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合提·黑依莎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討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療措施以及效果。方法 采取回顧分析法對2012年1月~2014年12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35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在對其進行吸氧、抗感染、肺通氣改善措施之后,對其進行抗心絞痛和抗心衰治療。結果 35例患者接受系統(tǒng)的治療基礎之上,對其實施利尿、強心以及冠脈血管擴張等配合治療。其中顯效患者人數為17例(48.6%)、有效患者人數為15例(42.9%)、無效患者人數為3例(8.6%),總有效率高達91.5%。結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原發(fā)性治療過程中,還要強化冠心病治療,從而避免出現病情延誤的現象,從根本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關鍵詞】慢性肺源性心臟?。还谛牟。辉\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1.5 【文獻標識碼】B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作為現代臨床醫(yī)學中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老年群體中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根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種病癥將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更有甚者,還會導致患者出現死亡[1]。所以,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特點治療研究有著較為現實的重要意義。本文選擇2012年
1月~2014年12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35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和對比,現將患者的相關資料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35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44~81歲。
1.2 方法
35例患者都接受了低流量、持續(xù)性吸氧,在進行解痙、抗感染、利尿、強心以及平喘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低分子肝素鈣5000 U皮下注射,控制藥劑為2次/d,
阿司匹林75 mg頓服、靜脈滴注5~10 μg/(km/min),持續(xù)治療72 h,欣康口服20 mg,3次/d進行維持。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患者臨床資料使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比較,使用百分數(%)來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各項體征、臨床癥狀消失,心功能恢復,并上升到Ⅱ級以上水平。有效:患者體征以及臨床癥狀部分減輕,心功能上升到Ⅲ以及以上水平。無效:患者在治療前后心功能未出現改善或者出現加重現象。
2.2 療效
35例患者接受系統(tǒng)的治療基礎之上,對其實施利尿、強心以及冠脈血管擴張等配合治療。其中顯效患者人數為17例(48.6%)、有效患者人數為15例(42.9%)、無效患者人數為3例(8.6%),總有效率高達91.5%。
3 討 論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受到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發(fā)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現這種病癥[2]。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可能會導致患者的滿細血管床受到損壞,氣流受到阻塞,導致患者肺循環(huán)以及右心負荷負擔不斷增加,引起肺動脈高壓或者右心室肥厚逐漸增加,從而引起患者出現心臟病病變的現象。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癥狀與冠心病相似,所以,在臨床診斷中很可能出現誤診或者漏診的現象,導致患者的病癥受到影響。
目前臨床醫(yī)學中對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診斷缺乏一定的標準,在實際診斷過程中,醫(yī)務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病史、超聲心動圖、體征、心電圖以及X線等資料做好綜合的判斷和分析[3]。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臨床表現不夠明顯,很少出現胸痛的現象。因此,在對老年肺心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需要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避免出現誤診或者漏診的現象。兩種病癥共同存在時,患者的心率失常時間較為長久,不會隨著缺氧的改善、感染的控制而消失。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是對患者的心衰進行控制,并進行利尿、強心以及冠狀動脈擴張?zhí)幚淼?。使用西地蘭藥物治療時,還要實施利尿緩解,避免出現洋地黃中毒或者電解質紊亂等現象?;颊叱霈F心衰時,可以使用多酚丁胺藥物,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時,可以使用硫酸鎂加上多巴胺進行靜脈滴注,在增強患者心肌收縮力的同時,不讓其心率加快。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急性感染期需要積極接受聯(lián)合抗感染治療,盡早接受痰培養(yǎng)以及藥敏檢測,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嚴禁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避免出現真菌感染。對于肺心病感染控制、心絞痛發(fā)作頻繁的患者,可以通過鈣拮抗劑來盡可能減輕患者的心絞痛。肺心病患者因為長時間缺氧,血液黏滯度會逐漸增加、紅細胞會代償性增多,從而讓其血管阻力不斷增加,出現嚴重的心衰癥狀。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發(fā)病率會隨著患者的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冠心病臨床診斷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驗室資料、患者體征、病史以及癥狀做好綜合分析,并給出科學有效的判斷。在對患者原發(fā)病進行治療過程中,需要做好冠心病治療工作,從根本避免患者因為病情延誤而死亡的現象。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原發(fā)性治療過程中,還要強化冠心病治療,從而避免出現病情延誤的現象,從根本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田桂林.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臨床診治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09:115+117.
[2] 袁 園.9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治療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07:47-48.
[3] WilliamCliffordRoberts,AlexisE.Shafii,PaulA.Grayburn,JongMiKo,MatthewR,Weissenborn, RandallL,osenblatt,JosephM,Guileyardo.ClinicalandMorphologicFeaturesofAcute,SubacuteandChronicCorPulmonale(PulmonaryHeartDisease)[J].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2014,1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