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教師在學生的習作指導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和強化學生恰當、巧妙、靈活地運用一些寫作技巧。為學生的習作增添一些色彩,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強化學生運用修辭手法,使他們的習作語言具有“修飾美”
因為書面語言是有缺陷的,它沒有辦法像口頭語言那樣借助人物的動作、表情和神態(tài)來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恰如其分的修辭方法的運用,不僅僅能夠增添習作的文采,還能使作者所要描述的事物特點更加突出,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導小學生習作時,教師可以建議他們使用最常見的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擬人、排比、反復等。要讓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感悟和領(lǐng)悟到:比喻和擬人能夠使句子生動形象,排比能夠增強語句的氣勢……例如,我們班的一名學生在習作中寫到這樣一個比喻句:“考場上,李同學又開始抄襲了,你看他左面同學瞅一眼,右面同學瞅一眼,多像我們剛上qq時的那只企鵝呀?”這個句子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再現(xiàn)了李同學到處抄襲的情景,句子非常生動形象。這樣的修辭方法的運用,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變得更加鮮明和清新,從而使他們的習作語言更加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把語言的美感傳達給讀者。
二、強化學生引用一些詩詞歌賦,使他們的習作語言具有“引用美”
這些詩詞歌賦,名人軼事、歷史典故如果能夠恰當?shù)罔偳对趯W生的習作當中,就能夠使學生的習作語言變得靈動和鮮活。運用到開頭,可以先聲奪人,運用到結(jié)尾,可以畫龍點睛。例如,我們班的一名同學在寫《春天》這篇作文的時候,他是這樣開頭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一陣煦暖的風,一絲溫柔的雨,揭開了春天的序幕……像這樣能夠在習作的一開始就引用古詩中的經(jīng)典句子,不僅僅能夠把習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蘊在讀者面前展示出來,能夠在無形中增添文章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還能夠給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和強化學生利用詩詞歌賦對習作進行加工和潤色,這樣確確實實為學生習作的語言美增色不少。
三、強化學生運用廣告語、流行語等,使他們的習作語言具有“鮮活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的廣告語、流行語、網(wǎng)絡(luò)語言,有的朗朗上口,有的離奇搞怪,有的時尚新潮,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夠在習作中偶爾地、恰當?shù)剡\用這些,就能夠為自己的文章增添鮮活的色彩。例如,我們班的學生在習作中寫到:我們班的“班草”,那真是帥呆了,酷斃了,一句話就是“顏值爆表”,你看他……“顏值爆表”一詞是最近比較流行的網(wǎng)絡(luò)語言,它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容貌好看。這名同學用在這里突出了“校草”的帥氣,這種語言就使學生的習作語言變得非常鮮活,避免了小學生習作語言蒼白無力的現(xiàn)象。
四、強化學生運用“生活語言”,使他們的習作語言具有“平實美”
生活中的語言具有生動、形象、幽默、表現(xiàn)力強的特點。把生活語言運用到寫作當中這一點,我們的作家老舍先生做得最好。一篇文章,看似文字比較淺顯,但恰恰就是這些平實的語言,卻能夠飽含作者一片濃郁的思想感情。如果我們能夠指導學生把貼切、有趣的生活語言恰當?shù)剡\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不僅僅能夠真實地反映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而且還能夠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提高作文的感染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向廣大人民群眾學習“生活語言”,并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去。
五、強化學生套用詞匯,使他們的習作語言具有“借用美”
只有新鮮的才有味道,我們學生的習作語言也是這樣。如果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習作中恰到好處地活用流行歌詞、古詩、網(wǎng)絡(luò)語言等,就能夠使自己的文章更加風趣幽默,更加新穎別致,從而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例如“盜用古詩”就是一種方法。所謂的“盜用”,即把經(jīng)篡改后的古詩寫進自己的習作中去,從而為自己的習作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
總之,教師在學生的習作指導中有意識地引導和強化學生恰當、巧妙、靈活地運用一些寫作技巧,是能夠使學生的語言鮮活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