搏,用具有時代感的作品來進行藝術的傳承。筆者的作品,充滿了東方文化的內(nèi)斂和雋永,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陶刻帶給我們剛中帶柔,氣勢沉穩(wěn)尊貴,外表溫潤典雅的意蘊。浴火的紫砂泥,構建了一個儒雅的藝術世界,以傳統(tǒng)為支架,以文化藝術為骨血,糅雜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藝術作品,或清秀飄逸,或古樸敦厚,各自擁有不同的靈魂,彰顯東方文化的恒久魅力。
在紫砂陶刻中,書法裝飾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一件好的作品,書法的題刻和主體之間在內(nèi)涵上是息息相關的。紫砂陶刻在文字內(nèi)容上,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通常采用吉語和頌祈之詞,如“長樂安康”、“延年益壽”、“宜子孫,大吉祥”、“飲之甘泉,長樂無極”等等,表示一種追求和祝福。而最為常用的還是對茶具、茶事進行描述的詩文。如對茶具的描述:“稜可摸,孤可觚,得其精意遺其粗”;“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徸”。
紫砂陶刻,是一種情感和生命的形式,陶刻藝術追求的是將中國的書法繪畫藝術集于紫砂壺體。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它要求所鐫詩畫需切茗切壺切情,其銘文與妙趣橫生的壺款相和諧,加上精妙的、揮灑自如的刀法,才有可能成為壺中佳品。
[1] 《紫砂工藝》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