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艷
小學習作教學是訓練學生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師,一談起習作教學都是緊鎖眉頭,深有同感:習作課難教,確實難教,往往是付出多收獲少。教學實踐表明,鼓勵小學生習作是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就應當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引導學生掌握習作的基本規(guī)律,從而提高習作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拓展學生生活閱歷面,充實寫作材料
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寫作文亦是如此。寫文章不是靠什么靈丹妙藥完成的,讀的書多了,視野就會開闊,生活閱歷面就大,知識就會增加,寫起文章來自然就會胸有成竹?!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墒窃谖覀兊牧曌髡n堂教學中,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學生面對習作題目,口咬筆頭,緊鎖眉頭,干瞪眼;有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干巴巴,內(nèi)容空洞,詞語匱乏;有的學生干脆拿出《同步作文選》抄襲;還有的同學拿出一本本作文選,從別人的作品中東拼西湊……種種情況究其原因,使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豐富,寫作材料貧乏,無東西可寫。正如有句話所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
文章是生活和客觀事物的反映。從生活到寫作,從客觀事物到文章,需要具備兩種基本的能力:一種是獲得材料的能力,一種是文章的表達能力。如何獲得材料呢?首先應從書中去獲得。因為讀書可以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匯、感人的佳句,可以掌握各種文章的結構方法、寫作方法。幾年來,我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仿學的寫作特點,從一年級就把多讀書當成一項重要活動。比如:一個月背四首古詩,一年背三十六首古詩,小學畢業(yè)至少備下二百篇以上古詩;學過的好詞好句先進行摘抄,再進行背誦;其次,利用每天一小時的陽光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親身做過的活動,用語言敘述出來;再就是我校大隊部組織學生參加童軍活動,不僅能讓學生開闊視野,強身健體,做事有耐性、有毅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獲得了真實的材料,寫起文章來就有話可說。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會觀察
習作就是給生活留影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大力倡導“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教育”。因此,只要認真細致觀察,心目中就會有輪廓出現(xiàn),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來的東西才會具體、生動、形象、真實。我在教學中牢牢地把握學生觀察的動向,做到有的放失,具體指導。
1. 自由觀察。所謂自由觀察,就是讓學生每時每刻留心觀察身邊發(fā)生的事物。比如教學《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繪制一幅《春景圖》,然后再根據(jù)生活中的觀察動筆寫下自己的習作,最后欣賞一下學生筆下的綠葉,鮮艷的花,可愛的小鳥,藍藍的天,嫩嫩的柳葉,調(diào)皮的青蛙,構成一幅美好的充滿童趣的畫面。
2. 有目的地觀察。比如我們學了《背影》這課以后,要求學生以《我的爸爸》為題寫習作,學生跟爸爸生活了十幾年竟覺得無事可寫,并且絕大多數(shù)同學筆下的爸爸都是:“高大的身材,烏黑的頭發(fā),炯炯有神的眼睛,臉上爬滿了皺紋。”針對這個問題,講評習作時,我把雷同的外貌描寫讀一讀,然后我說:“你們的爸爸怎么都成了黑發(fā)的老爺爺了?”學生大笑。這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生活缺乏觀察,連自己爸爸的外貌都缺乏仔細的觀察,由此引導學生必須從觀察入手,引導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人物要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衣著、語言、性格、年齡等差異方面進行觀察,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才會千姿百態(tài)。
為了養(yǎng)成學生的觀察習慣,我給學生擬定一個觀察對象,以《關心班集體的人》為題進行習作,于是文章出現(xiàn)了:“陳同學臉上浸著細密的汗珠,她向我們微笑時眼睛瞇成一條縫。”還有人寫道;“生活委員早上來得很早,放下書包拿起盆去打水,然后用抹布擦門和窗臺,最后把臟水倒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學習。”還有人寫道:“班長輕輕推開門,一眼看見倒在地上的拖布便彎腰拾起來?!薄傊?,習作是生活,只要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寫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三、展開想象,啟迪智慧
如果說讀書是寫作的源泉,那么觀察和想象就是寫作的關鍵。寫作文離不開認真觀察,觀察是基礎;寫作文離不開想象,想象乃是寫作的翅膀。學生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才能把文章寫好、寫活、寫出靈氣。
1. 引導學生看圖產(chǎn)生聯(lián)想。教師找好圖畫,指導學生自己觀察畫面,分析圖意,然后根據(jù)圖意展開想象。如,學習《藏羚羊跪拜》一課時出現(xiàn)插圖,讓學生想象一下,藏羚羊為什么向獵人跪拜呢?有的同學說:“是讓老獵人放它一條生路。”有的說:“是祈求老獵人放過它還沒出生的孩子??!”有的說:“這一跪看出動物也是通人性的?!蓖ㄟ^看圖大膽想象,把文章的主題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nèi),都是神圣的……
2. 實在事物的想象。實實在在的事物加上合理的想象,文章會更加生動。如,我班閆同學一連曠課一周,讓同學想象一下班主任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可能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呢?同學思考后想出了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的同學說:“老師會狠狠地批評他一頓;老師會讓他的家長明天來一趟;老師會讓他說出曠課的原因;老師會給他補課等等?!贬槍Υ蠹艺f的,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你是老師,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最后讓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寫段話。
3. 觸景生情,大膽想象。文章不是無情物,一篇好的文章不僅僅有合理的框架結構,更要深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寫生情,以情感人,才不失佳作。為此,當教某一文章時,我都讓學生體會自己的感受。當春暖花開時,我便帶領學生漫步在學校的林間小路上,聞一聞花壇里的花,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夏天我有時停止講課讓學生聽蟬的鳴叫,去感受那隆隆的雷聲,去聽大雨啪啪打在玻璃窗上的聲音,冬天下起鵝毛般的大雪,我?guī)ьI同學打雪仗,堆雪人,讓學生感受冬季淋漓盡致的快感。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草一木,行云流水都在變化,這就是她們描寫的對象,由看到的景色激發(fā)感情,觸景生情,廣泛聯(lián)想,寫出一篇篇充滿靈氣的文章。
總之,習作訓練是一個艱巨而又漫長的系統(tǒng)過程,讀書、觀察、想象是習作的備料過程。書讀得越多,鉆得越深,則愛之越切;愛之切,興趣與熱情才經(jīng)久不衰。這樣就會有興趣地去細致觀察,充分想象,只有我們堅持不懈的語言積累,學生在習作時才會輕駕熟路地調(diào)動原有語言儲備為表達確定的作文服務?!爸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學生掌握習作的渠道,產(chǎn)生了興趣,寫作成效才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