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杰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新型民主關系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也是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團結起來的各族人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根本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準確把握新時期民族問題的特點和規(guī)律,圍繞民族工作的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民族團結的相關內容做出系統(tǒng)的科學論斷。學術界普遍認為,十八大以來,我黨在2014年9月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以及會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標志著我黨民族團結思想基本形成。
2012年11月29日,我黨在參觀“復興之路”時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他強調,中國夢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shù)。我黨的中國夢思想在民族學界引起了廣泛反響。在各族老百姓心中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團結夢,另一個是發(fā)展夢,促團結和謀發(fā)展也是民族工作的兩大主要任務。團結夢就是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輸送不竭動力,團結起來的各族人民是中華民族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發(fā)展夢就各族人民共同參與到小康社會的建設中去,共享發(fā)展成果,民族地區(qū)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皥F結夢、發(fā)展夢,既在內涵上與中國夢一脈相承,又緊密結合民族工作實際,體現(xiàn)了‘兩個共同’的民族工作時代主題,具有鮮明的民族工作特色?!保?]因此,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民族團結的總目標聯(lián)系起來,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和民族工作有了更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目標定位。
一個國家解決民族問題,走什么樣的道路,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基本國情、文化傳統(tǒng)以及經濟發(fā)展狀況決定的。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國情,走出了一條從“民族自治”到“民族區(qū)域自治”的道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黨的一切民族政策的源頭,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這是實現(xiàn)民族團結的根本途徑,也是必須堅持的政治方向。
新中國成立65周年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經受住了國際國內的雙重考驗。在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形勢最危難的時刻,中國依然穩(wěn)步地實施改革和對外開放并發(fā)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2008年和2009年某地區(qū)發(fā)生的事情給國內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這場反對“三股勢力”斗爭的勝利。而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宗教、民族、移民沖突背景下,西方發(fā)達國家要么在“承認的政治”中補課 (如英國政府對康沃爾人的承認),要么在“獨立公投”的威脅下分權 (如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公投),中國卻凸顯了其民族政策的先進性。中國的民族政策在制度設計上理念優(yōu)越,在政策指向上以平等為原則,與有關國際法約相通融,可以同任何國家的民族政策相媲美。因此,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民族團結工作中貫徹“八個堅持”思想。
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胡錦濤首次闡述了民族工作的主題,即“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2014年3月4日,我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二次會議的少數(shù)民族界委員時又重申這一主題。各族人民只有共同團結奮斗才能為發(fā)展提供強大動力,只有共同繁榮發(fā)展才能為民族團結提供堅實保障。把握了“兩個共同”主題,就能在民族團結工作中抓住重點,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
以“共同團結奮斗”為主題的政策措施就是要民族團結工作中以民族平等為根本原則,堅決反對“兩種主義”,妥善處理各種民族矛盾問題,走一條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道路,實現(xiàn)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政策目標。以“共同繁榮發(fā)展”為主題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民族地區(qū)的自我發(fā)展能力,提高民族地區(qū)的整體經濟實力,改善民生,使各族人民同享發(fā)展成果。
樹立正確的祖國觀就是要堅持維護祖國統(tǒng)一。中國的統(tǒng)一事關中華民族的命運與前途,事關“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xiàn),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必須引導各族人民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2]。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以歷史唯物主義態(tài)度看待中國的民族問題。中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從秦朝開始,中國就形成了“大一統(tǒng)”的格局,幾千年來各族人民自覺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的傳統(tǒng)從未改變過,即使是在近代帝國主義列強企圖將中國變?yōu)橹趁竦氐淖钗ky的時刻,各族人民依然誓死捍衛(wèi)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因此,以正確的歷史觀看待民族問題既尊重歷史,又立足于國情,更是順應人心,是實現(xiàn)民主團結的大勢。民族觀是人們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總看法,堅持正確的民族觀就是是要以民族平等為原則,以實現(xiàn)民族團結為目的,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十八大以來,我黨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創(chuàng)新載體和方式,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3]。只有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和民族觀才能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構筑實現(xiàn)民族團結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著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自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創(chuàng)建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維護了民族團結的政治局面,實現(xiàn)了空前的繁榮。十八大以來,我黨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指出: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其理論意義在于將黨的建設放到民族團結工作的核心位置,強調了堅持黨的領導與民族團結的必然關系。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如果沒有強大的政治領導,想要實現(xiàn)民族團結是天方夜譚。只有我們牢牢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抵御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分裂行為,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是民族團結的最大政治保障。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國內民族與宗教沖突不斷,少數(shù)地區(qū)事件的發(fā)生證明我們國內在民族問題上依然面臨嚴峻的考驗。針對這一系列新情況,十八大以來,我黨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4],并呼吁各族人民要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大局,共同抵御“三股勢力”的侵襲。而在學術界,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影響,國內一些學者對我國當前的民族團結政策和策略也產生了質疑,提出了“二代民族政策”、取消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引入西方古典民族理論“民族—國家”等的思想。針對這類錯誤思想,十八大以來,我黨通過闡釋我國民族政策的先進性予以反駁,夯實了人們對中國特色民族理論的自信,牢固了學術界在研究民族理論上的政治立場,并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取消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這種說法可以休矣”[5]。十八大以來,我黨民族團結思想緊緊圍繞當前國際的民族沖突和國內的民族形勢,極富針對性地就當前我國面臨的民族問題與民族工作內容予以一一解讀和回應,準確回答了困擾各界的理論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是今后一個時期我黨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指針。
民族問題和民族現(xiàn)象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能否對其準確把握是實現(xiàn)民族團結進步的關鍵。十八大以來,我黨民族團結思想的貢獻之一是對當前我國民族工作的階段性特征作出概括,包括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民族地區(qū)經濟加快發(fā)展勢頭和發(fā)展低水平并存;國家對民族地區(qū)支持力度持續(xù)加大和民族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趨勢增強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上升并存;影響民族關系的因素更加復雜,反對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暴力恐怖斗爭成效顯著和局部地區(qū)暴力恐怖活動活躍多發(fā)并存等五個方面。
十八大以來,我黨民族團結思想準確把握上述五個新形勢問題,提出了民族團結的總目標是實現(xiàn)中國夢、民族團結的根本途徑是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民族團結的政策措施要以“兩個共同”為主題、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是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障是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等思想內容,并在2014年舉行的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做了集中闡述。實際上,其思想是將我國第三次和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期間十年民族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總結,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可以說十八大以來,我黨民族團結思想是我國新時期民族工作必須遵循的綱領性文獻。
十八大以來,我黨在發(fā)表講話時,舉重若輕,如嘮家常話一般,使人聽后耳目一新,闡述理論時經常引經據(jù)典,言簡意賅,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詮釋民族團結,我黨指出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6],這段名言出自我黨在新疆視察期間,用當?shù)氐奶禺a石榴來比擬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狀態(tài)是對民族團結的性質、形式以及內容最生動形象的描述,寓意深遠,也是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了民族團結的概念。比如用“中國夢”這個大眾化的語言來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化國家的總目標,朗朗上口,讓人容易理解、記憶和接受,更是催人奮進,凸顯了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再比如,我黨在闡釋“中國夢”時強調,“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這句話看似樸實簡單,其實蘊涵著深刻的思想。恩格斯曾經說過,“國家總的來說還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著生產的階級的需要”[7]。在社會主義國家,支配著生產的階級是廣大無產階級人民大眾,國家政權從根本上講是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服務的。只有自覺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大家才會好”,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講話的風格反映文風,而文風則又是黨風的表現(xiàn)。早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提倡“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文風,如今以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為核心的親歷親為,再次倡導用生動活潑的話語闡釋黨的理論方針,少說空話、套話,展現(xiàn)了我黨的新氣象。
[1] 毛立軍.圓好團結夢 追尋發(fā)展夢[N].人民政協(xié)報,2013-07-18.
[2] [3][4][5]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4-09-30.
[6] 習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N].人民日報,2014-05-30.
[7] 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