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月
1907年,猶太人費爾迪南花重金邀奧地利著名畫家給自己的妻子阿德勒畫了幾幅肖像,并作為藝術(shù)品珍藏了起來。1923年,阿德勒立下了一份遺囑,懇求丈夫在她去世后,將畫作捐給奧地利畫廊。兩年后,阿德勒去世了。1939年,二戰(zhàn)爆發(fā)。納粹大肆追捕猶太人,費爾迪南不得不扔下家業(yè)踏上了逃亡之路,并于1945年在流亡中去世。費爾迪南沒有子女,因此,他在臨終前立下遺囑,將自己的所有財產(chǎn)留給三個侄輩。
費爾迪南流亡后,他在奧地利的產(chǎn)業(yè)全部被納粹占有,他收藏的藝術(shù)品被納粹送到了奧地利博物館,其中就包括他妻子的幾幅肖像。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奧地利納粹政府倒臺,但新成立的政府不愿歸還猶太人的財產(chǎn)。因此,費爾迪南的財產(chǎn)繼承人向奧地利政府索要畫作一事就變得異常困難。
但費爾迪南的繼承人——瑪麗亞和她的哥哥、姐姐并沒有氣餒,尤其是瑪麗亞,此時的她已在美國定居,于是她委托美國律師向奧地利政府追討包括畫作在內(nèi)的財產(chǎn)。
律師很快就向奧地利政府遞交了申請書,但奧地利政府卻以阿德勒生前立的遺囑為依據(jù)拒絕歸還畫作,說這些畫作是捐贈品。律師提出,阿德勒雖然曾立遺囑要將畫作捐給奧地利畫廊,但在遺囑中,她只是“懇求”丈夫捐贈,因此她的丈夫擁有這些畫作的所有權(quán)。而費爾迪南在遺囑中明確表示,將所有財產(chǎn)(包括畫作在內(nèi))留給侄輩,也就是說,這些畫作的所有權(quán)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了三位繼承人身上。但是奧地利政府絲毫不理會律師的陳情,仍以種種理由拒絕歸還畫作。
幾十年后,此事依然沒有結(jié)果。但瑪麗亞表示:無論如何,也要把叔叔留下的畫作追討回來。
此事在1998年引起了媒體的關(guān)注。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奧地利政府依然不想放棄畫作,文化教育部部長告訴瑪麗亞:“你們?nèi)绻环?,可以去法院起訴?!爆旣悂啽鞠肫鹪V,可根據(jù)奧地利法律,起訴前,瑪麗亞要先向法庭交納一筆高達35萬美元的訴訟費。瑪麗亞和其他兩位繼承人根本打不起這個官司。
后來,律師想出了辦法:瑪麗亞早已加入美國國籍,可以在美國加州聯(lián)邦法院起訴奧地利政府。消息傳開后,奧地利政府立即向美國政府提出“主權(quán)豁免”的建議,聲明美國法院無權(quán)審理這個案子,但加州聯(lián)邦法院否決了奧地利政府的豁免要求;奧地利政府又上訴到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聯(lián)邦最高法院同樣否決了奧地利政府的要求。于是,此案便正式進入訴訟程序。經(jīng)過審理,美國最高法院要求奧地利政府歸還非法侵占的財產(chǎn)。
在強大的壓力面前,奧地利政府不得不將此案交給一個仲裁法庭來裁決。2006年1月17日,仲裁法庭做出裁決:奧地利政府應該將畫作歸還給費爾迪南的繼承人。
隨后,這些畫作被裝上飛機,飛越大西洋,抵達瑪麗亞手中,而此時,瑪麗亞已是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
雖然一次次感到絕望,但瑪麗亞從未放棄對正義的訴求。因為她懂得:正義不是等來的,而是爭取來的;正義雖然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責任編輯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