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俊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人們日益重視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及安全。不用激素、無化肥農藥殘留、綠色環(huán)保、營養(yǎng)價值高的無公害及綠色蔬菜備受推崇。本文首先闡述了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種植技術,并結合筆者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深入探討了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的推廣思路。
關鍵詞:無公害綠色蔬菜;推廣;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14.057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及營養(yǎng)價值越來越重視。從目前來看,現代農業(yè)背景下各種農產品的產量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卻有大量的激素、化肥、農藥被應用其中,嚴重損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在這種背景下,不用激素、無化肥農藥殘留、綠色環(huán)保、營養(yǎng)價值高的無公害及綠色蔬菜備受推崇。本文就萊西北部地區(qū)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技術及其推廣思路進行探討。
1 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種植技術
1.1 新品種引進
依托當地地理及氣候等資源優(yōu)勢,通過多年引進試驗,逐步篩選出一批適合當地生態(tài)特點的優(yōu)質高產白菜、辣椒、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名、優(yōu)、特、新”品種。
1.2 種子育苗技術
為節(jié)省用種成本,提高幼苗的整齊度進而達到高產增收的目的,在種植中高端蔬菜種子前,最好進行育苗。育苗前需要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種衣劑先對未包衣種子進行包衣及晾曬等種子處理,以提高種子活力及抗苗期防病蟲害能力。為提高種子成活率和培育壯苗,盡可能采用營養(yǎng)缽和專用育苗基質育苗。采用溫室苗床育苗的,育苗土用生物制劑進行消毒殺菌處理,以清除育苗土中的蟲卵、雜草種子及病原菌等,并事先對溫室進行藥劑熏蒸并悶棚7天,以清除棚內殘留害蟲。
1.3 平整土地
將棚內殘留的廢枝葉予以清理,同時,深翻整平土地。
1.4 適時安排茬口
為了提高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種植效果,應該盡量防止出現連茬種植同一類蔬菜的現象。
1.5 播種時間選擇
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的種植時間要基于蔬菜的栽培方式、氣候特征、品質特性等予以合理確定。為了避免菜苗生長受到田間積水的影響,應該采用壟作方式種植蔬菜,并盡可能采用滴灌,以降低因澆水造成病蟲害大面積傳染的風險。為了進一步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率,要注意及時對田間的病株、蟲株予以清除。此外,種植密度要合理控制,以便增加棚內的通風透光能力,適當降低棚內濕度,降低因棚內郁蔽而造成病害多發(fā)的風險。
1.6 施肥管理
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種植過程中,基肥應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為了確保種植地有足夠肥力,還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復合肥料。如果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脫肥現象,可以結合滴灌或澆水施加一定量的沖施肥或葉面追肥。
1.7 病蟲害防治
1.7.1 農業(yè)防治措施 選用的蔬菜種子應該要具有抗病蟲強的特點;為了確保菜苗均為健康壯苗,應該要在幼苗移栽時注意選用生長整齊一致的壯苗并剔除蟲害幼苗、病害幼苗;對菜地進行定期清理,特別是要清除雜草,深耕曬墑,除去病蟲害傳染源。
1.7.2 生物防治措施 可采用天敵的方式來防治無公害蔬菜病蟲害,常選的天敵主要有撲食螨、寄生蜂等。
1.7.3 物理防治措施 一是燈光誘殺。利用大部分有害昆蟲的趨光性,棚內夜間可采用雙色燈、白色燈、藍色燈來予以誘殺;二是人工捕殺,大多用于防治小面積的蟲害;三是阻隔防范。有條件的農戶可在棚門、通風口處加設防蟲網來阻擋害蟲侵入,一旦田間出現病株、病葉,應該在第一時間予以及時地清除,并及時帶出棚外深埋,防止其他健康株苗受到傳染。
2 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的推廣思路
2.1 舉辦栽培技術培訓班
為了提高廣大菜農科學種菜水平,提升無公害及綠色蔬菜產品品質,以行業(yè)協(xié)會和專業(yè)合作社為依托,由農科中心牽頭,通過農民田間學校的方式,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菜農在田間地頭舉辦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培訓班,重點培訓蔬菜大棚栽培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示范、主要蔬菜高產栽培配套技術以及間套作技術、設施栽培、配方施肥、無害化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重要技術,并通過現場咨詢、現場解答等互動方式為種植戶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2.2 成立無公害及綠色蔬菜專業(yè)合作社
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戶參與”的運行模式,由農業(yè)部門負責牽頭,引導廣大菜農成立無公害蔬菜專業(yè)合作社,以便能夠實現技術共享、人力共享、土地共享,還能夠便于規(guī)?;N植無公害綠色蔬菜,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本鎮(zhèn)西院上村無公害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為確保生產出來的蔬菜質量安全,采取“六個統(tǒng)一”來規(guī)范生產(即統(tǒng)一購買生產資料、統(tǒng)一播種期、統(tǒng)一標準化種植技術、統(tǒng)一安全檢測、統(tǒng)一基地和產品認證、統(tǒng)一銷售),通過建立農資進出臺賬、與社員簽訂無公害生產責任書、設立田間農藥安全監(jiān)管員、建立生產記錄檔案的農產品溯源制度(檢測貼上二維碼后方可出售)讓蔬菜產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并逐步形成自身品牌形象。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和改進,該合作社生產的黃瓜、西紅柿、辣椒等無公害綠色蔬菜,在萊西本地及周邊的萊州、招遠等蔬菜批發(fā)市場逐漸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成為市場上的暢銷貨。
2.3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鎮(zhèn)政府為進一步加大無公害及綠色蔬菜栽培的扶持力度,專門成立了以鎮(zhèn)農科中心為主體的蔬菜辦公室,把提高無公害綠色蔬菜栽培效益放在首位,將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yè)發(fā)展定位成“健康、生態(tài)、綠色”食品來加以扶持發(fā)展。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力爭成熟時間再早點,分期分批種植,延長采收上市時間,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廣大菜農能夠依靠種植無公害綠色蔬菜增收致富。鎮(zhèn)農科中心牽頭,加強對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田間管理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治和農殘抽查檢測力度,為種植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進一步樹立和鞏固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佟云清.綠色蔬菜種植技術淺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2,17(01):111-114.
[2]鄢建忠,范長德.談談綠色蔬菜種植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措施[J].中國果菜,2011,16(01):120-124.
作者簡介:高俊華,大專學歷,萊西市南墅鎮(zhèn)農科中心,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