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嶺河南省安陽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好萊塢動畫與中國動畫對比
蔣海嶺
河南省安陽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20世紀90年代,新的動畫技術的誕生和風格不同的制作理念使得動畫電影市場異彩紛呈。伴隨電腦全三維動畫電影的誕生和發(fā)展,商業(yè)電影的主流中必不可少的出現(xiàn)動畫電影的身影,而且近年來它們總能高居年度票房榜前列,此外,大人同孩子一樣,更加被這種色彩多樣、自由的電影表現(xiàn)形式而吸引。
好萊塢;中國動畫;題材;技術;想象力
自1927年有聲電影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類似的革命就迅速出現(xiàn)在好萊塢的動畫領域:米老鼠開始伴隨音樂出現(xiàn)在大屏幕,好萊塢迎來動畫電影的黃金期,迪斯尼動畫也進入黃金期。在隨后將近八十年的好萊塢動畫電影發(fā)展史中,美國動畫長片在主題選材和迎合觀眾口味方面不斷作出努力,誕生了諸如《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等眾多經典的動畫形象。20世紀90年代,新的動畫技術的誕生和風格不同的制作理念使得動畫電影市場異彩紛呈。伴隨電腦全三維動畫電影的誕生和發(fā)展,商業(yè)電影的主流中必不可少的出現(xiàn)動畫電影的身影,而且近年來它們總能高居年度票房榜前列,此外,大人同孩子一樣,更加被這種色彩多樣、自由的電影表現(xiàn)形式而吸引。
題材:從兒童走向成人
好萊塢的動畫片,其實也經歷過黑暗時期。由于動畫片一早被人定性為“兒童欣賞的節(jié)目”,在上世紀60年代,由于制作成本的不斷提高,好萊塢動畫片的產量越來越少,質量也越來越差,這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到近年。不過,最近幾年來,在以《怪物史萊克》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的帶領下,好萊塢動畫片漸漸突破了以往定位于兒童的限制,一步步走向成人化。實際上,動畫市場應該是一個非常廣的市場,觀眾群縱向包含各個年齡階段,橫向包括各種生活狀態(tài)、社會背景的人。像 《花木蘭》、《獅子王》、《海底總動員》、《怪物史萊克》等這些動畫片,都是針對成人制作,這樣的動畫片,每每都能創(chuàng)造票房奇跡。轉個彎就能明白,從孩子們的兜里掏不出那么多錢:孩子看戲,父母買單并且作陪,才是最好的銷售思路。
技術:從2D走向3D
除了題材的變遷,好萊塢的動畫片在技術上也在不斷發(fā)展。自1994年迪斯尼的《獅子王》創(chuàng)下2D動畫的一個新高峰之后,好萊塢的傳統(tǒng)動畫在此后的十多年里逐步走向沒落,動畫片的技術已經從傳統(tǒng)的手繪走向完全的電腦制作。1995年,《玩具總動員》的誕生,標志著電腦技術正式成為好萊塢長片制作的中流砥柱。全球票房超過3億美元的《玩具總動員》,突破了數字技術在電影中的運用限制,在音樂和制作方面也都做到了盡善盡美,并得到了奧斯卡成就獎的肯定。在電腦技術的支持下,迪斯尼公司一接連推出的 《玩具總動員2》、《海底總動員》、《怪物公司》、《超人特工隊》、《汽車總動員》等一系列動畫片,都取得了靚麗的票房成績。與此同時,夢工廠、20世紀??怂?、華納兄弟等公司的動畫片也在此期間異軍突起,《怪物史萊克》、《冰河世紀》這種全電腦制作的動畫片的出現(xiàn),讓觀眾看到,動畫片再也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陪襯角色。
回頭看看,中國的動畫片精品其實也有不少。當年這些藝術性很強又獨具特色的作品捧回過不少國際獎項,也給國外的動畫創(chuàng)作者帶去不少新靈感。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里也一定都有特別喜歡的國產動畫片,八十年代的 《黑貓警長》、《葫蘆娃》、《哪吒鬧海》等動畫,不僅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而且長大了還覺得好看。但近些年來,中國動畫給人的感覺真的有點一年不如一年。盡管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可中國動畫給人的感覺還是有點像扶不起來的阿斗?!赌П人弓h(huán)》,雖然號稱中國原產的3D大片,但票房也只不過是慘淡經營罷了。當年的《寶蓮燈》似乎叫好叫座,不過跟好萊塢的“怪物”之流比起來,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
問題1:缺乏技術支持
跟好萊塢電腦動畫大行其道相比,中國的動畫還遠遠未走出傳統(tǒng)2D動畫的陰影,技術上,在跟境外動畫的競爭中沒有任何優(yōu)勢。就拿去年的《魔比斯環(huán)》來說,不光是畫面較國際一流水平仍有距離,人物造型也很死板。而好萊塢的動畫片,幾乎每一部都有自己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怪物公司》中逼真的毛發(fā)、《怪物史萊克》中的泥巴澡、《冰河世紀》以出色的冰面表現(xiàn),都是其賣點所在。而號稱3D動畫大片的《魔比斯環(huán)》,在苦心制作數年后上映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制作技術又不知比好萊塢落后了多少年。沒有技術的支撐,令觀眾在銀幕上看到的國產動畫片寥寥無幾。
問題2:想象力貧乏
其實,技術上的落后并不是國產動畫市場不被人看好的關鍵原因。日本的動畫片很少是采用全電腦制作的,占主導地位的依然是傳統(tǒng)的2D制作,但他們的《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動畫片還是能收到很好的票房。他們的成功,靠的就是豐富的想象力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題材。沒有創(chuàng)作好的題材,再好的技術也不會受到觀眾認可,而國產動畫,最缺的就是這些。
除了傳統(tǒng)的漫畫之外,現(xiàn)在國產動畫電影的形象來源主要有4個:一是引進知名電視動畫,比如“喜羊羊”;二是來自網絡游戲,比如《洛克王國》;三是引進國外形象,比如《波魯魯冰雪大冒險》引自韓國;四是原創(chuàng)動畫形象,比如《魁拔》。其中,原創(chuàng)動畫電影因為缺乏觀眾基礎,步履維艱。2012年,票房超過2000萬元的原創(chuàng)動畫電影只有一部《神秘世界歷險記》,其余大部分不到1000萬元。
兒童的觀眾定位,還使得國產動畫電影的檔期分布集中在寒暑假。2012年有11部國產動畫電影在6~8月扎堆兒上映,僅6月1日一天就有3部入市。于是自家人短兵相接,又使得票房分流。
其實,從國內動畫的歷史來看,觀眾遠不止兒童。北京電視臺近期推出的電視文獻紀錄片《夢的家園》,對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的中國動畫歷史做了梳理。其中,創(chuàng)作于1961年、曾風靡全國的《大鬧天宮》,在2012年被改編成3D版,和另一部國產經典動畫《邋遢大王奇遇記》一起,再次吸引了成年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