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目的 分析四肢血管損傷伴高血壓病的診斷與療效。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四肢血管損傷伴高血壓病患者,均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在修復血管手術圍術期加強對血壓的控制,觀察圍術期患者血壓情況;術后隨訪半年,觀察血管修復情況。結果 所有患者術后患肢血供良好,未遺留功能障礙;患者入院時血壓處于較高水平,經(jīng)用藥控制后血壓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四肢血管損傷患者就診時應做好病史詢問,對伴高血壓病患者圍術期應重視血壓控制治療。
【關鍵詞】四肢血管損傷;高血壓?。辉\斷;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3.4 【文獻標識碼】A
四肢血管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肢體缺血壞死等嚴重不良后果。臨床治療時應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進行損傷血管的修復和重建,以恢復肢體功能。高血壓病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創(chuàng)傷、麻醉、手術操作等均可導致病情惡化,影響患者預后。因此在對四肢血管損傷伴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重視控制血壓平穩(wěn),提高麻醉和手術的安全性[1]。本文分析了四肢血管損傷伴高血壓病的診斷與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四肢血管損傷伴高血壓病患者,均有四肢傷口活動性出血癥狀,部分患者肢體麻木、皮溫降低、遠端肢體動脈搏動消失,并經(jīng)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經(jīng)病史詢問發(fā)現(xiàn)患者均有高血壓病史。
所有患者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61.56±11.48)歲;體重52~83 kg,平均體重(63.75±12.61)kg;高血壓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86±1.21)年;受傷至就診時間1~8 h,平均時間(3.96±1.05)h;致傷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傷12例、銳器割刺傷18例、醫(yī)源性損傷5例;損傷血管包括股動脈7例、股靜脈損傷3例、肱動脈5例、脛前動脈2例、脛后動脈2例、腋動脈1例、肱動脈4例、橈動脈6例、尺動脈損傷5例。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止血,在肢體上端扎止血帶,并標明止血帶時間。徹底清創(chuàng)去除污染物、異物、壞死組織,以防感染。合并失血性休克者立即行抗休克治療,爭取在8 h內進行血管修復手術。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擴大傷口解剖出損傷血管,采用無損傷縫合線行損傷血管修復,根據(jù)手術情況選擇采用直接修補術、自體大隱靜脈行血管重建術、修剪損傷段直接吻合術、導管取栓術、骨筋膜室切開減壓術等[2]。合并骨折、神經(jīng)損傷者同時修復損傷的神經(jīng)、肌腱等組織,并復位、固定骨折端[3]。
患者入院后立即測量血壓,盡可能將舒張壓控制在100 mmHg以下,選擇將降壓藥物時避免應用中樞性降壓藥物、酶抑制劑等,以免麻醉期間發(fā)生頑固性低血壓、心動過緩。適當控制輸血、輸液速度,防止發(fā)生左心衰竭。在補充血容量前預先給予少量多巴胺以增強心肌收縮力,血壓嚴重下降者可酌情使用升壓藥物[4]。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相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統(tǒng)計學分析時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患者入院時血壓處于較高水平,經(jīng)用藥控制后血壓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術后患肢血供良好,未遺留功能障礙。見表1。
3 討 論
骨骼肌、神經(jīng)組織缺血8 h以上功能均出現(xiàn)永久性損害,因此對四肢血管損傷的處理應在受傷后8 h內[5]。同時注意詢問病史,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對高血壓患者而言,圍手術期麻醉管理對確保手術效果和術中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應盡可能將血壓維持在平穩(wěn)水平,防止術中血壓的劇烈波動[6]。
血壓過高可引起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同時高血壓患者存在動脈硬化、心、腦、腎功能損害,對低血壓的耐受力很差。對失血所致的低血壓應迅速補充血容量,但須考慮到心肌受累的高血壓患者對快速大量輸血、補液的耐受力差而適當控制滴速[7-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入院時血壓處于較高水平,經(jīng)用藥控制后血壓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術后患肢血供良好,未遺留功能障礙。說明對四肢血管損傷患者就診時應做好病史詢問,對伴高血壓病患者圍術期應重視血壓控制治療。
參考文獻
[1] 余立權,高 涌,宋 濤,等.33例急性四肢血管損傷的診治體會[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2):192-193.
[2] 邵曉勇,劉小剛.高血壓病患者30例手術麻醉及術中管理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1,2(1):5-6.
[3] 潘樂門,倪海真,黃景勇,等.急性四肢血管損傷診治體會[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43(3):195-196.
[4] 鐘 華,劉華興,雷周琪,等.四肢血管損傷23例臨床治療探討[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3,24(12):1529-1531.
[5] 崔紅旺,李中鋒,張全英,等.顯微外科治療四肢主要血管損傷的療效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0,13(10):1433-1435.
[6] 陳丹芬,周國花.急性四肢血管損傷的急救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4(10):918-919.
[7] 孫 濤,魏 鵬,費劍榮,等.微血管吻合器對四肢血管損傷修復的療效分析[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4,37(2):123-125.
[8] 殷耀斌,童德迪,武竟衡,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四肢血管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4,43(4):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