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日
近年來,學生由于法律意識的薄弱,無意識的犯罪行為正在一步步呈上升趨勢。對此,我們不僅深感惋惜,更向學校的法制教育重重地敲響了警鐘。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向學生傳授有關法律知識,對加強他們的法制觀念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在字詞教學中讓學生認識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教學內容,教師給學生講授詞語的時候,不妨從法律角度來分析一下這些詞語,如“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我們很多人從小就哼唱這首童謠,知道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知道拾金不昧在字典中的含義,撿到東西不私自藏起來,但教師還可以從法律的角度來講解一下,當撿到別人的東西,不歸還、占為己有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因此,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適當?shù)姆ㄖ平逃欠浅1匾摹?/p>
二、在文章教學中引入法
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中有相當大多篇目中涉及到了法律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法律講解,擔負起我們應盡的責任,例如在《泉水》一文中,描寫了涓涓清泉,一路輕快地流淌著,為我們做了不計其數(shù)的好事。這篇課文向我們傳授了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同時教師還應該向學生介紹《水利法》的有關知識。又如,在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時,讓學生知道在保護森林,保護大自然,促進生態(tài)平衡德同時,還應該介紹《森林法》和《環(huán)境保護法》。再如,在學習《中彩那天》一文中,本文以汽車的失去又得到和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當父親非常幸運成為獲獎者,而獎品又是一輛我們夢寐以求的高檔小轎車時,但父親看起來卻不是很開心,因為父親正面臨著一個內心道德和財富的選擇,但父親最后的行為,讓我們懂得了,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更重要,同時還應該介紹,非法所得與占有時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讓學生知道德法共存,讓法律意識之花在學生的精神土壤中綻放。
三、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悟法
書籍是知識的海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為學生良好的認知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讓學生經(jīng)常閱讀《意林》《讀者》《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四大名著等優(yōu)秀的國內外讀物,使其從思想上得到更深刻的熏陶,久而久之對其自身的行為,以及人生觀都有一定的升華。在閱讀《水滸傳》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歌頌了魯提轄性格直爽,仗義疏財、除暴安良、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梁山好漢的高大形象,但教師也應該講解,這一切也學在古代的舊社會中是可以的,但在今天這個法律健全的社會中,這是一種犯罪行為,要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的。
四、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學法
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我們也可以將法制教育無形滲透到這些活動中。舉行“珍惜多彩青春,不要沉溺網(wǎng)吧”的演講比賽,讓學生了解“網(wǎng)吧”的危害性,讓學生通過親生參與,從思想上徹底意識到遠離網(wǎng)絡游戲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學生認識到在當今這個網(wǎng)絡時代,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學生,要好好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幫助我們的學習,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樹立正確文明的上網(wǎng)意識。又如,“珍愛生命遠離黃賭毒”讓學生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對于任何人都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珍愛生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當我們生命受到威脅時,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們無意識地觸犯了法律,我們該怎么做。
實踐證明,在語文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應該是因勢利導、生動活潑、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學科教學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教學中,必須堅持法制內容與學生實際、教學實際、社會實際的有機結合,注意滲透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重視學生的參與,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體驗和法制實踐。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但將語文學科將法制教育相融合,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過我堅信只要在語文教學中將學生思想各個階段的發(fā)展特點和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德智的雙重教育目的終將實現(xiàn)。