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燕
摘 要 學風建設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和系統(tǒng)工程。學風建設是高校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的永旨和突破口,強化高校學風建設是高校培養(yǎng)適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校辦學水平的中重要衡量指標。本文通過對近期在西部某師范大學進行的學風問卷調查的分析,深入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學習紀律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以學風建設為焦點提出可行對策。
關鍵詞 學風建設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08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earning Styles in University
——Take a College in West as an example
NIU Ya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9)
Abstract The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is a basic work and a system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piritual culture.The research of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in University is the decrees of the furthe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which ar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 college.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cent survey in a normal university,b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learning attitud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learning discipline and the learning mode,then to focus on the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學風建設是高校發(fā)展的手段和永旨,是一所高校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當前,大學學風問題日益突出,其源于市場經(jīng)濟的誘惑,高校教育的大眾化以及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嚴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為此深感憂慮。
1 學風問卷調查的相關基本情況
筆者近期對西部某師范大學三個年級的??茖W生和四個年級的本科學生進行了關于學風建設的調查問卷,本次問卷共發(fā)放了1100份,共收回問卷1071份,且回收問卷全部有效,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97.36%。此次調查取樣嚴格按照統(tǒng)計要求進行,調查結果真實有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高校學生學風方面存在的不足。
2 高校學生學風問題的分析研究
本次學風建設調查問卷從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對該校學生當前的學風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大學生能夠不斷積累和擴充知識,能夠用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他們與時俱進,充滿創(chuàng)新意識和競爭意識,鑄造了新一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魄力。但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高校學風存在諸多問題。
2.1 學習動機多元,學習目標短淺
就學習動機而言,學生提供的選項按照比例的高低主要包括:提高能力,勝任將來的工作(66.3%);完善自我,實現(xiàn)個人理想抱負(63.4%);為父母爭光,回報父母(37.1%);為祖國做貢獻(14.1%);為了獲得獎學金(13.6%);為了考研(13.4%),其他(9.1%)。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見,高校學生的學習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呈現(xiàn)明顯的多元化取向,他們注重個人理想價值的實現(xiàn),個人功利化傾向日益顯現(xiàn),同時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目標短淺,學習缺乏刻苦精神等問題。與學生學習動機相對應的是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占較大比例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質(48.3%),找個好工作(45%)。此外,占比例較小的是將考上研究生作為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的學生(13.4%)、獲得大學文憑的學生(5.6%),更有2.2%的學生表示沒有發(fā)展目標。
2.2 學習壓力缺乏,學習態(tài)度松懈
高校學生缺乏遠大理想的指導,雖然他們對學習成績的期望值也挺高(期望優(yōu)秀的占了54.6%,期望良好的占了30.9%,期望“60分萬歲”的僅占了6.3%,順其自然的占8.4%),但是高校學生們對學習壓力普遍缺乏認識。高校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很重、學習壓力較重、學習的壓力一般、沒有壓力的學生分別占12.2%、39.6%、43.2%、4.6%。27.4%的學生認為老師對學生的要求程度不高。就學習態(tài)度而言,學生對待其專業(yè)學習的態(tài)度松懈,缺乏端正意識。高校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勤奮刻苦、學習刻苦程度一般、學習不刻苦的分別占25.3%、 63.9%、13.2%。學習態(tài)度直接體現(xiàn)在高校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態(tài)度上,表示自己偶爾或經(jīng)常抄襲作業(yè)的學生占15.9%。
2.3 學習紀律不嚴,缺課現(xiàn)象嚴重
遵守課堂紀律是對老師最基本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更是學生個人紀律觀念、個人素質修養(yǎng)最基本的標準。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能夠自覺遵守課堂學習紀律,然而,部分同學認識不到上課遲到的錯誤。認可上課遲到的錯誤性的、認為上課遲到可以接受、視情況而定的學生分別占15.9%、17.9%、64.9%。調查顯示,偶爾缺勤和經(jīng)常缺勤的學生達37.7%。在缺勤的課時數(shù)方面,一學期曠課次數(shù)達到5~10節(jié)的學生占11.8%,這一調查結果發(fā)人深省。究其原因,主要有對課程不感興趣( 54.7%), 認為“老師講課不生動”( 30.3%)、 認為“依靠自學就行”(11.4%),“學習不努力,貪玩”(24.9%)?!笆謾C依賴癥”現(xiàn)象突出, 65.3%的學生表示會在上聽課期間玩手機。在學生心目中,紀律的作用已經(jīng)明顯減弱。
2.4 學習方式單一,學習習慣不良
調查顯示,高校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課堂學習和自學,課堂學習和自學的比例分別是60.9%、49.9%。通過“講座、參加社會實踐,上網(wǎng)和其他方式”學習的分別占7.1%、6.2%、6.2%、4.2%。在回答“是否有上早晚自習的習慣”時,表示每天或經(jīng)常上早晚自習、表示偶爾去上早晚自習、表示沒有上早晚自習的習慣的學生分別占41%、46.9%、11.5%。調查表明,多數(shù)高校學生學習方式?jīng)]有脫離傳統(tǒng)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較為單一,不注重學習效率,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受損。
2.5 科研意向缺乏,科研成果甚少
受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的影響,學生對做學問、搞科研足夠的認識,因而科研意向缺乏,科研能力不足。關于學生購買專業(yè)書籍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學期與學習有關的書籍基本不買達到16%,這與科研需要大量讀書的要求不符,甚至背道而馳。盡管高達85%的學生認為結合專業(yè)特點開展相關學術性的活動很有必要,但事實上,能夠充分利用講座資源的學生寥寥無幾,一學年中參加學術講座超過四次、參加了三到四次的、參加了一到兩次、從未參加過的學生分別占8.4%、25%、45%、21.9%。
2.6 學習能力不足,學習資源利用有限
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學習方法影響較大,因而學習效率普遍不高。對于學習設施,不能很好地利用。學生課余自習時間中,用于學習外語四六級的比例高達40%,這固然與學生的外語基礎有關,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就網(wǎng)絡使用情況的調查而言,查資料的、看新聞和郵件的、聊天打游戲的學生分別占16.1%、12.2%、8.5%,對這三項都能使用到的占66.1%。對學校圖書館、實驗室、網(wǎng)絡中心等學習設施設備能利用好(41.8%)。
3 高校學風建設的對策分析
(1)要從大學精神塑造的高度認識學風建設的意義。認識有多高,將決定我們最終可以走多遠。大學精神是一所學校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學風建設是塑造大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站在塑造大學精神的高度來認識學風建設,要從思想上將學風建設與大學精神的塑造聯(lián)系起來。全校所有師生員工要認識到塑造學風建設對一所大學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從大學精神的高度來認識自己的工作,要有主人翁意識,要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本著對學校長遠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當作一項崇高的事業(yè)來做。
(2)健全學風建設的制度化機制。學風建設的制度化機制旨在建立明文規(guī)定,以學風建設為依據(jù)量身定制一套科學、嚴格、有原則的規(guī)章制度。“科學”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制度要有針對性,其必須是針對學校學風現(xiàn)狀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來制定,其措施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二是制度要有可執(zhí)行性。制度規(guī)定的措施是能夠且便于操作和掌握的。三是制度能產(chǎn)生實效性。制度在樹立其權威性地位的基礎上,能夠在發(fā)揮制度的定向作用和激勵作用中產(chǎn)生實際效果。
學風建設的制度化機制還需要我們建立長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首先,要將學風建設的考核制定為長效機制。學風建設在各院系學生工作中處于核心位置并占有重要地位,將其作為學生工作的常規(guī)指標加入考核體系。其次,要嚴格獎優(yōu)機制。科學的獎勵要具有針對性、及時、適度、靈活。獎優(yōu)機制要秉持以精神激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物質激勵,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的原則。做好學生獎學金的評定工作,做好文明班、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積極分子、優(yōu)秀團干部、優(yōu)秀團員的評選工作,真正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帶動學風建設發(fā)展。如三好學生標兵的評選,就應通過擂臺賽的形式,不預先設定單位,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下,給全校同學樹立了真正的榜樣。最后,要將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聯(lián)系起來,以黨建促學風。從促進學風建設的角度來看,學生黨建工作應做到:將學習狀況作為高校發(fā)展學生黨員的重要考核標準。
(3)要明確學生處在學風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加強組織和隊伍建設。學風建設首先要有明確的職能部門來抓,那就是學生處。學校學風建設應由學生處進行統(tǒng)一管理,并由學生處領導各院系具體落實。學風建設的開展需要各部門與相應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密切聯(lián)系,學風建設才能實現(xiàn)有計劃、有秩序地實施。完備的組織領導體系是學生處,各院系領導小組和各學生黨支部、學生班級分別為領頭、支點、基層工作單位的三級體系,明確職責、互動協(xié)調。
(4)要明確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作為學風建設最主要的參與者,其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程度,是影響其學習成效的核心因素。
首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知識的重要性,鼓勵他們繼續(xù)深造。知識重要性的教育應貫穿學生大學生涯的始終,并要做到因人而異、因年級而異采用不同形式,輸入不同內容的教育。我們做好思想教育,特別要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考風習慣。規(guī)范學生在校一日生活作息習慣,樹立紀律意識。紀律對學生學習、考試起著規(guī)范制約價值,對存在經(jīng)常曠課、課堂行為不良等違規(guī)違紀行為的學生,要嚴格按照學校的相關制度規(guī)定給予相應的處分、教育。最后,要發(fā)揮廣大學生干部的先鋒作用。學生干部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管理的受體,同時也是班級管理者的角色。對待學生干部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我們要繼續(xù)培育學生干部。此外,要發(fā)揮學生干部的魅力和影響力,帶動全體學生共同實現(xiàn)學風建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